《蛟龙行动》亏8亿,伪撤档,于冬不服,找靳东带来一部生猛大片

电影票房预告片 2025-02-16 15:36:36

《蛟龙行动》亏损已成定局,于冬的不服和应对,能让博纳影业“绝地反击”逆天改命吗?

答案充满了疑惑。

2018年,林超贤执导,张译和海清领衔主演的《红海行动》,内地票房大爆36.52亿,成为当年春节档票房冠军影片,豆瓣更是拿到8.2分高口碑。

主投方博纳影业,凭借这部大片,一下打开了中国主旋律大门,随后投拍了《中国机长》《中国医生》《长津湖》《水门桥》等一系列主旋律大片,票房更是赚到手软。

2025年,博纳影业再次绑定林超贤,推出了耗资10亿元的重工业大片《蛟龙行动》,宣发时此片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红海行动2:虎鲸行动》。

照说,有前作铺垫,只要续集质量对标《红海行动》,票房不是信手拈来嘛。可是,这部被寄予厚望的大片,却以一场近乎惨烈的票房溃败收场。

那我们来计算一下博纳影业到底亏损多少,于冬该如何应对呢?

一、伪撤档。

今年春节档曝出了一个新词,那就是“伪撤档”,发明者正是《蛟龙行动》官方宣发社交平台。

2月14日,电影蛟龙行动官宣:充分听取广大观众的建议,将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与观众见面。

 

字里行间,你根本找不到“撤档”两个字,但明眼人一看,这是准备跑路的节奏。

随后,市场对此的反馈却充满讽刺。

网友调侃:“打不过就跑,主旋律电影也学会‘战术撤退’了?”

更有影评人尖锐指出:“撤档重映不过是自欺欺人,观众不会为同一部烂片买两次账。”

但啡哥仔细分析一下,不对。

博纳总裁于冬曾信心满满:“绝不撤档!”

《蛟龙行动》不可能这样打老板的脸吧。

再通过这两天的观察,我可以确定,《蛟龙行动》来了一个“伪撤档”招数。

撤档,发行方就会停发密钥,即使电影院有硬盘,没有密钥也是无法播放的,因为密钥都有时间限制,第一批密钥大约是1个月时间,发行方能随时终止。

2月14日宣布撤档的话,2月15日只会有极少院线密钥开放,2月16日必然全国院线都会停发密钥,但是这几天照常上映,单日票房持续产出。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给于冬留个再次上映的借口,假以时日,重新再出一个导演剪辑版,找国庆档上映,还能再赚一笔。

二、质量不行,出个新版本,就会有票房?

在春节档上映几天,然后撤档,并不是《蛟龙行动》独一份。

早在2023年,就有三部影片测试过了。

一部是韩延导演作品,彭昱畅和李庚希主演的《我们一起摇太阳》;

一部是宁浩导演作品,刘德华主演的《红毯先生》;

还有一部是邓超的《中国乒乓》。

除了高口碑《我们一起摇太阳》重新上映后表现尚可,另外两部重映,票房竟然不足首轮成绩的30%。

电影质量不佳,带来的信任崩塌,就算是刘德华和邓超,观众仍然不会为其买单,市场就是这么残酷。

《蛟龙行动》票房遇冷后,于冬将矛头指向“黑水”和观众审美,并引发舆论嘲讽“以后大家都去看动画片吧”。

这种“甩锅”姿态彻底激怒观众,社交平台上“烂片还怪观众”的声讨铺天盖地。

《蛟龙行动》撤档后选择“回炉重制”并计划重新上映的决策,大概率将步《红毯先生》《中国乒乓》后尘。

甚至因更高的成本与更恶劣的市场环境,成为“撤档重映”模式中最惨烈的案例。

对于中国电影市场而言,这一事件再次警示:撤档不是解药,内容才是王道。

三、《蛟龙行动》亏了多少?于冬亏了多少?

《蛟龙行动》的制作成本是10亿元,是《红海行动》的五倍,实景搭建潜艇、深海油田拍摄等“烧钱”操作,将回本线拉高至30亿票房。

然而,高投入未换来高质量,反而因剧本薄弱成为“特效华丽的故事废墟”。

我们来计算一下,《蛟龙行动》到底亏了多少?

预算成本10亿,加上宣发费用约1亿元,总投入11亿元。

上映19天后累计票房仅收3.87亿。

分账比例方面,制片方大约能拿到票房的40%。

所以,3.87亿票房扣除税费和院线分成后,实际分账大概是1.46亿元左右。

这样算下来,总亏损应该是总投入减去分账收入,再加上可能的其他收入,比如流媒体和海外发行,这些后续收入预计不超过1亿元。

所以净亏损大约是8.5亿元。

于冬作为公司老总,其连锁反应,直接导致个人资产缩水15亿,更重要的是,博纳影业的流动资金缺失了。

在《蛟龙行动》上映前不久,于冬就找韩寒的亭东影业借了7000万,用于影片后期宣发支出。

《蛟龙行动》扑成这样,也不知道何时才有钱还给韩寒。

四、于冬不服,找靳东带来一部生猛大片。

《蛟龙行动》亏8亿,铁定输了,但博纳没输,于冬更不服输!

伪撤档次日,啡哥发现于冬新片《四渡》立项讯息,并拉来靳东主演。这部聚焦“四渡赤水”的主旋律大片,被博纳视为翻身王牌。

不过,我不禁要问靳东的主旋律光环能复制吴京票房神话吗?

这些年,靳东凭借《温暖的味道》《突围》等剧巩固“正剧男神”形象,但其电影票房号召力尚未验证。

博纳押注他,显然是看中了他与主旋律题材的高度契合。然而,观众是否愿意为“电视剧脸”买单,仍是未知数。

另外,“四渡赤水”是一场经典战役,但1983年古月版电影已珠玉在前。新版若仅靠宏大叙事和战争场面堆砌,恐难逃“主旋律流水线”质疑。

如何平衡历史真实性与商业娱乐性,将是最大挑战。

获悉,《四渡》制作成本为8亿,若再失利,博纳或将陷入资不抵债的绝境。于冬不服,实则是背水一战的无奈。

所以,在我看来,这部生猛大片,未来的不确定性还是挺大的,一不小心,再出一个《蛟龙行动》,那于冬的日子可真不好过了。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四渡》的编剧刘毅,正是《战狼2》的操刀者,他深谙“主旋律+商业性”的平衡之道。

导演徐展雄也有主旋律影片制作经验,在拍人性深度方面,完全没任何问题。

说到底,最终还得靠影片质量。

五、尾声。

自《战狼2》《红海行动》开启主旋律商业片浪潮后,同类题材扎堆上映,观众对“燃血硬汉+大制作”的套路逐渐麻木。

《蛟龙行动》试图复刻《红海行动》的成功,却因剧情老套、人物扁平化、逻辑硬伤,被影迷饱受诟病。

《封神2》《蛟龙行动》的惨败证明:无节制烧钱只会加剧风险。《哪吒2》破100亿票房的成功证明:观众永远愿为好内容买单,而非为傲慢埋单。

不管影片多么的生猛,如果故事性和人物刻画没有做好,再烧钱的大制作,都能化为灰烬。

希望于冬能够尊重观众,化腐朽为神奇,精益求精把靳东的《四渡》打造好。

主旋律永远不会过时,你看《长津湖》和《水门桥》还不是照样票房大卖98亿嘛。

0 阅读:110
电影票房预告片

电影票房预告片

专注电影票房,电影定档,新片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