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画家罗聘称能看到鬼,还画下鬼的样子,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诺言的卿史录 2024-11-17 11:58:41

鬼怪之说,虚无缥缈,但无论古代或是现代,都留下了不少诡谲的传说。

而有些人们始终相信,科学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背后,也是鬼神在做法,如百慕大三角等等。

中国古代科学发展没有那么迅速,而且封建社会的人们更加坚信鬼怪的存在。

人们经常进行祭祀或者各项拜神团体活动,古代的人们对鬼神是抱有敬畏之心的。

而清朝时期,蒲松龄所作《聊斋志异》更是将人们心中的鬼神具象化,让当时的人们对鬼神一类有了更新的认识。

而在清朝时期,有这么一位画家,他却以画鬼出名。

“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大家应该都有印象。

如果说郑板桥以山水竹画出名的话,那么与他同为八怪之一的罗聘,就是以他的《鬼趣图》而出名了。

罗聘1733年出生于安徽省,罗聘家族是著名的文人家庭、书香世家。

罗聘从小就学习文章书画,父亲的悉心教导让罗聘早早的就爱上了画画。

而罗聘从小就有一双湛蓝透明的眼睛,仿佛能洞穿世上一切人类看不见的虚无缥缈,这也为他日后创作《鬼趣图》做了铺垫。

罗聘在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撒手而去,他的母亲为了他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便带着年幼的罗聘前往扬州。

在扬州,罗聘充分发挥了他的天赋,成为当时小有名气的画家。

在周游上流社会之时,他与彼时的书画名家金农、郑板桥、杭世骏等人相识。

在扬州,这个繁华的地方,他却看到了不少难民和乞丐沿街乞讨。

他不敢相信在扬州这个地上天堂,会有这么多肮脏不堪的事情。

妓女们的吆喝、赌场里酒徒大声叫喊、官家老爷的趾高气昂,寻常农民的卑微,都给年少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百姓们平常的生活背后,却隐藏了天大的危机。

也就是在扬州这个地方,他还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爱----出身于书香门第的方婉仪。

方婉仪自幼饱读诗书,钟情画作,夫妻二人兴趣一致。

婚后二人经常一起作画写诗,情投意合。

二十五岁那年,罗聘被金农相中,收为门下弟子。

短短五年后,金农便离世。

恩师的离去让罗聘悲痛不已,或许是这个生死离别的时候,上天打开了他洞察一切的绘画天赋。

他深感天地的庞大,感受人世间每一次死亡带来的苍凉感,奇特的眼睛凝视着死亡。

他仿佛看到人的鬼魂和精魄被天地抽离,他觉得,自己看到了鬼。

就这样,八幅《鬼趣图》完成了。

《鬼趣图》上,每一个小鬼的神态不一。

却都充满奇异色彩,诡谲而神秘,小鬼们或引吭高歌,或嬉笑怒骂,或群聚,或独游。

不久之后,罗聘带着他的名画进京谒拜名流。

不出意外,他的《鬼趣图》轰动了整个京师。

人们之前从没见过如此诡谲奇怪的作画,他们认为罗聘就是绘画天才,能把人世间不存在的东西跃然纸上。

后世更是将他和郑板桥一起推为“扬州八怪”。

罗聘的作画不光是画出人间不存在的鬼魂,他的画更是诉说着现实的“鬼”。

他看到了人间的不公和黑暗,他画中的鬼魂其实就是描绘百姓的水深火热。

乾隆中后期,官场腐败,买官卖官等丑恶不断发生。

而身为社会名流的罗聘也看到了这一切,他决心把自己看到 的一切画在纸上。

图中的鬼魂更像是老百姓们在官场之下的哀嚎。

百姓们需要缴纳高额的赋税,贪官们想方设法的从老百姓们圈钱。

哪怕是扬州这样富庶繁华的地方,路边都有不少乞讨的难民和乞丐。

罗聘痛恨这样的社会,他认为贫苦的百姓如同孤魂野鬼一样,居无定所,孤苦无依。

是啊,封建社会就是这样,统治者罔顾人民的死活,是这个腐朽无能的政府将人变成鬼。

他的八幅《鬼趣图》,第一幅图上,云雾缥缈,鬼怪的身躯在其中时隐时现,行踪不定。

这讽刺了当时人民在统治者的压迫下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第二幅图中画的是两个鬼,一主一仆在极速前进。

这反映了当时人民在官僚阶级的剥削下,被迫为奴,高额的赋税更是让百姓们沦为工具。

第三幅图中画的是一个衣着华贵的男鬼正在向一个女鬼诉说着什么,旁边还鬼鬼祟祟的藏着一个小鬼。

这是罗聘讽刺当时社会男盗女娼,物欲横流。

第四幅画到第八幅画,都是反映了乾隆中后期百姓们的各种生活方式。

在朝廷和官僚的重压之下,清朝的百姓们苦不堪言,他们不仅要应付艰难的生活,还要和统治者对抗。

不少贫苦的百姓沦为难民和乞丐,流离失所。

罗聘以大无畏的精神,将自己对社会的讽刺和嘲讽画在纸上。

这本身已经超越了作画之常识,尝遍人间疾苦的人才能有深深的体会,我们说罗聘是现实主义画家也不为过。

1779年,陪伴他半生的爱妻去世,这件事情对罗聘造成很大的打击。

罗聘与爱妻一直同进退,他们曾经一起游山玩水,一起作诗作画。

如今天人永隔,罗聘在悲痛之余,心态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他的目光从鬼看到佛,他的绘画风格也有了很大的变化。

他天天去佛堂为爱妻念经,吃斋祈福,他为佛堂作画佛像,并且此时的他,画技越发精湛。

他在画上题上爱妻所作一诗:

平墰疏帘小阁情,朝来池畔最关情。

清清不染淤泥水,我与荷花同日生。

罗聘与方婉仪育有三个子女,罗聘把余生都投入到对子女的教育当中。

他在孩子小的时候便教他们作画,他的子女们继承了父母的才华和天赋。

但是他们并不像父亲那样作画奇特诡谲,反而更像其母亲方婉仪那样以画梅见长。

这是罗聘悼念亡妻的结果,罗聘的子女也被后人称为“罗家梅派”。

参考资料:

1、中国“鬼怪”绘画之趣——以罗聘《鬼趣图》为例 《大众文艺 》2024-02-25

2、罗聘《鬼趣图》的图像隐喻探析 《中国书画》 2021-11-05

3、二十世纪以来罗聘研究综述 《艺术工作》 2020-02-15

0 阅读:0

诺言的卿史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