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县富民黄金果——通城油茶产业发展观察

咸宁新闻网 2024-12-04 09:41:10

晒果、烘干、冷榨、精炼……初冬季节,通城县各大油茶企业进入“起榨模式”,金灿灿的茶油顺着油车木槽汩汩流淌,沁人心脾的油香在空中飘荡。

茶油有“液体黄金”之称,是因油茶从开花结果到采摘,要历经秋、冬、春、夏、秋五季十三个月的云滋雾养,与橄榄油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地处北纬30度的通城县,境内低矮丘陵多,气候土壤适宜,有2000多年油茶种植历史,是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全国经济林产业区域特色品牌(通城油茶)建设试点县。

一株油茶树,百亿大产业。近年来,通城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注重三产融合发展,每年以改造老油茶林1万亩、新造基地3万亩的速度推进油茶产业发展。目前,全县共有32.8万余亩油茶园,300家油茶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年综合产值达到30亿元,附加值达到70亿元。

联农带农,油茶种植让青山变“金山”

“上个月摘果,这个月剪枝、施肥……” 12月初,通城县塘湖镇大埚村村民吴定文介绍,他和妻子常年在村里油茶基地“上班”,每个月每人可以拿到4000余元的工资。“我们家父母年迈有病,还有两个孩子上学,经济压力很大。所幸,能在家门口上班,山地入股还可以分红,不用再为生活四处奔波。”

“家门口上班”的吴定文,是塘湖镇阁壁村油茶专业大户金定武“联农带农”的一个缩影。“公司目前种植油茶1.1万亩,直接带动300多人就业。”金定武告诉记者。

2011年,金定武带着自己全部打工积蓄回到家乡,开荒造林种油茶。2016年,油茶林迎来了第一个丰收季,当年收益5万多元。2018年成立通城定武油茶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村劳动力到合作社务工,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农户发展油茶种植,合作社统一回收、销售。 2019年起,他注册阁壁湖绿色产品有限公司,在塘湖镇乡村工业园办起了榨油加工厂。

14年来,金定武在镇、村支持下,不断流转土地,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辐射带动周边5个乡镇23个村发展油茶产业。

“种植赚现金,务工挣薪金,流转赚租金。”金定武说,去年以来,仅通过土地流转,向71户农户支付林地租金28万元,其中脱贫户45户租金17万元,户均租金3700元。

除了自有的油茶果,公司每年还要向农户收购50-60万斤鲜果,年产油量达3万斤左右。 近几年,公司依托丰富的油茶林资源,不断延长产业链,逐渐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经营模式,先后被评为咸宁市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湖北省高新技术企业、湖北省林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等。

联农带农路宽广。通城县还建立“油茶合作联社+专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由湖北黄袍山绿色食品有限公司牵头,各乡镇、村油茶经营主体作为会员单位组建隽兴油茶合作联社;各乡镇、村油茶经营主体吸收油茶种植农户就近入社,确保农民增收,实现可持续发展。

截至目前,全县形成麦市塘湖油茶产业带、大坪药姑山油茶产业带、沙堆四庄油茶产业带和马港油茶产业带四大产业片区,3家油茶加工企业纳入省级林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油茶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15家,10万从业者从油茶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技术支持、产品销售服务等环节中获益。

科技赋能,油茶产品从论斤卖到论“滴”卖

走进集精深加工、栽培示范、科研教学、文旅于一体的通城县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满眼青翠,生机盎然。

“这里是全国首个油茶产业示范园,也是全省油茶良种定点繁育基地。”公司董事长晏绿金说,基地率先在全省实现无纺轻基质育苗技术生产、供应良种油茶苗。引进46个品种进行试验,科学选育出5个品种,其中长林系列中的3个品种存活率高、产量高,成为当前大多数油茶种植户主栽品种。优质种苗成为扩规模、提产量、强品质的基础,高产油茶基地亩产近3000斤,亩收入近5000元。

一粒油茶果经烘干—剥壳—分离—冷压榨等20多道工序,压榨出来的高品质茶油均价超过了百元每斤。“别小看这几十道工序,却包含10多项国家专利。”晏绿金说, 为提高油茶资源利用率,公司每年投入销售收入6%以上的研发经费,不断延伸农业科技产业链。与多所大专院校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取得了多项突破。特别是“油茶籽脱壳冷榨生产纯天然油茶籽油”技术的研究,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填补了国内空白,抢占了全国油茶行业的战略制高点。

油茶果只能炼油吗?黄袍山绿色食品公司给出了答案。 婴幼儿专用护肤品、洗护套装、洗手液、面膜、精油……琳琅满目的商品,多种多样的用途,从食用油到日用品,通城油茶开始由“卖油”向“卖健康、卖美丽”转变。

小小油茶果,全身都是宝。公司把油茶果“吃干榨尽”,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油茶籽榨出的茶油,是餐桌上的高品质食用油;初榨之后的茶籽饼粕可生产保健品、化妆品;茶枯可提残油,萃取茶皂素,制作洗涤用品;提取完茶皂素的茶粕、茶壳可提炼木糖醇、制作栲胶,又是很好的有机肥料及饲料;油茶花还是丰富的蜜源。

目前,公司已经形成了“本草天香”牌两大类11个品种的高端油茶籽油系列产品和“上古之水”牌20大类天然活性洗护用品。为了打造自主品牌,公司整体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明,产品先后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产品”认证,“本草天香”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黄袍山油茶”被授予“地理证明商标”。

好油不怕巷子深。通城县与北京农产品流通协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黄袍山绿色食品公司被授予“北京农产品供应基地”;荆楚购·通城特色农产品消费促进活动暨“通城味道”特色食材品鉴会在武汉市武商梦时代进行,全县3家油茶加工企业集中展出山茶油及茶油加工食品……

“过去通城的茶油10斤一装,论壶卖;后来,改为一小瓶一小瓶地卖;现在,是论滴卖,一套婴幼儿洗护用品,只用几滴山茶油,价值200多元!”县委书记刘中英接受省媒采访时说的一席话,道出通城油茶产业科技赋能、迭代升级的生动景象。

“接二连三”,油茶产业既卖油又卖“游”

一株油茶树,长成富民大产业。

近年来,通城县将油茶产业作为打造绿色发展先行区的重要举措,从油茶种植、良种培育、精深加工到农文旅开发全力打造油茶产业链,实现全产业链“接二连三”融合发展。

在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一艘近20米高、80米长的“航母”静靠在生态湖边——这里,这是一座既富有时尚科技感,又满溢着油茶香味、古味的全国首座油茶博物馆,运用现代高科技影像技术展现通城油茶农耕文明、历代榨油工艺设备等,配套现代微型榨坊体验及油茶产品展示,让大众亲身体验农耕乐趣。

“没想到油茶做的肥皂这么好用!”每到节假日,已是3A级景区的黄袍山油茶科创示范基地油茶博物馆,成为当地网红打卡地,各种油茶产品让游客大开眼界,赞不绝口。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农旅融合发展。马港镇程坳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当地优质的生态资源,把油茶基地打造成农旅养融合示范园,整合特色农家乐、休闲垂钓、亲子体验、户外烧烤等特色文旅资源,推动三产融合,进一步拓宽农户增收的渠道。摘油茶果、赏油茶花、吃农家饭等农旅活动,正受到周边游客追捧。

“一到周末,我们餐馆基本满员,都是当地或周边过来休闲放松、体验游玩的游客。”程坳村党支部书记、通城县夏江源油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毛旺龙说,将做好油茶树精细化管理,对低产油茶林进行改造,提升产量,提高品质,进一步夯实油茶产业根基。同时,将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休闲娱乐设施等,持续丰富农旅项目,进一步推进三产融合发展。

塘湖镇是“红色小镇”,拥有通城秋暴纪念馆、元帅广场等景点。该镇整合红绿两种旅游资源,以城墙山万亩高产油茶示范园为依托,在凉亭、图垅、社区、石港、龙印等村建设1.5万亩油茶高产示范板块,打造幕阜山旅游公路两侧“十里油茶长廊”,建成油茶小镇,创新开展万亩油茶花观赏节、油茶采摘节及榨油节等活动,带动全镇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去年,该镇累计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

通城县每年秋季举办油茶采摘节活动,以文艺演出、油茶采摘比赛为载体,通过美食品鉴活动、网红直播带货、油茶产品展销等形式,让人们感受到丰收喜悦的同时,助推油茶销售,叫响通城油茶品牌。

通城县委组建油茶产业联合党委,由分管油茶产业的县级领导担任书记,部门、乡镇、企业分别任委员。各乡镇分别成立油茶产业联合党总支,各村(社区)成立油茶产业联合党支部,全县构建从县直部门到乡镇、从村“两委”到种植大户的“党建链”,凝聚产业发展合力。

“青山添颜值,百姓增效益。”刘中英说,油茶关系着全县32.8万余亩油茶园上3万余人的钱袋子。要举全县之力全面推动油茶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三链同构,持续提高通城油茶资源利用率,充分释放油产品价值,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咸宁日报记者 陈新 刘玉关 通讯员 王春红 刘颖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