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

历史步行者 2023-01-13 20:03:23
一、开篇

非洲学者克瓦米·恩克鲁玛1965年出版了一本关于新殖民主义的经典之作——《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最后阶段》,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亚非拉国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近年来,许多学者也对新殖民主义进行了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

二、新殖民主义

为什么会出现新殖民主义?旧殖民主义的特点是以武力强势干预为主,吃相太难看,容易激发当地民众的武装斗争,这种殖民统治的维持成本也很大。二战之后,世界格局趋于和平发展,列强认为“非殖民化”更有利于维护其殖民地的经济利益和战略目标,于是就衍生了新殖民主义。新殖民主义的本质,就是通过控制经济制度来影响其他政策、军事、文化等领域,从而达到支配和收割被殖民国的目的。理论上被殖民国是独立的国家,也具有国际主权的空壳,实际上,它各方面都受到外力支配,而且这股外力隐藏得更深,普通大众基本都不会去关注它的存在。

三、新殖民主义的表现没有一条狗愿意主动丢弃咬在嘴里的骨头,除非能为它换来更多的狗粮。为了更好地控制新生的“独立”国家以达到利益最大化,列强国往往通过各种伎俩来施展新殖民主义:

1.分而治之

列强国热衷分而治之的策略,人为地把一个国家分割成众多小国,使之失去战略纵深从而难以独立发展,朝鲜半岛和南斯拉夫就是最好的例证。

非洲在这方面深受其害,恩克鲁玛曾痛心疾首地指出这一问题:“新殖民主义是以这样一个原则为基础的:把从前联合在一起的大块殖民地分割成许多难以生存的小国。 这些小国家没有独立自主的发展能力,在国内安全方面和国防方面,都需要依靠以前的殖民帝国。它们的财政体系和经济体系,像在殖民地时代一样,都是同从前的殖民统治国的经济和财政体系联结起来的。”

2.扶植“盟友”

除了分而治之这种伎俩,西方列强还在新生国家中培植利益“盟友”,通过安置代理人的方式以达到间接操控政坛的目的。正如杰克·沃迪斯指出:“如果旧的殖民统治制度实质上是外部帝国主义和地方前资本主义势力之间的联盟,那么新殖民主义通常代表一种新的联盟,一种外部帝国主义和地方资产阶级和部分小资产阶级之间的联盟。”

1952至1956年,肯尼亚茅茅起义给英国殖民统治沉重打击,考虑到殖民统治代价太高,英国决定从内部瓦解肯尼亚独立运动。 于是,英国殖民当局在起初阶段就参与了肯尼亚宪法的起草,以确保肯尼亚仍留在英国势力范围之内。 另外,英国不惜释放关在大牢里的独立斗士——乔漠·肯雅塔,英国殖民当局曾诬称肯雅塔是茅茅起义的幕后推手,1953年把他打入大牢。

1958年,英国首相吉姆·卡拉汉前往肯尼亚,与狱中的肯雅塔会面。在英国的诱导下,肯雅塔转变为在英国的“代理人”,他当政之后采用了英国总督治理肯尼亚的方式。随着肯尼亚特权阶层的兴起,参与茅茅起义的老兵在政坛和经济上备受排挤。英国通过所谓的援助,诱使肯尼亚放弃免费分配土地计划,大力引入外资,新殖民主义的第一步,就是从经济政策的控制权入手。

3.控制军事

军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最终体现,因此军事条约、联盟和基地成为了新殖民主义的重要手段。 在殖民撤退的过程中,殖民者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与新独立的殖民国签署军事条约,间接控制他们的军事。这些条约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共同防御、军事基地和驻军、协助管理和培训新生国家的军队这个三方面的条约。

据统计,仅在1945至1970年,英国就对殖民地进行了30多次不同规模的军事干涉。法国的做法也如出一辙,在1960至2005年,以安全需要为借口,在其前非洲殖民地发动了46次军事行动!

试想一下,一个国家连基本的军事作战权都交给了别人,谈何主权?这无异于与他人单方面共享自己的银行卡密码。

4.资金链遏制

资本主义的本质就是资本不断扩张、榨取高额利润,所以经济渗透成为了新殖民主义的主要手段。 为了继续控制发展中国家经济,扼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之依附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之中,西方国家及其跨国组织不遗余力地编织了一张扼制发展中国家资金链的网络。

第一个方面,是各式各样的援助:从经济援助到军事援助、从财政援助到项目援助、从双边援助到多边援助,直至世界银行的发展援助,种类繁多。但是从近半个世纪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些援助是“吊在发展中国家脖子上的磨盘石”,名义上的无偿援助和低息贷款成就了西方国家的虚假人道主义:大量的援助款项用于援助国人员的各种高额津贴,以及被迫高价采购援助国商品和技术。 很多援助项目要么半途而废,要么经济回报率极低,或者不能出口创汇。

埃及执政者伊斯梅尔(1863—1879年在位)曾向欧洲大举借债,1876年无奈地宣布财政破产,被迫接受英法对埃及财政的“双重监督”,使埃及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1982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爆发,许多发展中国家陷入外债陷阱。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外债余额,从1979年的1554.6亿美元,猛增到1992年的4508.75亿美元。

1982至1991年,撒哈拉以南非洲每月还本付息10 亿美元,到了20世纪90年,债务存量反而增加了一倍多。许多发展中国家债台高筑,其根本原因是没有看清列强的资金链陷阱。

1970—2002年,非洲获得了5400亿美元贷款,期间偿还了约5500亿美元,但仍有2950亿美元存量债务。高利率是外债余额剧增的首要因素,浮动利率超过10%,结果可想而知,资金反而从穷国回流到了富国。看似低息贷款,实际上却成了列强的高利贷,长此以往,变成了受援国的沉重外债和依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机会。

5.不对等贸易

二战以来蓬勃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最重要的资本输出载体。这些跨国公司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技术优势,利用发展中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的急迫需求,借助自身在跨国经营和控制上下游产业的优势,压低原材料和农产品等大宗货物价格,提高制成品售价,获取超额利润,从而有效地维持不合理的国际经济分工,剥削发展中国家。

根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三世界国家近80%的出口农产品受到跨国公司的控制。要打破这个局面,就需要发展中国家发展起自己的跨国公司,以抗衡列强的不对等竞争。为什么美国不遗余力地打压华为,是因为我们已经强大到可以威胁美国经济地位的地步了!

1986年至1990年,非洲就因价格因素损失了500亿美元的出口收入,尽管其出口额增加了7.5%。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测算,如果没有贸易条件恶化造成的损失,1997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人均收入将高出50%,而所谓的“贸易条件恶化”其实就是不对等贸易。

6.文化渗透

美国并非殖民大国,但二战以来在价值渗透上得心应手。2000年,原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曾说:“美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帝国,我国可能是唯一有机会(建立帝国)而拒绝之的大国。”

从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就对社会Z义国家进行各种妖魔化的宣传,抢占世界话语权高地。 冷战结束后,当反殖和反G言论不再具有欺骗性的时候,以美国为首的列强又高举民主、人权、自由、发展的旗帜,招摇过市打压发展中国家,推行新殖民主义文化,进行价值渗透。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推动新自由主义,向发展中国家传播、推销市场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幌子,借此渗入对方的经济领域。

四、结语

中国与其他亚非拉国家同为殖民主义的受害者和牺牲品,都是西方主导下二战后世界的穷苦国家,同病相怜,相互扶助。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启动以来,中非合作的高质量发展引起了西方的嫉妒和恐慌,乃裹胁世界舆论,大搞话语霸权,把新殖民主义这顶帽子扣到中国头上,以便转移世界人民对它们自己搞新殖民主义的注意力。

谎言终究是谎言,这种伎俩最终会被识破,但是西方国家偷换概念,利用舆论霸权夸大中非经济合作与共同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企图破坏中非的合作关系。 中国和非洲是互为发展的机遇,非洲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只有建设“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曙光初现,才能战胜西方列强的新殖民主义。

0 阅读:28

历史步行者

简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