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月令图轴.十二轴.清画院画.绢本设色.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十二月月令图》全套共十二幅,描写岁时,也就是一年自农历正月到十二月间,民间各种节令与习俗的风俗画。此套图轴可能由清乾隆初年宫廷画家合作完成(绢本设色),曾经在乾隆时期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月令」一词,原本指的是依照十二个月颁布的政令,从明清时代才开始普遍用在画名,内容多半表现岁时活动。
不同月份,自然界会产出不同植物,例如一月梅花、二月杏花、三月桃花、五月菖蒲、六月荷花、九月菊花;而时序不同,人们也有各种活动,例如正月赏花灯、五月赛龙舟、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登高、十二月滑冰。这套十二月令图除了在每个月的场景,描绘出相对应的特定活动,还在多层次的建筑空间内,搭配了同一个月里其他岁时活动。
例如一月景描绘了元宵灯会,但庭院中又有孩童戴面具做戏;五月景的主要活动为龙舟竞渡,而左下方同时表现了准备药品的习俗;九月则同时描写了赏菊、登高两种活动。这种作法让画面中的时间产生流动感,也增强了观者视线在画面空间中移动的效果。
正月十五的元宵夜景,屋中盛张灯彩,室外放着烟火。上半幅山野之间点缀着提灯的远景。
农历二月「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图中老老少少,都做着他们乐意做的事情。
农历三月,上巳,是三月初三。修禊,是袚除不祥。羽觞,是在水上能漂浮的酒杯。
农历四月,牡丹花和玉兰花都抽条怒放。名园赏花,便成了此时最好的消遣。
五月,禾苗正在田中生长,离收割尚早,农村中在极忙之后有了一段闲隙。
农历六月,逼人的夏天暑气,消耗着人们的体力,
七月初七,俗称乞巧节,画幅里的闺中妇女,正设立香案,对月乞巧,细细的好像能听到祝祷的声音。
八月芬芳的桂花也在此时盛放。正是赏月最好的时令,这幅画描写的便是中秋节赏月情景。
九月正是菊花盛开的时候。
时序进入十月,已到初冬时节,严寒的霜露把人们的活动从户外感到室内来。
十一月逐渐进入了严寒,植物中只有苍松翠柏,依然茂盛。
农历十二月,大雪封山,冰河结冻,人们有的闲立,有的向火,有的滑冰。
这十二幅画轴曾经在清朝乾隆皇帝的宫廷里悬挂,每月一幅,按月更换。此套画家没有落款,也没有写上年份,但根据学者研究,可能是清朝乾隆初年,由不同宫廷画家合作完成。
画面场景丰富,物象描写细腻,每幅都以西洋透视法绘制庭园景致,构筑出有如真实的画境。这些庭园建筑从画面右下角或左下角,延伸至远方,三两成组的人群,穿插其间,从事着各种岁时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