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沭阳人眼中,八十年代生产队里那些滴滴往事

嘉誉看旅游 2023-03-24 17:52:04

说起生产队,45岁以后的人并不陌生,至少是70,60以及还有50后,人们对它是记忆犹新,对于80后的人 估计没有印象了。生产队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中,一种时代产物,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比较特殊,换句话说,你也不能说它不好,又不能说它合理,地位比较特别,它存在又有很现实的必要,好的一方面,把民力集中起来,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合力,弊的一方面,大锅饭,干差干好,都有饭吃,各人积极性不高,生产力释放性不高,平均主义 ,混日子的人大有人在,偷懒耍滑的人比比皆是。从实际意义上讲,生产队不符合社会发展过程中分配主义,实际上违反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传统思维中的获得学概念。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我们苏北地区沭阳县这边,和全国各地一样,处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始阶段,改革开放的春风,隐隐约约吹起来。那个时候老百姓还是比较穷,家家都彼此彼此,不管是居住的环境,还是穿戴吃喝,都是吃的是饥一顿饱一顿,穿的还是衣服还是大补丁加小补丁,那阵子大家都穿破旧且缝补的衣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斯文,人人都一样。

笔者小时候,上学穿的就是用芦苇编的矛窝子,其实就是草鞋,就地取材,非常环保而且绿色生态 ,穿茅草做的鞋。那一段时间,由于这种带有极具“农村味道”的环保鞋,保暖性特别的差,脚上被冻得裂了口,不是我被冻的,凡是穿这种环保鞋的人,十有五六的人都有冻疮,疼起来是撕心裂肺,简直是要人的命。后来生活条件好一点,矛窝就不穿,脚上就是穿类似高木基棉鞋,走起路上咯噔咯噔,节奏感特强,高木基踏在地上所碰撞出来声音,能传得好远好远,如果用耳朵仔细聆听一下,蛮有绕梁三日而不绝的味道!

住的地方,也是透风的屋,特别是冬天,西北风飕飕刮,就能把人冻死了,一家人抱团取暖,各人被冻得嚯嚯颤抖,人比较多的家庭,由于住的地方不宽敞,特别三九天季节,由于盖的单床薄被夜里冻睡不着,是家常便饭,小编经常被冻的夜里起来,抱木材烤火取暖。

我隐隐约约的记得,普普通通老百姓家里,住的地方,如果土墙瓦盖构造,说明这家非常不错了,那时候,一个生产队,就不谈吃什么了,那家住得最好,最华丽堂皇,不用挑选,走这个村庄前后溜达一圈,就看出来了。不假思索,就是生产队领导人家里,住得最有品味和面子,鹤立鸡群屹立在“茅屋草舍”之间,有一种居高临下又盛气凌人,又有那种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感觉!在看看这显得和周围的“环境”极不协调,又表现得特别不“溶恰”!在那个时代,这是这个芝麻大的缺,也能确保自已一家人衣食无忧。反正小编家的人,老实巴交,是没有什么本事,没有当过什么“头头”,反正是穷的叮当响,那种挨饿的滋味一万年也忘不了!

小编清清楚楚记得,生产队长家是砖到顶,红瓦盖,三间大瓦房,又大又宽敞又明亮气派,让周围邻居羡慕淌口水!为什么能盖得起如此高级别的房子,用不着我们多说。那个时候,苦钱的地方,基本没有,在农村户口卡得死死的岁月里,谁能在工厂上班 ,身份绝对不一样,绝对是高人一等,是地位和能耐的象征,放在现在无所谓,在以前,那就是干部级别一样的享受,还有一个好听名字 ,叫什么农转非,什么城市户口,意思就是不种地,脱离农村了,成为梦寐以求的高级别人了!

时间不语,却可以告诉人们一切 ,在小编这个生产队,有的人利用手中的权力,干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在当时,有人把生产队的东西,当成自己家的一样,鱼肉众多善良而且勤劳的一方乡亲,来肥个人之私。事情过去很久,曾经发生的一些事情,都以为自已做得很天衣无缝,都以为是神不知鬼不觉的事情,时隔多年,甚至某些人已经作古多年,曾经作过的事情都被人泄露出来,世界上无不透风的墙,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个道理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历史如浩浩荡荡之水,一去不复返。人不管做什么事,坏事也好,好事也罢,都有人记着你了!人在做天在看啊!

0 阅读:1

嘉誉看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