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清诗,征服了半个盛唐

豆豆聊球 2019-10-01 16:03:25

在盛唐,许多名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风格迥异的诗篇。

不同于李白的狂放、李商隐的愁苦、王维的画中有诗、杜甫的诗中有情,孟浩然的一生与他的诗作,都贯彻着

「清澈」

「风流」

他的诗往往怀抱着

强烈「直」意

,就像清水里的鱼儿一样,一读便让人知道他想的是什么,求的是什么。

二十多岁的孟浩然,决定前往鹿门山隐居,泛舟游湖时有感而发:

寥寥数笔,孟浩然就描绘出自己恬然超脱的

隐士

形象,别有一番意境。

在隐居之日的某个清晨,孟浩然见自家后院落花纷纷,灵感大发,便写下流芳千古的《

春晓

》。

《春晓》篇幅简短又适合朗读,几乎成为了当代人的

启蒙诗篇

在归隐时,他又经常与朋友在田舍有约,享受田野闲乐。

好景不长,孟浩然因家庭变故不得不放弃隐居生活出山谋官。

丞相张九龄来襄阳视察,孟浩然在朋友的引荐下,寄给了张丞相这篇传世名作。

这首诗写洞庭湖浩瀚的同时又直抒胸怀,衬托诗人的积极状态,最后两句将渴望

建功立业

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

可惜玄宗并没有看上孟浩然,他的仕途也因此中断。

在那之后,孟浩然的科举也连连落榜。他已经不再年轻,对仕途的渴望也渐渐消退。

此诗最能归纳出孟浩然一生中都在

「仕」与「隐」

的矛盾中挣扎,在最后他却干净利落的表明不论功名的澄澈之心。

由于归隐的生活实在与求仕之途落差太大,他的诗里常有对仕途的郁闷和对早年

归隐的

渴望

造化弄人,一日与好友王维饮酒之时,玄宗突然驾到,这无疑是谋取功名的好机会。然而孟浩然上呈的却是《

岁暮归南山

》。

这首诗成为了压倒孟浩然仕途的最后一根稻草,唐玄宗愤怒的回复:「卿不求仕,而朕未弃卿,奈何诬我?」后,将孟浩然放还归隐。

孟浩然的一生,

有「仕」之乐,无「隐」之苦

,但无论在哪个时期,孟浩然的诗词总是最为清澈见底的。

这也应了李白对他的评价——「

风流天下闻

」。

0 阅读:7

豆豆聊球

简介:专注球类赛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