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行业营销成本失控?良久团购给出新解法

齐鲁晚报 2025-02-20 10:51:37

联合利华2024年财报数据折射出快消行业的集体焦虑:全年销售额608亿欧元(约合人民币4620.1亿元),同比增长1.9%,但净利润却同比下滑10.8%至64亿欧元,营业利润亦缩水3.7%。这一“增收不增利”的悖论,与国内零售企业“每投入1元营销费用仅回收0.8元收益”的行业困局高度契合,反映出零售行业流量成本已触及物理极限,开始进入效率决战的深水区。

图片来源:联合利华财报

这一矛盾的本质,在于传统零售过度依赖中心化平台流量,陷入“算法暴政”的恶性循环。据蓝月亮财报显示,其2024年线上推广费激增67%,营收增长40%,但净利却亏损6.64亿元。造成这种扭曲财政的原因之一,是平台与KOL构成的"流量卡特尔",通过“抽租”手段换来营收增长的假象。一个残酷的真相是:假如企业投入1元营销费用,经过平台抽成和支付KOL佣金之后,可能真正触达消费者的不足0.2元。

图片来源:蓝月亮盈利预警公告

高额的营销费用会导致企业成本攀升,陷入"成本攀升-品质降级-用户流失"的死亡螺旋,致使整个产业的价值链断裂,更无心投入资金持续产品迭代和研发。在此背景下,联合利华虽通过剥离非核心品牌、聚焦30个强势产品线优化成本结构,但其在中国市场的渠道转型仍显滞后,未能突破“流量税”的桎梏。

与蓝月亮、联合利华等品牌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良久团购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的效率跃升。其核心逻辑在于重构“人货场”关系。良久团购依托数十万社区团长构建分布式私域节点,将获客成本压缩至传统电商的1/5,并通过社交裂变实现边际成本递减。某洗衣液品牌的AB测试显示,良久团购的ROI超1:3,是直播带货的近5倍。

其次,良久团购通过源头直采和定制化产品,实现了供应链的优化。这种模式下,商品从工厂到消费者手中,中间环节大大减少,终端价格得以降低。同时,通过用户运营系统将用户反馈需求与商品功能实现精准匹配,提高了商品的针对性和用户满意度。此外,良久团购还通过智能用户数据库和柔性供应链,实现了DTC(直面消费者)模式的升级。

据悉,根据某合作日化品牌入驻良久团购的平台数据显示,其营销费用占比近40%锐减至20%以内,直接为企业降本增效。在快消品牌面临营销困局的背景下,良久团购的创新解法展现出私域电商降本增效的势能,给了零售企业新的出路选择。

综上所述,良久团购引领的私域零售新势力,正以“低成本、高粘性”重构产业价值链。企业想要摆脱营销桎梏,需要将资源从渠道博弈转向用户价值创造。当流量霸权终将瓦解,唯有那些以系统工程思维重构成本、数据与供给的企业,方能穿越周期,赢得下一个十年。

数据来源:联合利华2024年财报数据;蓝月亮2024年盈利预警公告;良久团购平台数据。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