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以前买药,药盒虽小,但药品数量却很实在,说明书上的字也清晰易懂。
然而现在药盒里面却只有几粒小小的药片,就连说明书都变成了密密麻麻的小字,不用八倍镜都怕看错。
那么,这到底是药企的“套路”,还是另有隐情?
老花镜难救蚂蚁文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场关于药品包装的吐槽大会,事情的导火索,竟是那不起眼的药品有效期。
不少网友抱怨,药品有效期通常被印成浅色的“隐形”字体,年轻人费劲找半天才能勉强看清,对老年人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这条吐槽迅速引发了共鸣,网友们纷纷晒出自己和家人在昏暗灯光下苦寻有效期的“悲惨”经历,更有甚者表示,买药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用马克笔把有效期重新描一遍,就怕哪天吃过期药。
这看似琐碎的小事,但却让老年人在用药方面面临的巨大困境。就在同年12月,光明网的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和药店,发现老年患者对药品说明书的“吐槽”远不止有效期看不清这么简单。
对他们来说,阅读药品说明书简直是一场“视力大考验”,在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取药窗口,记者看到,不少老年患者拿到药后,都会第一时间向药师确认用法用量。
甚至有人直接掏出老花镜,对着说明书上的“蚂蚁文”仔细研究,一位年过七旬的大爷,拿着放大镜看了半天说明书,最终还是无奈地摇摇头,向药师求助。
同样的情况药店也经常出现,在上海一家药店,一位老奶奶想给孙子买感冒药,却对着琳琅满目的药品不知所措。她拿着几盒药翻来覆去地看说明书,却怎么也找不到儿童用药的剂量。
其实不只是老年人,一些视力正常的年轻人也对药品说明书上的“微雕字体”表示无奈,在北京一家药店,一位年轻的妈妈想给孩子买退烧药,对着说明书看了半天也没找到合适的剂量。
药品说明书字小难懂的问题,不仅给患者带来不便,也给医生的工作增加了负担。2024年上海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反映,经常有老年患者拿着药品说明书来咨询,询问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信息。
有些老年人甚至因为看不清说明书上的内容,而出现了用药错误,导致病情加重。
更有甚者,由于说明书信息模糊不清导致老年人错把外用药当成了口服药,引发了不良后果,让人胆战心惊。
从网友的在线吐槽到患者的线下求助,药品说明书“蝇头小字”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用药安全,也给医疗系统带来了额外的负担。
这老年人拿着放大镜都看不清的药品说明书,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药盒里的“空气”要解答这些疑问,还得从2006年说起,那一年6月,关于药品说明书和标签内容的规定正式实施,这项规定要求必须包含药品安全性、有效性的重要信息,以及全部活性成分、辅料、不良反应等等。
这些信息本来就不少,再加上一些“疑似”不良反应也得写进去,说明书的篇幅自然就越来越长了,面对日益增长的说明书内容,药企也有自己的苦衷。
他们表示,可不是我们故意把字印得那么小,实在是地方不够用,按照规定,药品包装盒的尺寸是固定的,说明书要塞进去,就只能在字体大小上做文章了。
有些药企还“委屈”地表示,现在的药品研发越来越规范,收集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数据也越来越多。这本来是好事,说明药企对药品安全越来越重视了。
但问题是,这些数据都得写进说明书里,说明书的篇幅自然就更长了,字号也就跟着缩得更小了。
有些原研药,说明书动辄几十页,不良反应密密麻麻一大篇,让人看着就头大。
除了内容多,改版成本高也是药企的一大难题,改版说明书可不是简单地把字放大那么容易。它涉及纸张大小、药盒设计、生产线调整等一系列问题。
如果要放大字体,说明书的纸张就得加大,药盒也得跟着重新设计,甚至连生产线上的自动化设备都得改造。这一套流程下来,成本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不过话又说回来,跟说明书字体越来越小相对的,是越来越大的药盒,药盒过度包装的原因也很简单,无非是为了显得正规,药效更好,通过华丽的包装吸引购买,有这功夫,为啥不好好琢磨一下说明书?
所以药品说明书的字小、难懂,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既然这药品说明书字小难懂的问题由来已久,难道就一直这样“摆烂”下去吗?当然不是,相关部门已经开始行动了。
说明书的改造之路其实早在2024年10月,国家药监局就已经发布了一份重要的意见征询稿,文件内容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药品说明书变得更“友好”,方便老年人和其他特殊群体阅读。
方案一出,各地纷纷响应,争着成为首批试点地区,开始探索药品说明书的“适老化”改造之路。
专家们也纷纷为药企支招,建议他们可以区分专业信息和基础信息,采用不同的字号、颜色或排版方式,把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基础信息突出显示,方便患者快速查找。
而那些专业的药理、药代动力学信息,则可以用更小的字体或放在次要位置,供专业人士参考,这就好比一本书,有目录、有重点章节、有注释,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阅读。
针对老年病常用药,也可以进行特殊设计,老年人本来就容易记性不好、视力下降,说明书更应该重点突出、内容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千万别再整成那些专业术语和长篇大论了。
最好是能用图示、表格等方式,把关键信息清晰地展现出来,方便老年人理解和记忆。
在专家们的建议下,现在部分药企已经完成了改版,推出了“大字版”或“简化版”说明书,有些甚至还上线了电子说明书,看来,告别“蚂蚁文”的时代指日可待了。
那么这些改版之后、真正实装出来的说明书到底长什么样?
前面提到了不少建议,方案自然也提供了多种选择,概括起来,现行的试点款说明书一共有三种。
第一种是“大字版”说明书,这种方案最简单粗暴,就是把字体加大加粗,内容不变。
还有就是“简化版”说明书,这种方案更注重实用性,只保留了患者最关心的核心信息,同时药企还会提供完整版的电子说明书,方便有需要的患者查看更详细的信息。
第三种是电子说明书,这可以说是最“高科技”的方案了,电子说明书不仅支持字体缩放、语音播报,还提供盲文版本,简直是为视障人士量身定制。
有了电子说明书,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视力情况自由调节字体大小,再也不用担心看不清字了。而且语音播报功能还可以帮助那些不识字或阅读困难的患者理解说明书内容,简直是太贴心了。
虽然“适老化”改造的方案看起来很美好,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是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就是成本控制问题。药企表示,改版说明书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增加了不少。
其次是不同群体的特殊需求,比如视障人士需要盲文版说明书,听障人士需要手语视频说明,这些都需要药企进行个性化定制,难度可想而知,最后就是电子版说明书的推广普及问题。
很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和网络的使用并不熟练,如何让他们顺利使用电子说明书,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药企要提升服务意识,把患者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解决患者用药难题,不仅是药企的社会责任,也是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只有真正为患者着想,才能赢得口碑,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语所以你看,这药品说明书“蝇头小字”的问题,还真不是件小事,照出了老年人在用药安全上的种种困境,也反映了药企在服务理念上的不足。
从网友的在线吐槽到专家的建言献策,大家都希望药品说明书能更“人性化”一些,别再让老年人拿着放大镜“解码”了。
想象一下,如果药品说明书都能变成“大字版”,甚至还有语音播报功能,那该多方便,老年人不用再费力地辨认“蚂蚁文”,孩子们也不用再担心爷爷奶奶吃错药了。
说明书字大字小,不单单是老年人的用药问题,更关乎我们每一个人,毕竟,谁都会老去,谁都可能需要这份“清晰易懂”的关怀。
我们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药品说明书不再是难题,而是健康的保障。
信源
中新经纬2024-12-28 「财说明白」药品说明书为什么字小又难懂?
厦门日报2024-12-24字小如蚁、用词生僻……药品说明书“适老化改造”任重道远
红网2023-06-02药品说明书字体小引吐槽:药企应重拾“以人为本”服务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