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作为中医四大医学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中药学专著,相传,该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不过,直到战国时期才被人们整理成医书,成书的时间并非一时,也并非一人,从某种程度上,此书是人们对中药学第一次的系统总结,对药物的用量和时间都有具体规定,同时,也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收录于此书的诸多药物中,除了常规药材外,还不乏一些奇药,这些药物有着神奇的功效,经常被医家广泛运用于临床,也备受医家喜爱,而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奇药之一——旋覆花。
旋覆花长得比较像路边的野菊花,但其个头要大一些,有着苦、辛、咸,微温的药性,入肺经和胃经,有着降气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在《神农本草经》中是这样评价该药的:“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在很多医家药方中,都用到了此药,例如,张仲景收录在《伤寒论》中的旋覆代赭汤,就用到这味药物。本药的功效很多,但重点体现于这2点。
1.降气化痰
本药具有苦降辛开的特点,可以降气化痰而平息喘咳,消痰利水,消除内在的痞满,通常被用来治疗咳喘痰多、痰饮蓄结以及胸膈痞满的病症。根据患者咳喘原因的不同,也可以配伍其他的中药一同使用,能够起到很好地缓解或治疗作用。例如,因体内寒痰所导致的咳喘不止,可以配上紫苏子、半夏等药物,如果是痰热的患者,则需要配伍桑白皮、瓜蒌来清热化痰;如果是因体内的痰液胶着,难以排出,而导致胸中满闷不畅,还可以配上质地沉重的海浮石、海蛤壳等药物,来化痰软坚,散结消痞。
2.降逆止呕
胃气虚弱时,往往会导致体内的胃气运行异常,并出现噫气、呕吐等不适,而本药刚好善于和降胃气而止呕。比如,张仲景的旋覆代赭汤,就是将本药和代赭石、半夏、生姜等药物同用,治疗因痰浊导致的中焦困阻,胃气上逆所引发的呕吐和噫气以及胃脘痞硬等病症。
旋复花被医家用于调理这两项病症,而且屡用屡效,不过也有研究发现,旋覆花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效果,若是将本药配上木香,还可以治疗因气血不和所导致的胸胁胀痛,例如《温病条辨》中的香附旋复花汤,就有此功效。
另外,说到本药,还不得不提一下另一味中药——金沸草,该药其实就是旋覆花的地上部分,药性和旋覆花相似,性善疏散,通常被用于治疗外感咳嗽痰多的病症。不过,由于旋覆花带有绒毛,对某些患者来说,可能会很容易刺激咽喉,并导致发痒,出现呛咳呕吐,所以,在使用时,一般用包煎,最后,对于因阴虚所导致的劳咳以及因津液耗损所导致的燥咳症状而言,并不适合使用本药进行调理。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周浅,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