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一隅,开得正灿烂的三角梅
春天是一个特别迷人的季节,像童话一般温暖而明亮,充满了生命力!
小时候,喜欢独来独往的我,总在田间地头,寻找春天的足迹——点缀在绿叶上的露珠,与菜花共舞的菜粉蝶,田野里铺满一地的紫云英,星星点点开在路边的酢浆草,在石缝中迎风绽放的黄鹌菜……
沉浸在大自然的气息中,我的感官再次变得敏锐起来,心情变得无比舒畅,那感觉就像是阳光重新从阴霾中穿过洒向大地一样!
春节回老家,重走小时候走过的、充满自然野趣的田地,看着满地的春色,瞬间回到了童年:
那天早上,我带着锄头去挖田,被满田的紫云英迷住了。那时太阳刚出来,挂满露珠的紫云英闪烁着光芒,我忍不住揪了一朵小花细细地闻着看着,耳边不时传来蜜蜂嗡嗡的声音,身体被晒得暖洋洋的……
也许这一刻的体验太美妙了,回到家我就把自己所看到的、想到的都写进了日记里。从此以后,我的日记本里就多了许多描写自然的东西。
就这样,观察了就写出来,写完了又跑去观察,如此往复,我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少了,时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偶尔会被当作范文来读,初二去参加作文比赛时还获得了一等奖,高中在校刊上也发表过一些小文。
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是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大自然蕴藏着无穷的知识,只要打开五感去学习,整个大自然都是我们的老师。
美妈长于乡野,打开门就是山,走到哪里都是红花绿草,与自然的联结比较深,但是现在的大部分孩子都住在钢铁森林里,鲜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
最近看了理查德·洛夫所写《林间最后的小孩》,感触很深。所以,2024年我打算成为孩子的光,多带他去野外探索,把他培养成眼睛里有光,学习有干劲的孩子。
有人说,现在的孩子坐不住,也越来越难教了,写字歪歪扭扭,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教几遍也学不明白。我想这跟大自然接触太少有很大的关系。
说到学习,大家想到的都是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学习。其实大自然是天然的教室,只要肯用心,孩子能从中获得很多能力和知识。
那么春天带孩子去野外,怎么做,才能更好地拓展他的思维,激发他的探索与学习的热情呢?
1.寻找春天
春风送暖,万物生长,百花竞放!公园里,小路边,田野间,开满了各种小巧精致的花儿。
我们可以把春天常见的花草图放在一起,带上任务和大自然共赴一场约,给孩子说说花的名字、形态、颜色和习性,能不能吃,有什么功效等等。
当然不只限于花草,也可以是小昆虫、各种野鸟,大家可以跟随孩子的兴趣来制定“寻找春天”的任务。任务清单的模板如下图。
2.观察自然之美
春天色彩千万,就连叶子的绿,也非常丰富。
不信你停下来,靠近,细细地看,你会发现在不同光照、不同的状态下的叶子,呈出来的绿是不一样的,有嫩芽的新绿,老叶的墨绿,光面的亮绿,透过光的青绿……
这些都以不同的姿态冲击着我们的感官,带来不同的感受。
因此,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就要多鼓励孩子学会欣赏自然之美,并且鼓励他们尝试用语言、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3.读以春天为主题的书
人总能被美好的事物所吸引。现在与春天相关的童书,描绘的春天非常美,细细品读这些书,就像走进了烂漫明媚的春天。
书是知识的载体,多读自然通识童书,可以更好地激发孩子探索大自然的热情,激活大脑奖赏系统,打造一个能够专注高效学习的大脑。
《小莲的自然课》、《我的自然科学课》(附有一本观察日记),《自然图鉴》(附有许多户外玩耍小游戏)、《一粒种子的旅程》,都是集美学与自然教育于一本的童书,画风清新自然,读起来非常惬意。
春天带着孩子一起读,再回到大自然探索,更容易把孩子的潜能挖掘出来。
4.利用五感,创造美好记忆
小时候循环多次的歌曲,现在重听,会忍不住回忆过往的一幕幕,有些清晰得可怕,好像就在昨天发生的一般。
为什么有些记忆特别清晰,并且每每忆起,心间都似有一股暖流涌出呢?
因为联动了多种感官!
作为家长,都想给孩子留下温暖而美好的记忆,这样他日父母不在身边,甚至离开了这个世界,孩子也能够通过记忆连接到我们,温暖孤寂的日子。
春天的阳光刚刚好,带着孩子露营郊游,只花一些小心思,就能给孩子留下无限回忆。
比如摊开露营垫,一家人躺在上面,感受春风的爱抚,聆听鸟鸣虫吟,细闻花的芬芳,细嗅草的气息;
或者,带上可口的食物,一边吃一边听着音乐眺望远处的风景,这些都能极大地激活听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以及大脑杏仁核,留下深刻的记忆。
我平常喜欢听纯音乐,因为它能把我的思绪带到很远的地方,也能给予我很多的想象,有些甚至才开始听,思念、回忆就涌上心头了。
我跟孩子都爱听的纯音乐有《浮光》、《Daylight》、《Last Reunion》、《Fake Love》……
在春日里,晒着太阳,看着花草,听着这些音乐,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感受,感觉特别的美妙。
走进大自然,把热爱生活的态度,通过以上几种方式传达给孩子,那么我们遇见的每一朵花,每一处风景,都是有意义的。
它们能让孩子们的情感更加的细腻,内心更加的丰盈。这样的孩子是幸福的,眼里有光,对知识充满了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