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首回合的比分只是2-3,但瓜迪奥拉在赛前就有了清晰的判断:
他觉得翻盘的概率只有1%。
虽然大家都很清楚在伯纳乌击败皇马有多么困难,但不管是从首回合2-3的历史战绩来看,还是凭借周末4-0砍瓜切菜般地拿下纽卡斯尔来看,马尔穆什上演的帽子戏法总会让人对曼城产生一丝期待,如果摆出类似的战术,至少能让皇马感到一丝陌生吧?
然而,随着首发名单的出炉,我们或许能更好地理解翻盘概率为什么如此之低了。
因为,曼城只能让哈兰德从替补席打起。
这样一来,曼城的战术即使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冬窗引进的新援得到了机会,但曼城也缺少了很重要的一块拼图。
从站位上来说,看起来都是442:
但效果完全不同,这一点只需要从第4分钟,皇马的进球就可以管中窥豹了:
看起来,姆巴佩和维尼修斯的双前锋也没有多少对抗能力,但姆巴佩有着这个世界目前顶级的无球速度,仅凭这一点,他就可以在部分场景里提供充足的前锋素质。
反观曼城这边,不管是丢球前,还是丢球后,不管是马尔穆什从中路拉到边路,还是萨维尼奥尝试着顶住压力来接球,都无法形成类似的对后卫的直接威胁:
所以,马尔穆什和萨维尼奥显然不能代行双前锋的职责。
不谈萨维尼奥这个本就不该出现在中路的球员,只说马尔穆什,他和哈兰德拼在一起,才会形成一套出众的双前锋的组合,互相拆开,单独摆在场上的话,哈兰德至少还可以凭借身板和冲击能力牵制住后卫线,继续提供一部分战术效果,马尔穆什则会踢得比较迷茫。
在中路、在边路;在一线、在二线;靠身体、靠速度,多多少少都会显得很尴尬。
所以,瓜迪奥拉摆出的这套阵容确实和上个星期相差很多,思路上也显得更为合理和正确,但缺少了哈兰德,你会缺少很多东西。
当然了,凡事有弊也会有利,没有了哈兰德,瓜迪奥拉也可以捡起许多年没用过的群小思路,中前场6人,除了尼科-冈萨雷斯之外全部是小个子,在跑动量上不应该吃亏,由此应该带来不少的战术效果。
然而在开局15分钟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塞瓦略斯就已经两次在曼城应该施加逼抢的地方,完成了横向转移:
包括这次局部逼抢失败,被皇马绕了出来:
最终,让维尼修斯和姆巴佩联手打了一次门:
这一切都说明,曼城的逼抢并没有因为小个子球员的遍布而得到质的提高,背后的原因可能和新援加入和老将依然很多有关,这两点合并在一起,让曼城的逼抢并未形成足够的系统性。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就是最为危险的信号。
小个子们带来的跑动量,并未转化为无球时的逼抢能力,也因为缺少哈兰德,马尔穆什、萨维尼奥等人缺乏发挥空间,由此联动到身后的福登、贝尔纳多-席尔瓦等人。
进攻和逼抢两头无法上线,又是在客场面对已经先进一球的皇马,局势自然旁落,变成了皇马的一次次进攻狂欢:
实际上,通过这次贝林厄姆这次带球插上和突破传中,你可以看出来,皇马在进攻中的跑位依然存在混乱和不足:
所以,这依然是一支需要通过累积数量来达到质变的球队,你说本赛季的皇马能否如同去年一样,再次在跌跌撞撞中拿下欧冠冠军,依然是一件很难说的事情。
但至少在这场比赛,曼城限制不了皇马的数量,那么在自身也存在不足的情况下,继续崩溃就是一个大概率的结果。
于是在第33分钟,皇马用连续的长球调动曼城的外围和核心区域的防守,进而拆碎了曼城本就不存在的防守体系,姆巴佩就此打进第二球:
从这个时候开始,曼城这边就已经失去了战意,他们的进攻,或者说反击的意愿越发走低,远不及上半场前半段。
在此之后,威胁进攻全部来自皇马:
直至皇马打进了第三球:
比赛也就此宣告了结束。
尽管曼城在比赛最后一刻通过定位球环节的补射扳回一分,也在客场挽回了一丝颜面,但这场输球确实如瓜迪奥拉所预料的那样,是显而易见的大概率事件。
面对这支主力架构偏老,核心球员缺乏配套布置,新援还无法得到瓜迪奥拉彻底信任的球队,在客场面对皇马,确实只能是打成这个结果,更何况这场比赛还没有哈兰德,双前锋无从谈起,由此形成的那1%概率,自然也就成为了水中花、镜中月。
这个赛季的曼城,确实是失败的一年。
而对于皇马来说,两回合击败曼城,说明了他们的实力,但也说明了他们的问题。
因为千万不要忘了,这只是欧冠淘汰赛附加赛。
如果一切顺利,战术和球员组合得当,皇马本不该在这两个星期面对一周双赛,是之前的比赛没有打好,才有了这两场对阵曼城的胜利,而且,说是强强对话,至少在曼城这边,他们这个赛季可能顶不上这个名头。
所以皇马还不到沾沾自喜的时候,双线作战的压力依然很大,进攻端的配置依然困难,这个赛季,战术上的英超化已经难以避免,只能是在中后场尽量多轮换、多调整了。
任重,而且依然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