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坚持献血24年,车祸后血站报销5180元竟成拒赔理由!法院一句话让保险公司傻眼!

阿伟大型记录 2025-02-17 03:21:40

24年献血40000毫升,换来的竟是“倒贴钱”?

龚女士从1998年开始无偿献血,24年来从未间断。她说:“能救人一命,比什么都值。”没想到,这份善举却在车祸后成了保险公司的“拒赔借口”。

2022年的一场车祸中,她因失血过多需要紧急输血,血站基于她的献血记录,免除了5180元费用。但当她向保险公司索赔时,对方却理直气壮:“你这钱又没自己掏,我们凭什么赔?”

保险公司的“强盗逻辑”:献血者的善举成了把柄

- 偷换概念:把“国家奖励”和“事故赔偿”混为一谈,声称“赔了就是重复获利”。

- 欺软怕硬:赌普通人不懂法律,不敢打官司,能赖一笔是一笔。

龚女士不服:“我献血是为了帮助别人,怎么反倒成了保险公司赖账的理由?”

法院的灵魂拷问:献血者活该吃亏?

审理此案的法官当庭质问保险公司:

1. “如果伤者没献血,你们是不是就得赔钱?”

2. “献血者的爱心,凭什么变成你们拒赔的筹码?”

法院最终认定:

- 血站报销是基于《献血法》的激励政策,与交通事故赔偿无关。

- 保险公司必须履行合同,全额赔偿5180元输血费。

社会反思:今天为难献血者,明天谁还会救人?

- 寒心效应:如果善举反成负担,未来献血的人只会越来越少。

- 企业责任:保险公司不应把利润凌驾于社会责任之上。

网友神评论

- “保险公司这波操作,简直是在给社会‘放血’!”

- “法院干得漂亮!不能让好人流了血又流泪!”

普通人如何避免“龚女士式困境”?

1. 买保险看清条款:特别关注“免责条款”,警惕文字陷阱。

2. 遇事别怕麻烦:像龚女士一样,保留证据、坚持上诉。

3. 善用舆论监督:必要时通过媒体曝光,让无良企业无所遁形。

龚女士的案例撕开了保险行业的“潜规则”,也让我们看到法律的力量。记住:你的善良,必须带点锋芒;你的权益,谁都无权践踏!

0 阅读:0
阿伟大型记录

阿伟大型记录

关注我,让你在生活里多一份保障,少一点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