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编辑:悠悠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最近的照片修复技术兴起,又火了一位曾经的“最帅院士”——王德民,网友纷纷直呼:这帅气简直惊为天人!

然而,颜值只是他辉煌人生中不值一提的一部分,他在专业上更是作出了丰功伟绩的贡献。

这样一位有颜有才,才貌双绝的科学家,当年高考几乎满分,居然被清北拒绝?

如今,87岁高龄的他怎么样了?
有一颗星星以他命名,有何来头16年4月,“王德民星”通过国际认证,让国际编号210231号小行星有了正式的名字,赋予了它特别的意义。

得到这份永久性的国际崇高殊荣,他表示自己只是献了一点绵薄之力,但组织却给予如此高的荣誉,年事已高的他表示,会继续坚持不懈地献身于国家事业。

王德民院士一生的卓越贡献,值得这个嘉奖,他的一生充满了起伏。
1937年2月,他在河北唐山出生。看他英俊的外貌和深邃的眼神,就能猜到,他是一位混血儿,家里还有哥哥姐姐。

家庭学习氛围很重,父母都很重视教育。他的爸爸留洋归来,任职过北京同仁医院的副院长。
他妈妈来自瑞士,嫁给丈夫后归入中国籍,就职过对外经贸大学的老师。

彼时的中国还没有解放,大家的认知水平相对不高,对于异国恋都很难理解,更别说结婚了。
王德民从出生以来,常常被大家以为是洋人,大家对他好奇,但是又不敢靠近。

他很小的时候就习惯独自看书画画。孩子普遍对妈妈较为依赖,他也不例外,到了说话的年纪,他能够讲英语交流。

父母一开始很高兴,但是到了读书的年纪,居住在中国的他,汉语却几乎不懂。老师跟他交流都非常困难,写字给他看也不明白。
安排了一系列汉语学习课程之后,他终于克服了这个难题。他终于可以正常地进入校园学习了。

拥有两门语言能力的他,一下子水平比其他同龄人高出了很多。
上了高中,他几乎没有短板,所有课程成绩都相当优异。而且他还不是文弱书生,加入学校运动队的他,运动能力不输其他人。

学校的老师同学都非常佩服这个知识铁人。一直到高考前夕,他都自律地保持高水准要求自己。
高考结果出来了,家里人看着他几乎满分的分数很是高兴,上清华北大都绰绰有余。

但是直到快要到报名时间,他也没有收到确定的通知。
在那个特殊时段,没有今天的自由包容,审查的第一道门槛,把无数成绩拔尖的“可疑因素”都排除在外,他迟迟无果的原因,大家心照不宣。

王德民有苦无处言,想考上理想大学确实成为了奢求的美梦。
最终录取他的是,几乎排最末志愿的北京石油学院(今中国石油大学)。高考近乎满分的天之骄子,就因为生不逢时,被清北拒绝。
换做他人或许会自哀自怨,或者是怨天尤人,但他没有受到太多打击,踏入了大学,就开始做好一位学生应尽的责任——好好学习。

他在北京石油学院的每一天都努力学习,不错过课堂上的任何知识,课后也会继续钻研。
王德民毫不意外地成为了学校的模范学生,在他毕业之后,学校甚至希望他在学校任职,继续带领更多优秀的新鲜血液。

不过他志不在此,他觉得有更加需要他发光发热的地方。正是他的谨慎规划,造就了划时代的进步。

用他的话来说,是石油选择了他。他的专业是钻采系,如果留在学校里,那将永远只是理论知识,但当时的祖国大发展最稀缺的就是资源。
当时祖国的油田很少,资源几乎全部需要从其他国家进口。

正值大庆为这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传来喜讯:探测发现大型油田。心系祖国的他,毕业后主动请缨北上,父母的劝说也没有拦住这位热血青年。
他初到寒冷的黑龙江,就被安排去给采油地质进行测压。

国家原油紧缺,于是召开会议,要求加快探测,进一步实现开发油田的工作。最后决定用打歼灭战的方式,继续勘探开发。
那里的一切都是临时搭建,环境恶劣,而且当时没有什么专业的仪器,几乎全都是力气活,下井勘察是常有的情况。

尽管每天身处于如此困难的环境,工作的劳累也没有让王德民忘记科研。
他想着自己学到的知识,不能白白浪费。他思考:除了基础的劳动,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减少误差,加快采油的进度。

当时一直沿用的是其他国家的办法,他发现情况经常有误,完成了自己工作之余,他全身心投入到寻找新办法上。

奋战几个月,王德民就通过自学俄语,研究资料,结合大庆土壤油田状况,创造了独特的“松辽法”,不仅更加精准,而且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成本。直到现在,他的方法仍发挥着很大的指导作用。

他一举成名,得到组织上的表扬鼓励,因技术高超,从技术员升级为工程师。
他不久后也遇到了他的另一半,虽然王德民醉心事业,但是他的妻子不仅没有埋怨他,还很支持丈夫的事业。

日子越来越稳定,但是天意弄人,王德民因混血面貌遭到莫名其妙的各种审查,家底也被搜查了数次,妻子也因受刺激,精神出了问题。
妻子常年治疗,而祖国事业还需要他,看着妻子逐渐稳定,他赶回自己的岗位。

在他和团队齐心协力,共商群策下,经过反复推论实践,使中国分层注采技术一下子到了世界领先水平。
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周总理高兴地宣布:“我国需要的石油,现在可以基本自给了。”

大庆油田的产量,用了短短几年就增加了数百万吨。当年24岁的王德民,仅用几个月发明的“松辽法”,大大提高了采收率,如今大庆油田已经达到了50%以上,而国际上一般油田采收率只有不到30%。

同时,王德民的才能和无私付出,也被祖国看到,多次论文和著作联合发布,他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还有各种至高无上的荣誉奖项。
一路提拔,他打破所有徒有其表的偏见,实至名归地得到了关注与尊重。

数十年后的今天,历尽千帆坚守初心的王德民院士,因为颜值走红,他自己也没想到。毕竟这特殊的外貌,曾经给他招了不少麻烦。
爱岗敬业,为国为民很多国家都两眼放光,想要高薪聘请他,但是他都毅然决然拒绝了。他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祖国了,怎么会因为蝇头小利就改变初心呢?

小行星命名后,如今王院士是博士生导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任职于东北石油大学。
八十多岁高龄的他依然带领团队作战在最前线。即使是年龄身体原因,做了手术不久,他就想回到岗位当中去。

像他这样一心一意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不求名利,默默奉献的实干家,实在值得我们学习。
经历过病痛的他,深知身体才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他会爬楼梯进行锻炼,饮食规律清淡。

在日常生活,他不像大家想象得那么刻板,他有艺术细胞吗,不仅会弹琴,还很喜欢乐曲歌剧,不过事业永远排在这些前面。
如今87岁的他鹤发童颜,还精神饱满地活跃在课堂,为学生授课。

而他在艰苦岁月里的爱国求实,无限奉献的铁人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勇往直前。
他没有因为自己年轻时外貌的走红而沾沾自喜,他认为这些都是无关紧要的,要做一个优秀的人,对社会、对国家有贡献的人更重要。

他和无数默默付出、不求回报、只争朝夕的科研工作者一样,数年如一日坚守在自己的岗位,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我们向王德民院士致敬!也希望有更多工作者的付出,能得到该有的尊重。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有些事情会被大家遗忘,但是互联网会存档保留,好的坏的,时间会给出答案。我们不要被眼前的困难击败,努力翻盘的同时,要抓住机遇,相信大家都会拥有美好的明天!
参考资料CCTV央视网:《人物》20070313石油专家王德民百度百科:王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