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凌晨三点,杨子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张精修自拍,配文引用了电影《哪吒》中的台词:“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
”不少网友嘲讽他:明明是他自己“神操作”不断,却硬要用“成见”来为自己的争议洗白。
这当然不是杨子第一次引发骂声,作为综艺节目中不可忽视的“话题人物”,他的每一次亮相似乎都带着自嘲与群嘲的双重光环。
可偏偏就是这样的杨子,从育儿到演技类综艺,他的资源却一个接一个,不带停歇。
一个问题就这样浮现在人们脑中:为什么人人都爱骂他,他却总能稳稳地站在聚光灯下?
“伪演技”还是话题担当?
杨子综艺路上的尴尬表演杨子在演技类综艺《演员请就位3》中扮演西门庆的一段表演,可以说是他近年来最受争议的时刻。
现场,他穿着貂,耳边别着一朵红花,对着舞台上的章子怡和于佩尔大秀“油腻情话”。
这样的桥段,不仅观众看得尴尬,连章子怡都忍不住递给他一张纸条,而他回以的反应是直接大笑跑走。
事后,导师陈凯歌用“他不知道什么是好表演”来评价他,话中带着无奈和调侃。
看到他在台上的表现,难以想象这竟然是那个曾在早年影视剧里饰演过董永的演员。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桥段都是综艺“大剧本”的一部分,是节目组有意把他“推上风口浪尖”。
但不论这是否成真,杨子自带“拉满话题度”的能力是可信的,哪怕他什么都不做,光站在那里,网友们也能凭“回忆杀”讨论起他的过去。
或许他的表现距离“好演员”有一定的距离,但他却意外成了“好话题担当”,为节目带来了更多关注度。
从育儿到情场:杨子为何成为综艺节目的流量密码?
除了演技类综艺,杨子最近还成为了一档育儿综艺的观察嘉宾。
问题来了:这是那个被爆出“最爱带朋友家孩子,不爱带自己家孩子”的杨子吗?
不少观众看完节目后直呼看不懂节目组的选择——一个被黄圣依公开吐槽“油腻又缺乏耐心”的他,凭什么成为育儿综艺的一份子?
从这档节目里可以看出,杨子确实能聊,但他说的内容到底能不能让观众接受,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比如,他在节目里夸夸其谈地批评带娃的爸爸们“效率太低”,张口闭口就是“我觉得孩子应该怎么样怎么样”。
可他的个人问题前脚还没解决呢,远在节目外,他不仅被爆情人节当天和两档节目“双双官宣”,还被网友扒出和几个圈内好友深夜互动不断。
杨子的高调行为难免让人质疑:他是真的用心参与节目,还是单纯来“制造槽点”?
喧闹与嘲笑并存,杨子的综艺人生还有多少可能?
有人问:杨子综艺接二连三,这是在捞钱补贴家用,还是另有所图?
相比不少“赚快钱”的明星,他的过往生活显然为他的“黑红路线”埋下了伏笔。
《再见爱人4》中,杨子和黄圣依的婚姻危机被层层剖析,他在节目里的种种表现也成了网友吐槽的重点。
黄圣依讨厌的花、讨厌的直播方式、讨厌的话题,他偏偏一样不少,完全不在乎效果如何。
这样的“反差感”虽然让人直呼离谱,却意外给杨子吸引了更多流量。
其实,人们对杨子有种复杂的情感。
一方面,他总是靠“离谱又低质”的表现拉满话题度;另一方面,不少网友又对这样的路数不屑一顾,认为他“又油腻,又扮演好人设”。
不过从综艺市场的角度来看,大众对他的关注和吐槽本身就说明了一件事:哪怕是争议人士,只要有关注度,就有价值可言。
只不过,对于一个早已不是新人也没有好口碑的中年艺人来说,“骂声中的关注”能支撑多久就难说了。
资源丰厚却屡被挑刺,杨子真的“不差钱”?
杨子的“霸屏”背后,还有一个绕不过去的讨论点——他的资源到底从哪来?
曾经以“大佬”人设广为人知的他,似乎总给人“富有”的印象,可这一波接一波的综艺,倒像是另一个信号:他似乎也有拼命营业的需求。
在演技类综艺里,他能当“笑点”;在育儿综艺里,他能成“槽点”;在许多节目外的舆论场里,他更成了制造流量的“焦点”。
从结果来看,无论是笑也好,骂也罢,杨子似乎一直站在圈内资源的中心。
这是因为他真有资本,还是因为一些节目看中了他天然自带的戏剧性?
或许答案更多与他的黑红效应有关——“即便争议很大,流量就是价值”。
但话题终究是会过期的,如果离开了这些以引发争议为主的综艺,他还能靠什么留下?
杨子身上最大的矛盾在哪儿?
或许就在于他将“槽点和话题”变成了一种“长效流量密码”。
这在如今的综艺市场中并不是罕见的现象,只是让人感叹的是,这样一条路注定不会长久。
无论是节目组的短暂追逐,还是网友的疲于观戏,都注定了这一“黑红流量”的形式难以持久。
或许对杨子来说,观众缘的确是一种很难修补的东西,但谁又能说得清,在这个看重曝光度的时代,“被骂”就真的不能成为一种另类机会呢?
只不过,机会过后,观众期待的终究是一些更真实、更有意义的表现。
留给杨子的时间不多了,他是否能用其他方式证明自己?
这是观众的疑问,也许更是他自己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