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中国古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意识结构。从这点出发,在商朝的时候就出现了最简单的外交活动,那就是朝贡。
在商朝时期,我们常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活动那就是:八百诸侯尽朝商。
到了周朝时期,由于社会的发展朝贡的范围和意义也出现了变化,不同于商朝,周朝时期已经出现了“九州之外,谓之番国”这一概念,试图将朝贡的方向转向中原以外未被实际控制的地方,试图来影响和吸收这些地方。
到了隋朝,随着隋朝一统
中原与西域的联系也重新开始活跃,朝贡活动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不同于前代隋朝的朝贡活动也不再单纯,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在位时期西域诸国皆派出朝贡使团多次前往长安进行朝贡,并学习先进的汉文化,与隋朝各方面进行了交流。
到了唐朝时期,由于唐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朝贡的国家也越来越多,万国来朝已经成为一种惯例,唐朝的文化及制度也逐步向东亚和中亚扩散,最有名的就是倭国的“遣唐使”。
时间到了明朝,由于元朝游牧民族的特性朝贡体系基本处于混乱状态。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就昭告四方,让这些东亚范围内的小国明白大明已经替代元朝成为了天下的主人。并要求他们承认并服从于明朝,也就初步的建立起了明朝“厚往薄来”朝贡框架。
在明成祖时期,由于明朝在陆地上彻底击败了元朝残留势力,明朝的注意力也开始向西域和海洋转移。
在西域,明成祖派出使者出使察合台、帖木儿等西域诸国。
在海洋,明成祖派遣郑和率领船队进行下西洋活动,最远到达东非海岸和红海地区。途经大小国家地区三十多,由于船队的强大和所携带货物的精美使得各国都对远遥的明朝产生了敬畏和崇拜,纷纷随船队来大明朝见。中国式“宗主国—附庸国”体系在地理范围上达到了最大。
据统计,这时期向明朝进行朝贡活动的国家一度到达了一百五十多个。而随着这些国家的到来,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一个以汉字、儒家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甚至在明朝灭亡后,朝鲜和越南都以“中华”自居,而视清朝为蛮夷。
清朝建立了对中国大陆地区的统治后保留了明朝的朝贡体系,但只是单纯的要求朝贡国送还封诰,重新领取清朝的封诰。
由于清朝的海禁政策和明朝不同(清朝那是真禁,明朝朝廷上禁地方上依旧海贸不止)。由此在南洋诸国中明朝留下的影响力也逐渐淡去,而西方大航海运动也朝着东方而来。
清顺治年间,清朝第一次跟西方世界出现接触,沙皇俄国与清朝在东北发生激烈冲突,而在南方随着西方各国在海洋上的殖民,原本属于朝贡体系中的南洋各国不断被西方蚕食吞并,到清朝中期朝贡国减少到七个:朝鲜、越南、南掌、缅甸、苏禄、暹罗、琉球。
在乾隆年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来华面见乾隆皇帝要求建立外交关系失败后,西方各国在南洋活动进一步加快。
到清光绪年间清朝属国就剩下越南和朝鲜两国。可在随后爆发的中法战争中,清朝与法国签订条约,越南脱离朝贡体系。在朝鲜战场,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朝再次与日本签订条约,朝鲜也正式脱离朝贡体系。至此清朝在无属国,朝贡体系彻底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