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搞懂供应链五大核心流程,采购、仓库、物流全覆盖!

只讲管理系统的老赵 2025-04-22 21:22:41

供应链这事儿,很多企业嘴上说得顺溜,什么“端到端”“一体化”“协同高效”…… 结果一到实际操作:

采购还在打电话催供应商回传合同;仓库还在翻纸质单子对库存;物流发了货客户说没到,你只能打电话问司机在哪;到了月底一结账,各部门开始甩锅。

你说流程管理难不难?难! 你说流程就管不了吗?也不是! 关键在于:

你有没有用一套真正“能落地”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把人、单、货、账、数这五个环节跑顺。

今天这篇文章,就来聊聊——

怎么用供应链管理系统(SCM系统),把采购、仓储、物流的五大流程全打通,告别“人扛流程”,真正做到“流程自己跑”。

一、别光看界面炫不炫,能不能“跑流程”才是关键

很多公司上系统,会上成“装饰”:系统在那儿,但流程还靠人。 比如:

系统能下采购单,但审批还在微信;系统有库存管理,现场还在用手写卡;系统能记录签收,司机没账号、用不上。

这就是典型的——系统是系统,流程是流程,没真挂上钩。

一套真正靠谱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核心是三件事:

流程跑得通:谁申请、谁审核、谁下单、谁验收、谁付款,全链条走得顺;节点可监控:每一步有没有完成、在哪一步卡了、有无预警,系统能提示;数据能沉淀:事后能查、能算、能总结,流程不只是跑一次,而是能复盘。

二、采购流程:从“靠盯单”到“自动触发+系统闭环”

我们先看采购这块。

传统采购流程卡在哪?基本三处:

需求申请滞后:业务说忘了填申请,生产线断料了;审批效率低:合同审批三天才过,供应商货期早错过;收货对账乱:到货了没人验,付款时谁也说不清收没收过。

系统能怎么帮?

自动触发采购申请:比如库存低于安全线,系统自动生成采购申请;生产下工单,系统自动算出物料缺口,推荐采购清单;

审批流程线上化:不再是Excel发来发去,系统里点一下流转到谁,谁同意谁退回一清二楚;下单/回传全程电子化:下单自动推送供应商门户,对方确认、发货、上传单据都在线搞定;到货验收+入库联动:仓库扫码收货,系统自动更新库存,采购对账凭证同步生成;采购分析全流程留痕:哪个供应商经常迟到?哪个申请审批最快?全部可追溯。

一句话:采购不是靠“记得催”,是靠系统自动“推着跑”。

三、仓储流程:别让数据在系统,操作在仓里

仓库是最容易出现“两张皮”的地方:

系统显示有货,仓库找不到;系统显示库存300,实际就剩120;仓管一不在,谁也不知道货在哪一排。

为什么?系统没和实际动作同步。你看着有系统,实际上还是靠人记。

系统该怎么帮你“把仓库流程跑顺”?

入库有单可查、有据可对:采购到货/退料返修,都自动生成入库任务单,仓库扫码上架,入库流程形成闭环;上架有路径,有规则:哪类物料进哪个区、能不能混放、哪个货架空余,系统提示最优货位;库存实时更新:一入库就更新数量、批次、有效期,物料在哪一格都查得到;

拣货按单出库、按人追踪:谁拣的、拣了什么、出库给谁,系统打标签、绑定扫描、数据留痕;盘点自动对比、差异预警:期初库存和实物自动比对,超额/短缺自动提示,追溯最近一次出入库是谁经手的。

说白了:仓库不是“仓管的事”,而是系统控流程、数据控效率、岗位控责任的事。

四、物流流程:签收、异常、结算全流程可视化

物流很多公司还停留在“发出去就完了”,但问题是:

客户说没收到,查不到是谁送的;一有破损,没人认账;到了月底结账,运单数量和快递公司对不上。

物流流程的关键问题是:信息断、责任散、数据零。

系统怎么解决?

出库即派单:每张发货单系统自动生成配送任务,是否第三方、是否客户自提,一目了然;运输过程可视化:有没有发货?到了哪儿?谁签的?系统有轨迹、有签收图片、有时间戳;

异常登记联动售后:破损、错发、晚到,拦截后进入售后流程,不再是“客户投诉一句就没下文”;对账结算自动生成:每月物流费用按单、按体积、按路线生成清单,不用再人工翻纸质运单。

你以为物流问题是配送公司问题,其实很多时候是你没建好流程、没收好数据、没控住责任。

系统不是只看发了没,而是要管整个流转链路有没有闭环。

五、跨部门协同:供应链不是某个部门的事,是一整条链

很多系统用不起来,是因为它只考虑了一个部门的“流程需求”,但忽略了供应链是“跨部门协同”的系统。

采购、仓库、物流、财务、销售、生产,其实都在用同一条链:

采购申请谁提的?可能是生产;到货验收谁收的?是仓库;签收回执谁要的?是财务等付款用的;客户投诉谁跟进?是销售,但得查物流记录。

所以一个好用的供应链管理系统,必须是多角色协同、流程穿透多岗、信息同步不漏的系统。

比如:

每张采购单,不光采购能看,仓库也知道大概啥时候到;每次入库,财务知道有没有发票、能不能付款;每张出库单,销售可以在系统查送达状态,免得天天问仓库“发了没”。

系统不是让某一个人变轻松,是让整条链条一起轻松。

六、数据分析:流程只是起点,优化才是目的

流程跑得再顺,光是“能跑”,不等于“跑得好”。

你得用系统看数据:

哪个流程最常被打断?哪个物料最容易积压?哪个供应商的交付波动最大?哪张出库单的签收周期最长?

如果没有这些数据,那你的流程只能叫“执行流程”,而不是“管理流程”。

一个合格的供应链系统,最后一定要沉淀一份“供应链运营分析看板”,让你知道:

效率哪里最慢;成本哪里最高;风险点在哪个环节;责任链有没有断点。

你才能一年比一年排得顺,买得准,发得快,回得上。

最后,把五大流程连成一条线,才叫真正的“供应链”!

我们经常说:“供应链打通了,效率就上来了。”

怎么打通?就一句话:

让采购、仓库、销售、财务、物流这几个部门都“共用一套数据”,干的是一件事。

举个场景你就懂了:

采购下单时,系统自动检测库存 → 推荐合理采购量仓库入库后,库存数据实时更新 → 财务自动生成应付账款客户下单后,系统自动排出库 → 通知仓库拣货 → 出库完成后自动发物流单号客户签收 → 系统标记已完成 → 自动触发结算/售后流程

别再觉得“流程就是表格和审批”,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价值,不在表单好不好看,而在流程是不是跑得动,人是不是跑得顺,账是不是控得住。

只要你敢把采购、仓储、物流流程全交给系统“跑一遍”,你就能从“流程靠人盯”转成“流程自己跑”,那才是真正的降本、提效、有章法。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