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好奇延缓衰老

思聪谈社会 2024-11-08 01:58:04
老伴杨乔有一颗好奇的心。 她说她小时候,喜欢看自贡川剧团来演坝坝戏。 看了台上的演出,还不甘心, 还要跑到后面,看看人家没有上台的样子, 有人累得来只晓得喝茶…… 有人靠在椅子上打瞌睡…… 有人趁休息给娃儿喂奶…… 杨乔说,台子后面,比前面还要好看。 老詹也有一颗好奇的心。 也是小时候,也喜欢看坝坝电影。 看了银幕前面,还要转到后面, 看看有些什么名堂? 到后面一看,哎哟,其实也一样嘛, 还是演的是这一部电影, 只是,右手变成了左手, 个个人物,都是左撇子! 参加工作以后,老詹当了记者。 这颗好奇之心,并未有所收敛。 记得第一次接受任务,到市公安局参加新闻发布会, 报道抓住台湾特务的消息。 新闻发布会后,不甘心就这样算了。 当天晚上,揣着一颗好奇的心, 左打听,右打听,打听到特务的老婆家住前门, 于是,左一弯,右一拐,终于找到了特务的家, 挖出一些幕后故事,写成一篇挺有意思的小通讯。 虽然受到批评,说采访前没有请示公安局, 这样做要不得,以后再不允许! 但是,这通讯确实写得精彩, 至今我也没有觉得后悔。 前前后后,写了几十年文章, 因为好奇,总喜欢弄清楚故事后面的背景和缘由。 还将自己经验,总结为“写作三板斧”。 一,是什么? 二,为什么? 三,怎么办? 倘若你只写到了是什么? 为什么不问一问为什么? 怎么不再想一想怎么办? 一个有好奇心的记者和评论人, 写出文章来,自然会高人一筹。 举一例子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老詹写了篇述评, 《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 先从眼前看到的现象说起, 全国这么多国企,几乎天天都在诞生, 然而,却很少听说有哪家企业被淘汰。 说完了这个“是什么”, 接着再来写“为什么”, 最后,提了一些建议,写出了“怎么办”。 就因为脑袋瓜子里那点儿好奇心, 文章写得角度新颖,有些深度,发表以后,引起轰动, 不但成了老詹成名作,还收入经济日报精品选。 好,不多说了, 都是过去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多了去了。 好汉不提当年勇。 还是说说现在吧, 说说你这退下来的老头子, 为什么还要像小孩子一样,保持着一颗好奇心, 在家里老老实实呆着、啥也不想,难道不好吗? 心如止水,无欲无求,颐养天年,难道不好吗? 是的,没错,老老实实呆着,啥也不想,确实挺好。 不少人的老年生活,不都这样吗? 不过老詹有点儿担心, 就这么无所事事地呆着,整天坐在沙发上打瞌睡, 呆着呆着,倘若哪一天把自己呆成一老年痴呆, 那可就太不划算了! 为延缓衰老, 老詹想了不少办法, 其中一招,就是保持好奇心。 对什么都像小孩子一样,挺好奇,挺感兴趣。 记得退休以后,弄了一本书《感官消费》。 此书源起,就是有点好奇,你看那么多人整天忙忙碌碌, 买这买那,穿这穿那,吃这吃那,听这听那,看这看那…… 他们到底在忙些什么呢? 仔细一琢磨,他们不都在消费吗? 再一深究?不都在用感官消费吗? 于是,循着“一切都是消费,消费通过感官”这一主线, 弄出一本名为《感官消费》的书。 不谦虚地说,这可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部原创消费理论呢! 用于指导实践,那可是大大地有益于我们的生产和消费啊。 惜乎这么好的东西,藏在深山人未识。 并未在经济界引起什么反响, 好像一块石头投进水中,泡也没冒一个。 唉,只有一声叹息! 公鸡叫早了,哪个会理你? 恐怕还得再等个三五十年,才能弄个诺贝尔奖吧。 感兴趣者,不服气者,看看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十八年写成一本书,这本书到底有啥用? 说到好奇心,再举一例子。 近些日子,全国不是突然出现了网球热吗? 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大师赛、武汉网球公开赛…… 一场比一场精彩,一场比一场扣人心弦! 原来根本不懂网球是啥玩意的老詹, 又怀着一颗好奇心,看比赛,查背景,搜资料, 终于弄出一篇文章—— 网球比赛,看点多多(点击可读) 将网球比赛的分档,积分、奖金……等等名堂, 做了一个ABC大普及。 不但自己认识提高了一步,也帮助一些不懂网球的人, 看完文章后,差不多就晓得网球比赛到底是咋回事了。 写文章期间,老詹兴致勃勃,干劲十足, 仿佛又成了当年充满朝气的那个詹小伙。 有好奇心就不甘心傻傻地呆着, 就总是对周围一切都很感兴趣, 就像小孩子一样想弄懂些什么, 总觉得生活里一切还很有意思。 这可不就大大地延缓衰老了吗? 老詹这个观点,各位是否认同?
0 阅读:0

思聪谈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