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城市群,其引领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都是科创,而科创的基础就是创新生态体系。
一、创新生态体系的微观尺度——科创者的自由度
(一)西南交大“三七开改革”的启示——科创成果获得自由
地处四川的西南交大被称为科创的“小岗村”,其推出的《西南交通大学专利管理规定》(又称“西南交大九条”)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三个转变:一是将职务科技发明成果从过去“纯粹国有”变为“国家和个人混合所有”,学校代表国家占三成,职务发明牵头人和团队占七成;二是把过去科技成果的“先转化、后确权”变为“先确权、后转化”;三是将过去成果转化后科研人员的“被奖励权”变成转化前的“期权激励”。通过这三个转变,大大激发了科创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之中。
(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号楼的启示——科创空间(室内)使用自由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20号楼始建于1943年,原计划于二战结束后拆除,但因校方放任科研人员在其中随意打洞、布线、开窗、改装等,使其成为科创的天堂,直到半个世纪后才拆除重建。据统计,在此期间,从这座建筑中走出了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50多位美国科学院院士,产生了数千项重大科创成果。因此,这座建筑也被誉为“拥有独特的灵魂,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的大楼”。也就是说,让科研人员充分享有科创空间的使用自由,可以激发其创造力。
(三)深圳科创综合用地和浙江特色小镇的启示——科创用地自由
深圳和浙江是如何推动科创用地自由的?我们来看,当地政府对这块科创用地列出一个负面清单,比如不能搞房地产开发、不能搞有损生态环境的制造业、不能搞有伤风化的产业等,除此以外,只要不突破能源消耗上限、不突破环境污染上限,其他基本上都可以做,而且由科创企业自主调整。这样一来,政府就给予科创企业及人员充分的用地自由。深圳湾创业广场和浙江云栖小镇都是此类典范。
(四)美国硅谷车库的启示——科创主体设立自由
美国硅谷的一些大公司,如微软、苹果、谷歌等都是诞生于车库的。例如,美国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史蒂夫·乔布斯就是在车库开始创业的。但如果车库只能用来停车,那么就没有了这些企业诞生的土壤,也就没有了美国硅谷。从这一启示来看,我国科创企业普遍面临三个难题和短板,即非法人机构设立难,自有住宅注册公司难,融资和股权转让难。这些短板在有些地方越来越明显,值得引起关注。
二、创新生态体系的中观尺度——企业集群
企业集群是指企业作为主体在地理空间上相互发生作用,聚集起来一种特殊的板块。当中小企业在地理空间上高度自由地聚集在一起的时候,会萌生一种共生的力量。这种共生的力量可以改善城市群的科创生态,并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
企业集群,一般包括三种模式。第一种,无中心,也称鸟群模式,这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普遍存在。第二种,虚中心,也称硅谷模式,就是从某一大学或研究机构衍生出的许多小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相互联系的创新综合体。第三种,实中心,也称丰田模式,是由一个龙头企业为主导形成的。这样看来,我国北部京津冀地区的大部分企业集群是实中心模式,中部长三角地区的大部分企业集群是虚中心模式,南部粤港澳大湾区的大部分企业集群是无中心模式。实际上,一个成熟的企业集群应该处于无中心模式。因为处于这种模式中的企业能够自我进化,具有较强的融合、共生能力。
举个例子。华强北企业集群为何能成为深圳的科创引擎?华强北尽管占地仅1.45平方公里,但是聚集了几万家企业、上百万电子产品及零部件。也就是说,在华强北可以找到科技创新所需的几乎全部电子零部件。任何科创成果都是现有的成熟组件创新组合的结果,这是一条基本的科创规律。一位美国科创人员曾感叹,“在硅谷需要联系两个月的400个元器件,在华强北一天你就能全部找到。”而曾经的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也是如此。可见,这些企业集群发展曾经非常强劲。但是,这些为初创企业提供强大动力的电子零部件集散市场正在衰退。因为这些地方对知识产权不够重视,被认为是“山寨工厂”。
那么,政府对企业集群能做些什么?任何企业集群都是有生命曲线的,从成长发展至顶峰然后衰退,但是如果我们抓住机会,就可以迎来企业集群的“第二春”。因此,政府管理的一个重点就是补短板、接长板,包括为其植入“技术源”、设立科创基金、助招“科技特派员”、引入孵化器和加速器、提供人才公寓、完善质量保障机制等。
三、创新生态体系的宏观尺度——科创环境
一个城市的科创环境好不好,要看它是不是能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是否能集聚高端人才。那么,如何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首先,政府要做对事情。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学》(第22版)中,介绍了城市政府管理的重要职能,就是提供足量、优质的“公共品”来提高经济效率和人居环境,并指出“公共品是指这样一类商品:将该商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无法排除他人参与共享”。那么,政府应该做什么?主要是对于三种市场失效的领域,即不完全竞争(自然垄断)、外部性(污染)、公共品(供水、交通等),进行管理。
公共品,有普通公共品,如学校、医院等,还有专用公共品,如博物馆、科创机构等。这就是说,政府要加大对科创机构的支持力度。怎么做?构建科创生态系统。这涉及两个关键“物种”,“平台建造者”和“生态工程师”。而这两个关键“物种”,在构建科创生态系统中可能是大型孵化器、科创加速器、头部企业,也可能是科研机构。当然,当地政府也要有所作为,最重要的就是要营造宜创、宜居的环境。
另外,数字政府要打造“四梁八柱”,积极为科创人员服务。有人认为,数字政府好像是关起门来搞数字化。这种看法是错的。实际上,数字政府的核心就是做对做优为民服务的职能。建设精细化网格式管理系统、“一网通办”“放管服”信息系统、公共资源信息化、城市安全核心公共品,这是“四梁”,是政府必须要做的;推进智慧安保、智慧环保、智慧水务、智慧交通、智慧园林绿化、智慧公共医疗、智慧公共教育、智慧能源,这是“八柱”。两者结合,就是数字政府的“四梁八柱”。
打造数字政府的“四梁八柱”,使其变成为市民和科创人员服务的“开源”平台,让市民获得重要的科创驱动资源。同时,这也意味着,政府要把为科创人员服务的那些职能数字化:一是提高自身服务的效能;二是便于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三是成为“开源”的平台,因为只有“开源”才能让创业初期的人员或企业获得对科创有用的信息和数据资源,萌发出新的创新途径、新的科创成果。
小结
第一,建议将城市群中的城市,无论大小,都定位为科创中心,各地政府要对科创生态系统进行多尺度监管。
第二,要建设国家级科创中心,就要营造国家级科创生态系统,为此,政府要给予科创人员最大的创新自由度,促进复杂的科创生态系统快速“生成”。
第三,创建宜居宜业大环境、吸引人才是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因此,要持续改善营商环境、打造区域乃至全球一流的生活环境,建设博物馆、图书馆和科创会展等最优城市。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仇保兴)
来源:中国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