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李湘带着15岁的女儿王诗龄回国过年,这一系列操作又把她推到风口浪尖上了。
从法国时装周的华丽亮相,到湖南老家寺庙的烧香拜佛,再到岳阳酒席上的推杯换盏,王诗龄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线里。
尤其是一张王诗龄举杯敬酒的照片,更是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
“15岁王诗龄敬酒”迅速登上了热搜。
有人夸她举止优雅大方,也有人质疑她小小年纪就混迹酒场,过早接触成人世界的陋习。
一时间,关于“富养女儿”的教育方式,大家又吵翻了天。
说起“富养”,李湘对王诗龄那可是出了名的。
从小上国际学校,出入高档场所,一身名牌,活脱脱一个小公主。
这种“富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优越,更体现在李湘为女儿打造的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上。
她带王诗龄参加时装周,感受时尚潮流;带她拜财神,了解传统文化;带她参加饭局,学习人情世故。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母亲对女儿浓厚的爱,以及她希望女儿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精彩人生的期盼。
可是,这种“富养”方式一直争议不断。
有人觉得,过多的物质堆砌会让孩子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对真实的生活失去感知;过早接触成人世界,会让孩子失去童年的天真烂漫,变得圆滑世故。
特别是这次王诗龄敬酒事件,更是把这种争议推向了顶峰。
15岁,正是青春少女的年纪,本应该在学校里享受青春的活力,在书本里汲取知识的营养,却出现在觥筹交错的饭局上,举杯向长辈敬酒,这真的合适吗?
我们不妨想想,李湘的“富养”真的错了吗?
她倾其所有,给女儿提供最好的教育资源,让她接触更广阔的世界,难道不是出于一个母亲对女儿最深的爱吗?
她带王诗龄参加各种社交活动,让她学习与人打交道的技巧,难道不是为了让她以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吗?
敬酒,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是一种表达尊重和友好的方式。
让孩子了解并学习这种礼仪,或许对她以后的发展有帮助。
再说了,就算王诗龄真的接触了一些所谓的“成人世界”,又有什么关系呢?
难道我们希望孩子永远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吗?
成长,必然伴随着对新鲜事物的接触和体验,也必然伴随着一些挑战和磨练。
与其把孩子过度保护起来,不如让她勇敢地去面对,去学习,去成长。
想想看,古代那些名门望族,不也从小就教育孩子诗词歌赋、待人接物吗?
这和李湘让王诗龄接触更广阔的社交圈,学习人际交往,本质上不也一样吗?
时代在变迁,教育方式也应该与时俱进。
我们不能用老眼光去看待新事物,也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绑架别人。
其实,王诗龄一直都在公众的关注下长大。
从《爸爸去哪儿》里那个呆萌可爱的小公主,到如今亭亭玉立的大姑娘,她一直在努力地学习和成长。
她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多才多艺,钢琴弹得好,画画也不错,一口流利的英语更是让人羡慕。
她自信大方,举止得体,在各种场合都展现出良好的教养。
这难道不是“富养”成功的例子吗?
也许,我们对“富养女儿”的理解有些偏差。
真正的“富养”,不仅仅是物质上的给予,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滋养。
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是给孩子面对人生挑战的勇气。
而这些,正是李湘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所以,与其一味地批评和指责王诗龄敬酒这件事,不如试着去理解。
也许,这只是她学习社交礼仪的一个过程,也许,这只是她融入成人世界的一次尝试。
我们应该多一些包容和理解,让她在爱的呵护下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