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野战军主力军入关,兵力超过63000人!具体都如何编配?

甲骨堂 2025-01-09 16:34:34

在解放战争中,以东北野战军的实力为最强。

尤其是在1948年辽沈战役后,东野主力入关作战时,大军可谓是浩浩荡荡,兵强马壮!

当然,这也是要有个过程的。

最开始我军挺进东北时,是以部队11万人、干部2万人为基础的;这些老的基础当时大都是八路军、新四军的主力,当然主要是原第115师系统的部队。

各部在抗战中大部分都是分散作战,所以重新整合成大编制的部队,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以东北野战军第6纵队来说,就由新四军第3师第7旅、山东解放区第7师和渤海新编师(又称第8师、渤海独立师/旅、刘其人师或刘其人部)以及冀东部队到东北后扩编的第19旅整合而成,这个过程当然也是复杂的。

山东解放区第7师和渤海新编师,都是原渤海军区的部队,到东北后与冀东扩编的第19旅共同组成了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第19旅仍为原番号,原第7师改为第20旅、第8师改为第21旅。

原来的师编制为直辖团制,现在则为辖旅,所以实际上是一支军级部队的架子,但缺乏老红军基干主力。

在东北我军整合主力部队的过程中,后来又将这个第7师跟新四军第3师第7旅合并,组建主力第6纵队。

相较于第7师各部来说,第7旅可以说是我军主力中的主力,老红军的基干部队了,从红军时期到抗战时期,一直都是尖刀部队。

合编之后,以原第7师直属队改为第6纵队直属队,第7旅改为第16师、第20旅加上原第19旅一部改为第17师(原第19旅取消番号,另一部缩编成一个警卫团)、第21旅改为第18师。

就这样,东北我军的又一支主力纵队就诞生了。

不过当时东北野战纵队的编制力量还没有后来那么大,一直到1947年5月统计实力数的时候,第6纵队全军为27956人。

一个纵队辖3个步兵师,另外还有纵队直属队,很显然此时东北我军的一个主力师也就8000来人。

不过在随后的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过程中,东北我军歼灭了大量国民党军,自身的部队规模也在迅速扩大。

到1948年辽沈战役前,东北野战军主力纵队的兵力已经超过了4万人;而到辽沈战役结束后,各部兵力进一步提升的基础上,又额外多编制了一个师,这样总的兵力数就更多了。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各纵队改称为军,第6纵队改为第43军,下属各师分别改为第127师、第128师、第129师。

划拨给第43军的是原独立第6师,授予的新番号为第156师。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当时有改番号的正式文件和电报,不过东野真正启用新番号要到天津解放后了。

按照当时东北野战军的编制,一个野战纵队/军应有42936人(三师制);但第6纵队/第43军入关时实有人数达到了63478人,整整超出了2万余人,仅仅是超出编制的部分都相当于关内比较充实的纵队人数了。

那么第43军当时的这6.3万余人,又是如何分编的呢?

首先在机关和直属队方面,除了司政后卫机关外,还有警卫营、宣传队、野榴炮团、骑兵侦察队、通讯连、电话连、工兵连、修械所、兵站分站、辎重营、担架营、野战医院等直属队,编制兵力达6030人。

而第43军在军部机关和直属队方面的实际兵力为11203人,超过编制数5100余人。

按照当时东野步兵师的编制,一个师的兵力应有12302人,除了下属的3个步兵团外,还有师部机关和直属的警卫营、山炮营、侦察连、通讯连、工兵连、教导队、宣传队、辎重队、担架连、野战收容所等。

具体到实际层面:

第127师的实有兵力为13983人,超过编制数将近1700人;

第128师的实有兵力为13429人,超过编制数1100余人;

第129师的实有兵力为13800人,超过编制数约1500人;

第156师的实有兵力为11063人,与编制数相差约1200余人。

不难看出除了从独立师升格的第156师尚且部分缺编外,第43军的其余各部都是超编状态。

第156师的缺编也不是因为缺少兵力造成的,而是因为新升格的单位,有些直属队还未编齐,所以才会相对少些兵力。

而即便是这样的独立师,也比关内部队的主力师兵力要多很多。

所以东北野战军像第43军这样的部队,仅仅是兵力数就相当于关内两三个主力纵队的体量了,而这才仅仅是一个主力军而已,可见东野全军主力入关的力度该有多大了。

4 阅读:1241

评论列表

央迈勇

央迈勇

4
2025-01-13 22:21

四野入关的时候,几个主力纵队的人数都超过六万。

甲骨堂

甲骨堂

谈人文历史,阅风土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