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作为我国的顶级学府,每年有大量的考生以此为目标。
但在如此热门的大学中,竟然有个“冷透”的专业,几位老师围着一个人转,一人旷课全系放假。
9年才招了6名学生,每张毕业照上都是孤零零的的一人,是名副其实的“6代单传”。
这究竟是什么专业呢?为什么选择的人数会这么少呢?
爆火的一人毕业照2014年夏天,又是一年北京大学的毕业季,在校园里到处可见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生们,三五成群地拍照留念。
然而,在图书馆前,有一位女生的毕业照却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中只有她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那里。
这位名叫薛逸凡的女生独自一人拍毕业照,是因为她所学的古生物学专业,整个年级就只有她一个学生。
这张独特的“一人毕业照”在她发到网上后,迅速的传播开来,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
很多网友对此感到难以置信。
有人质疑这是在作秀炒作,也有人调侃道:“北大,只要你录取我,我也可以去学古生物,我不怕孤独。”还有人打趣说:“这连逃课都没法逃。”
经过媒体求证,北大古生物学专业确实只有薛逸凡这么一名学生,是2010级的进入北大的,2014年毕业,一切都是事实。
但是这却让大家更好奇了,古生物学到底是什么专业,为什么会如此的“冷门”,连北大都只能招来一个学生。
古生物学:一门高冷又高雅的学科古生物学,是研究已经灭绝的古代生物及其演化的科学,它是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的交叉学科,主要通过研究化石来探索地球生命的历史。
这门学科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学生需要学习地质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因此,想要学好古生物学,需要付出比一般专业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更大的压力。
在国外,古生物学曾被视为“贵族专业”,因为研究古生物需要长期学习,日积月累的积攒知识和经验,很难在短时间内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只有贵族才有时间和条件,学习这种“高雅”的学问。
现在虽然已不再是贵族的专属,但古生物学依然是一个小众的学科,在中国只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沈阳师范大学等少数几所高校开设了这个专业。
北京大学的古生物学专业设立在元培学院内,从2006年开始招生以来,这个专业一直保持着极低的招生人数。
在长达9年的时间里,该专业总共只招收了6名学生,每届只有一个人,薛逸凡就是其中之一。
在她之后的安永睿,也成为了专业里的“独苗”,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15年,北大才开始每年招收2-3名学生。
如此低的招生人数,难道只是没有人报考吗?其实并不是的,相反,每年报考古生物学专业的学生并不少。
但是,北大对这个专业的学生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只有同时具备优秀的专业课成绩和浓厚兴趣的学生才能被录取。
尽管只有一个学生,北大还是为古生物学专业配备了强大的师资力量,一个院士,四个教授组成的教师团队,为这位“独苗”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老师们会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量身定制课程,确保他们能够充分吸收知识。
作为专业里唯一的学生,薛逸凡和安永睿没有同专业的同学可以讨论功课,也无法组队完成小组作业。
在选修课上,他们常常是孤零零地坐在教室里,周围的同学都是三五成群的“团体”。
不过,古生物学专业的学生,有时也需要跟随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同学一起上课,这是他们接触不同专业的同学,拓展自己的视野的最好机会。
不得不说,他们勇于选择这门专业,真的是拥有非常大的勇气。
选择小众专业的勇气其实面对这个冷门专业,很多人会问的非常现实:“为什么要选择古生物学?有没有考虑过就业问题?”
对此,薛逸凡的回答很简单:“就是单纯地喜欢古生物。”她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因为全国范围内能学习这个专业的机会实在太少了。
安永睿也表示,虽然家人和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兴趣,他喜欢登山时观察山势、岩石和植被,享受探索大自然原本面貌的过程。
这些选择古生物学的学生,都对生态和自然有着纯粹的热爱,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他们的选择,体现了追随内心、不随波逐流的勇气。
同时,这也是这门专业选择他们的原因,双方“双向奔赴”,更好的传承下这门专业。
在过去9年里毕业的6名学生,大多选择继续深造,有的去了美国攻读整合生物学博士,有的读计算生物学硕士,还有的就读生物医学信息博士。
古生物学的基础学习,为他们打开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延伸出了更多的发展和机会。
薛逸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她在北大毕业后,被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录取,攻读计算生物学专业,后来,她又被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博士专业录取,在癌症信号网络研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此外,古生物学的毕业生在国内也有不错的发展,很多研究单位,如博物馆、地质调查所等机构都需要古生物学人才。
甚至在石油、煤炭等能源行业,古生物学知识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结语: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选择专业时不应该盲目追随所谓的“热门”,最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真正热爱的领域。
正如薛逸凡和安永睿所展现的,当你对一个领域充满热情时,即使面对孤独和不理解,也能坚持下去并取得成就。
同时,北大对这个小众专业的重视,也体现了高等教育的多元化和专业化。
即便只有一个学生,学校依然投入大量资源,这种对知识的尊重和对人才培养的重视,正是一流大学应有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