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为何让外人觉得太“平淡”了?

动态内参 2024-07-25 15:27:11

刚结束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引发外界广泛的关注与热议。赞叹声是主流,可依然还是有“平淡”之类的怪话,反映出外界在全会之前抱有的高期待或关注。

全会之所以备受注目,原因有三。一是因为中国处于向建设现代化强国发起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也是中国深化改革高质量开放的关键时刻;二是目前处于中美“大国竞争”的关键阶段;三是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之下的局势动荡不安。

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和世界局势的重要稳定器,中国自然成为了外界关注的焦点。

所有人都明白,中国建设现代化强国或复兴伟大强国的进程势不可挡。唯一的“希望”似乎就是堡垒从内部攻破。

当然,也会有一些“猎奇”或“八卦”心理,喜欢看热闹的大有人在。

日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已经正式发布,全会的召开主要是统一思想,确定路线方针。大方向已确定,想从中猎奇或嗅出不一样的信息的人,自然是瞎期待或失望了。

除了以上因素之外,最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是没有出台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

尽管中国经济的表现不俗,尽管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后劲十足,但外部环境“纷繁复杂”。在这种情况之下,如果想要经济表现更加亮眼,就会出台强烈的经济刺激政策,外界期待的是中国会出台类似于当年的经济刺激政策。

这样数据会更加亮眼,更能让世界得到更多实惠。特别是对美国和一些西方国家来说,总是想把中国捧为“救市主”来救世界,助其化解危机难题。

然而,此一时彼一时,在世界经济具有巨大的不确定因素之际,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关键时刻,特别是在世界供应链体系严重“碎片化”的时代,过度的经济刺激政策,在短时内推高繁荣,长期来讲却可能是自埋炸弹。中国是不会自己给自己制造一个巨大的经济泡沫。

二是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

《决定》出台了300多项改革措施,并做出了具体的部署。对比十八届三中全会到二十届三中全会,包括改革方向深化、实践成果积累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等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没有出台“具体”的政策措施?要么是看不懂中国的政策逻辑,或者看懂也装看不懂:具体应当怎么干,似乎没有“具体”的落实方案。事实上全会上提出了一个关键的目标节点,要求“在2029年前提前完成改革任务”,制定出了具体的深化改革高质量开放的方案。

方向确定了,目标有了。具体的改革调整措施自然而然就会相继出台了。

其实,中国早已建立起来数个先导区就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这些先导区的试行政策正在取得成果,加以进一步完善就可以转换成新的改革开放政策措施。

三是没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这与动荡与混乱的西方世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直以来,西方外界一直热衷于“窥视”中国内部环境是否稳定,总希望中国这个强大的堡垒能够从内部不攻自破。

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美西方就有一种理论,就是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必然会接受西方的价值观,融入西方体系。这就是当年美国接受中国“入世”的最主要的原因,也就被西方政界称之为“接触战略”。

如今,尽管自知“接触战略”失败了,可还不死心。也正因为“接触战略”的失败,所以才有了如今的“脱钩”战略。

中国目前的国力和国情,任谁都清楚想遏制或阻止中国复兴强国进程是异想天开了。最希望中国自己犯错。要么是冒进,要么是内乱,要么是孤立于世界。

这些都没有出现的情况之下,自然会失望。

失望于中国没有牺牲自己或不切自身实际地冒险“救世”,失望于中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团结,失望于中国坚持的是“发展与安全”并重。

要求在“2029年提前完成改革任务”,这既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更是要审时度势及时调整。既不会犯冒进的错误,也能与时俱进,更能抓住更好的时机。

中央明确,“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本世纪中期建成现代化强国”。

在世界局势动荡不安的情况之下,在全球化进程或者说供应链严重碎片化的情况之下,这份坚持是最大程度上体现了高度的自信。

其实,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天起,最不缺乏的就是自信。自信于能够战胜国民党,自信于能够战胜日本帝国主义,自信于能够建立起新中国,自信于中国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更自信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理论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之上,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能复兴中华民族伟大强国的伟业。

从新中国一成立,外界就一直不看好中国。尽管经历了动荡的十年,可不论哪个阶段,中国的发展速度都是世界上的奇迹。

从一个基本上没有工业甚至于只是半手工业的落后国家,到建立起一整套的工业体系。一个一直用“洋火”“洋钉”“洋油”“洋铁皮”等“洋货”的国家,能够短时间内独立自主搞出核弹、导弹和发卫星,这本身就是奇迹。

而改革开放以来,非但没有出现“西化”,反而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发展速度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美国大造“中国崩溃论”,主要是为了打击中国的自信、士气和在世界上的威信。而大造“中国威胁论”,是为了孤立排挤中国。而这“两论”最集中体现出美国的严重的不自信。

美国已经严重不自信到怀疑自己的领先,不利用有利的国际秩序规则和领先的科技和地位更好更快地发展自己,却非要不惜代价的打压遏制中国,这不仅是不自信,而是对中国过于恐惧。从战略角逐的角度来说,这完全对中国更有利,决定了中国必然战胜美国。

因此,与其说是感觉刚闭幕的三中全会“平淡”,还不如说是失望。失望于中国不会犯错,失望于中国的稳步推进,失望于对中国真的没有办法了。

2 阅读:248

动态内参

简介:研究国际动态,专注热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