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生子是每个女性绕不开的话题,因为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就是女性的天职。
然而,面对这种根深蒂固的老旧思想,总会有人试着去更正,让所有人看到女性其实也可以拥有广阔的天空。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正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影片将故事设定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此时距离二战结束已经过去了数年,女性的地位比起二战前也提升了不少。家庭主妇不再是她们唯一的选择,她们与男人一样可以接受知识的熏陶,成为某些领域上的杰出工作者。
在这一背景的加持下,很快就将人带入其中。
虽说二战之后女性所处的大环境发生了改变,但是“相夫教子”,“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等老旧思想,依旧牢牢地刻在每个人的脑海里。
在某所著名的女子大学里,老师们所教授给女孩子的不是知识,而是如何获得一段好的姻缘,如何讨取丈夫的欢心。
在这种氛围的渲染下,这些本该有着绚丽人生的女孩子,如同机械一般活着,没有自我意识,将结婚视为自己唯一的出路。
但这一切都被一名空降而来的老师凯瑟琳打破了,这是她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她怀揣着梦想来到这所知名院校。
可现实却给她当头一棒。她以为这些女孩子与她一样接受着新思想的熏陶,畅想着自己的未来,不料她们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做一名好太太。
然而,这些女孩子的人生不仅被老旧思想禁锢着,眼界与思考能力也被局限于课本之中,以致于她们不懂得如何思考,也读不懂艺术的魅力。
深知这一点的凯瑟琳决定改变这些女孩子的人生,让她们重新拥有无限可能。于是,在下一堂课上,凯瑟琳跳出课本上的知识,用一幅画作引导这些女孩子去思考,让她们了解艺术的真谛。
不仅如此,她还鼓励这些女孩子去追寻自己的梦想,不要把婚姻视为自己的终身目标。
然而,新思想的出现势必会与老旧封建思想碰撞出火花。
凯瑟琳引导班上的女生追寻自己的梦想,勇敢做自己的行为,引起了班上一名叫作贝蒂的女生的不满。自幼饱受老旧思想熏陶的她,认为凯瑟琳是在抹杀她们的天职,随即发表校园报控诉对凯瑟琳的不满。
她对凯瑟琳的控诉,引发了凯瑟琳的职业生涯危机,她很有可能因此丢了工作。可这并没有阻止凯瑟琳停止她的脚步,她依旧在课堂上用自己方式,引导每个女孩子去开创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做男人的附属品。
正是凯瑟琳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打动了贝蒂,让她意识到过去的自己是多么愚昧无知。
从电影的角度而言,《蒙娜丽莎的微笑》算不上多出彩,人物前后略显突兀的转变,以及单薄的人物设定,无疑拖了本片的后腿。
尽管如此,但本片所给予观众的意义却远超电影本身,我甚至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大女主剧。故事立足于女性,从女性的视角出发,片中的男性只不过是女性成长道路上的陪衬品。
比如开篇叩响教堂大门的琼,一开始的她与所有的女孩子一样,都期望着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一名合格的家庭主妇。然而,在一次与凯瑟琳的谈话中,她找寻到了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梦想。
为了助她完成梦想,凯瑟琳偷偷递给她耶鲁大学的入学申请。这一桥段的描绘将“girls help girls”展现得淋漓尽致。
女孩子之间的互帮互助固然让人看得很受鼓舞,但是所呈现的故事背景却令人感到压抑。明明她们也能成为优秀的人,但她们所接受的教育却只是教她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家庭主妇,性别成了她们一道无法逾越的横沟。
这一点无不触动当下的人,因为如今的我们纵使生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下,也仍会受到性别带来的不公。
而这也是为何数万人打出高分的原因,因为感同身受,所以打出高分,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人看到女性的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