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二次就任总统并入驻白宫已历时三月有余。据美国媒体最新开展的全美经济调查结果所示,特朗普在经济领域所获支持率已跌至其总统任期内的最低点。
此现象的核心诱因在于,特朗普在关税政策、通胀问题以及政府支出规划等方面的处理举措,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不满。
当地时间4月19日,一份由超过900名经济学家共同签署的“反关税宣言”正式发布,其中不乏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身影。
该宣言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提出了严厉批评。
与此同时,据多家历史悠久的瑞士银行披露,近期美国金融市场出现了一股引人注目的“美元资金流动潮”。
然而,这股资金流动并非如外界所预期的那样,是全球财富向美国市场的集中汇聚,相反,它标志着美国富豪阶层正在悄然实施一场大规模的资金撤离行动。
在此背景下,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浮现而出:以“重振美国经济”为核心理念的经济新政,缘何会引发美国政界与学界的联合声讨?
与此同时,美元在全球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又将面临哪些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冲击?
4月2日,白宫玫瑰园内,特朗普的对等关税政策给世界掷下一颗深水炸弹,也让全世界看到了二进宫特朗普的雄心壮志。
试图通过关税壁垒来回流美国制造业进而重塑美国的经济霸权。
然而却疏忽了全球供应链深度融合的事实,美国前财长耶伦直言,“切断全球供应链与给自家工厂断电别无区别。”
更关键的是,还将美国的软肋直接暴露在全球视角下。
神秘卖家的大规模抛售美债,引起美债长期收益率狂飙,引起了特朗普的“恐慌”,毕竟一向被视为“避风港”的美债,其避险资产的属性在逐渐失效。
很多人说,美债收益率狂飙不是好事吗?
但事实上,发行在美债其利率是固定的,在抛售过程中,美债收益率能飙涨,表明美债市场有人在“贱卖”,说明了两个信号,一是抛售的规模大,价格低;
二是没人接盘。
之所以能让特朗普“恐慌”的原因在于,其关税战或有一个目的,是想把股市的资金往债市赶,然而其关税战,确已引发全球金融市场恐慌,并导致包括美股在内的全球股市出现崩盘态势。
然而,在此背景下,美债收益率却未降反升,反映出市场卖盘力量显著强于买盘,特朗普的既定目标未能达成。
特朗普因此深感忧虑,因其深知美元霸权体系的核心在于“美元输出-回收”的循环机制。
具体而言,美元输出即通过印钞手段购买全球商品,为全球市场注入流动性;而美元回收则主要依赖于国债发行,将流散于全球的美元重新吸纳回美国。
比如,美国通过政治经济手段强制部分国家购买美债,如中东产油国需将其原油出口收入的70%通过主权财富基金投资于美债。
若美债发行受阻或接盘力量不足,将直接冲击美元回收机制,导致美国政府面临债务融资困境,甚至可能触发债务违约风险,进而严重损害美国政府信用。
当前,国际市场上美债遭大规模抛售,长期美债收益率突破5%关键阈值,正反映出市场对美元信用及美债前景的深度担忧。
特朗普的施政策略已对美国国际信誉造成实质性损害,引发全球各国强烈不满,美债抛售潮与接盘力量匮乏的双重压力,正动摇着美元霸权的根基。
特朗普的支持率创新低,超900名经济学家,集体签署了“反关税宣言”,警告特朗普政府,其中还包括两名诺贝尔奖的获得者。
核心内容便是,特朗普所威胁并实施于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税率,系基于一种存在缺陷的临时性计算公式得出,该计算方式缺乏坚实的经济现实基础作为支撑。
而另一边,美国富豪也在用脚投票,纷纷出逃至瑞士。
实际上,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直至当前特朗普再度执政背景下全球脱钩趋势加剧,瑞士逐步显现为美国富裕阶层规避不确定性的“避险天堂”。
然而近期涌现的资产迁移浪潮,已超越传统意义上的“投资多元化”或“资产配置分散化”范畴,实质上构成对美国制度稳定性、金融信用体系以及法治环境前景的系统性评估与抉择。
他们开始讨论如何获取欧洲居留许可、投资瑞士不动产,乃至囤积实物黄金以备不时之需。
其潜在逻辑清晰可辨:美国安全环境存疑,美元稳定性遭质疑,甚至国家信用体系面临信任危机。
对于自诩全球金融霸权、坐拥最大安全资产储备池的美国而言,此举无疑构成重大挑战。
当美国富豪开始另寻他处的时候,我们应该明白,美元或许正在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