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战研分析指出,随着美国F-35B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产量日增,形成了一个美国盟友纷纷装备中小型航母搭载F-35B的形式,除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两栖攻击舰,还有英国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航母,日本的“出云”级改造航母,意大利的“的里雅斯特”号两栖攻击舰。未来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很有可能加入这一行列。于是近年不断有一种声音在网络上传播。
即中国已经拥有了075型两栖攻击舰,只要拥有了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很快也可以批量生产轻型航母。那么中国应该把资源投入这一领域吗?那让我们来看看“皇家海军”的经验吧。世界上第一种正式装备、投入实战的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是英国的“海鹞”战斗机,其在马岛战争中进一步改善雷达探测功能及抗海浪杂波的能力,整合使用空舰导弹的能力,为航母自身安装近程反导武器系统等。“海鹞”舰载战斗机其后一共发展了FRS MK1、FRSMK(也有称其为FA)2个型号。
FRSMK1为早期生产型,拥有全天候防空作战的能力,但对地/海攻击能力较弱。FRSMK2为性能增强型,全面强化了对空(换装新型雷达,从而具备了超视距拦截能力及对地/对海作战能力,具备使用空地、空舰、反辐射导弹及制导炸弹等能力。使用推力更大的发动机以改善飞行性能和挂载能力,加装了空中加油装置以延长作战距离和留空时间,整体作战性能有明显提高。
这里以“海鹞”FRSMK1为例,其机长141米,机高3.17米,翼展83米,机重约650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97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8700千克(垂直起飞)/11800千克(短距起飞),机内油量约2300千克,最大航程2200千米,带2个1000升副油箱时可以达到2800千米。全机共有7个外挂点,最大载弹量2000千克(垂直起飞)/2800千克(短距起飞)在执行对空作战时采用短距起飞方式最多可以挂载2个副油箱和2枚空空导弹实现满载起飞。拥有700千米的拦截作战距离(高空作战3分钟)或挂载1吨炸弹攻击400千米外海上及陆上目标的能力。
在执行舰队战斗巡逻任务时,可以在距航母200千米处留空45分钟。所有性能都要比英国早期研制、装备的“弯刀”、“海雌狐”等舰载战斗机好得多,即使与一些2代轻型岸基战斗机相比也没有太大的差距。“海鹞”FRSMK1的动力装置为1台最大推力达到9800千克的无加力MK104涡扇发动机,其4个独特的可旋转喷口赋予其前所未有的垂直起降能力(垂直起飞时向下偏转98度,短距起飞时向后偏转60度,常规起飞时向后偏转0度)。当然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其高速飞行能力,其最大飞行速度只有1.2马赫,在挂载武器后则无法突破声速。21世纪研发的新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如果还是这些指标,就完全不够看了。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