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之·行书的结构特征,彰显“二王”书风,宛转妍媚,佳帖分享

行简方墨人 2024-10-04 03:17:53

《王献之行书技法要诀》·王献之行书的结构特征,来源于古旧书店,帖本保存完好,内容无缺失,纸张自然陈旧,内页字迹清晰,品相尚好,版于1998年8月,此版仅出5000册,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可供学书者临摹学习使用,特分享给大家。

王献之(公元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字官奴。瑯琊临沂人(今山东省)王羲之第七子,东晋大书法家。因官至中书令,故又称“王大令”。与父并称“二王”,在书法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和杰出贡献。

相传:王献之幼时学书,其父从后掣其笔而不得,叹曰:此儿后当复有大名。

唐张怀瓘论献之书法,“幼学于父,次习于张芝,后改变制度,别创其法。率尔私心,冥合天矩。观其逸志,莫之与京。至于行草兴合,若孤峰四绝,迥出天外,其峻峭不可量也。”

又评献之于行草之外,另创新体,云: “非草非行,流便于草,开张于行,草又处其中间。无藉因循,宁拘制则;挺然秀出,务于简易。情驰神纵,超逸优游;临事制宜,从意适便。有若风行雨散,润色开花。笔法体势之中,最为风流者也。”

其传世著名书迹有:《洛神赋》十三行、《辞中令帖》、《鹅群帖》、《中秋帖》《廿九日帖》、《地黄汤帖》、《兰草帖》、《鸭头丸帖》、《东山帖》等。

行书的结构特征

0 阅读:0

行简方墨人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