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已经过去大半了。
现在中国经济、社会情况如何?是金秋十月大丰收,还是秋风秋雨秋煞人?
说3个最近体会的新现象。我们就像坐船,漂流在一条巨大的河流之上。表面也许风平浪静,但水流之下暗流涌动,激烈博弈,甚至搏杀。
第一个新现象。马上就要双十一了,但市场太安静了。
往年至少提前一个月,各大电商早就开始预热,什么抢红包、预售、定金的玩法,晚会、演唱会、各路明星代言、炒作,真真假假的新闻非常热闹,把大家的胃口吊得高高的。
但今年,距离双十一只有二十来天了,但市面还是很平静。我要不是昨天晚上偶尔想起双十一的事,我都没有意识到马上就要来了。
刚刚去看了淘宝、拼多多、京东、苏宁、唯品会之类的电商大佬,绝大部分都是安静如鸡,促销的页面还没上线。
太安静了,不正常。再想一想,上一次热搜上看到马云的动态、刘强东的“兄弟”、张近东的苏宁、拼多多的砍一刀,是啥时候?他们好像都消失在了热搜上。
我知道双十一降温已经好几年了。但今年,算是疫情彻底放开之后的第一年。
普通老百姓、电商资本,还有市场的行政管理方,在博弈。我的感觉是,当下,最重要的是管制少一点,刺激活一点。
非常有必要再发发消费券,再鼓励电商大佬们出来,搞点活动,让点利,促进促进消费,这样可以提振信心,利国利民。
第二个新现象。楼市还是萎靡不振,大降价为何还不来?
楼市还是萎靡不振。
楼市有一个说法“金九银十”。往年,九十月份都是销售旺季。但众所周知,这几年房地产不景气,房子卖不动了。
大概是从去年底开始,各地都是真刀实枪的放松限购、降低首付、降低土拍上限、降低购房门槛。各种大招一个接一个,放在三五年前,可能头一天出政策,当天晚上售楼处就排队了。
但是今年呢?你在热搜上看到“房子涨价”“成交量回暖”之类的消息了吗?我很少很少看到。
相反,我最近接连刷到几个卖房子的中介视频。从他们推销的房子来看,在我们这,许多小区的房子已经距离两三年前的最高点,下降了2成左右。有不少投资客,割肉离场。高位接盘的刚需,也是郁闷不已。
现在的情况是:地产商急,他们要回流资金,想降价,加速清货,保证现金流。
地方政府也急,他们要卖地,要税收发工资,但又不想市场降价,要保持稳定。
唯一不急的似乎是曾经被人视为韭菜的买房人了。买主不买跌,现在行情不好,多关注也许还能捡漏。手中持币,可以多看看,选择余地一下大了很多。
大家还在僵持,还在博弈。到底是继续降,还是稳住,还是反弹?最后到底什么结局,真不好说。
同样的还有股市。印花税降了,稳定预期的举措一个接一个。但股市还是在3000点徘徊。牛市还在天上。
第三个新现象。医疗的事,如何了?迷雾重重。
今年有一段时间媒体上“医疗”的事挺多。但最近很奇怪,似乎这个事一下子冷下来了。
这里想略说一说:医生这个行业。它实在是太特殊了。我有两个体会。
一是学医很苦。医生的培养周期特别长。
一般好点的医院,现在至少都要硕士了。从本科到硕士,六七年。到博士那就是十年左右。到了医院,还要轮岗,还要考试发论文。
真正等到能上手,有话语权,一般都要三四十岁了。这个年纪,要是靠那点死工资,养家糊口,温饱没问题。想再好点就难。
再加上盘根错节的师徒关系、医药结构性痼疾。只能说水太深,独善其身,难难难。
二是患者的先天弱势地位。
医疗资源太稀缺了,高端的、顶尖的更是稀缺。谁不想健康,谁不想长寿?
别的行业,买东西卖东西,可能还是可以坐下来,平等谈一谈。但是医院,哪个进医院大门的人,在面对医生的时候,心态能稳住?在患者面前,医生是绝对的老大、绝对的权威。
说白了,就是你的命掐在别人手上。你不当回事,觉得这个医生不过如此,我干嘛要这样奉承,那样孝敬。那当然是可以的。
但现实社会是,你不这样做。还有大把的人排队在后面等着抢着做。
所以,这个医疗反腐,后续会如何??是还在紧张的进行,还是降温了?结局不好说太透。当然,我认为医疗行业确实要整顿了,我是坚决支持的。
双十一情绪不高、楼市金九银十不再、医疗迷雾重重。三个现象,说新不新,说老也不老。里面的关联方太多,每一个说到底都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博弈到最后,是多方共赢,还是都是输家,没人能独善其身?感觉最近的一年,这场大博弈,一直在激烈、紧张的进行。平静的水面之下,噬人的暗流涌动不息。最后的结局还无人知晓。
我们老百姓也只能从一些身边的现象,窥伺一下。
期待着形势早点明朗那一天。期待着我们早日回到高速增长的道路上。期待着,我们把蛋糕做大,所有人都可以分到一块。而不是盯着那点存量耍花枪。
藏藏掖掖,一点多余的话,供诸位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