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强国路阔步新征程丨湘潭市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纪实

湘潭在线 2024-09-30 18:11:00

向着创新的更高峰攀登

——湘潭市科技创新发展成就纪实

文/王超 晏向丰 肖艳 刘宇轩

这样的瞬间令人振奋:从小听着伟人故事长大的湘潭人汤洪波,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湖南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的“海牛”系列海底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湘潭成为全省非省会城市中唯一获奖的市州。

“海牛”系列海底钻机系统与取芯技术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金永平 提供)

这样的数据令人自豪:湘潭科技创新能力指数、获国省科技奖励数量、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数等,排名均居全省前三。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上天入海、探秘宇宙,一项项接连问世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国之重器,彰显新时代湘潭科技创新活力和实力。

近年来,湘潭科技战线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以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为统揽,深入实施创新提升行动和科技创新“133”行动计划,全市科技创新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气象、展现新作为。

创新成果更顶尖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为做好新时代科技创新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径。

近年来,湘潭科技战线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征程上勇毅前行,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湘钢全国首个5G工厂。(湘潭市科技局 提供)

湘钢产品助力多个世界超级工程、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湘潭高瑞电源材料有限公司研制的锂电池高耐热隔膜粘合剂,成功破解世界难题;湖南湘牵工业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湖南省首台QCD-800型纯电动新能源调车机车,在湘潭下线并交付使用。

仰望星空,华菱线缆制造的点火电缆、出舱缆,助力“神舟十二号”“神舟十三号”逐梦星辰;挺进深地,我国第一台20吨“无人驾驶”变频电机车等产品纷纷走下生产线,以“两新三电”为代表的湘潭创新名片,更加闪亮了。

胸怀“国之大者”,积极服务高质量发展。湘潭始终把国家重大需求放在科研攻关第一位,竭力以湘潭所能服务国家所需。每攻克一个“卡脖子”技术难题,每疏解一个行业技术瓶颈,都能为湖南乃至国家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带来新机遇。湘潭统筹优势创新资源,瞄准建设“1+2”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湘江科学城、实施“4+4科创工程”、建设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推进科技赋能文化产业创新五大科技创新高地标志性工程,全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

近三年,湘潭承接实施国、省科技计划项目立项1156项,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39个项目获2022-2023年度湖南省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位居全省市州第二位。

全面落实《湘潭市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布局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引导创新主体聚力突破一批原创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转化一批高水平创新成果。

市委、市政府重点部署实施的“十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是集聚多家国内一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力量,有望在碳基纳米芯片、深海勘探等领域取得若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性成果,在高端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真空镀膜装备、特种钢材等领域突破一批“卡脖子”“国产化替代”技术。

创新引领更强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要求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湖南湘牵工业制造的湖南省首台QCD-800型纯电动新能源调车机车在潭下线。 (全媒体记者 李新辉 摄)

湘潭科技战线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构建符合实际的制度政策体系,促进科技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在投身科技创新的大潮中,研发能力、创新主体、创新平台是三大关键。近年来,湘潭坚持以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动力”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深入推进《湘潭市推动科技创新“133”行动计划(2023—2025年)》,大力实施研发能力提升、创新主体提质、创新平台提级,力争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3.0%、国省创新平台突破300家的“133”目标。

定规划、立目标、优环境、部门联动、宣传培训……这套组合拳打下来,为湘潭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强有力科技动能。

2023年,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达825家,每万家企业法人中高新技术企业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居全省第二。专精特新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98.6%;“三改一扩”重点企业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85%;12条产业链中,高新技术企业占比43.3%。

研发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即研发投入强度,是反映创新生态的重要指标。可喜的是,湘潭科教资源优势被进一步激活。2023年高校及附属医院研发经费预计达到17亿元,同比增长40%以上。2024年1-8月财政科技支出10.07亿元,同比增长19.41%,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5.61%。

科技创新平台成为被重点呵护的创新资源。我国风电领域唯一获批建设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海上风力发电装备与风能高效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岳麓山种业创新中心湘潭分中心挂牌成立,中国科学院院士彭慧胜“智能纤维与穿戴设备院士工作站”、湘江实验室区域创新中心在湘潭揭牌运行,湖南国家应用数学中心、湖南省医疗器械产业园积极融入省四大实验室建设。

截至目前,湘潭拥有国省级创新平台总数268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256家。

创新名片更闪亮

科研项目“揭榜挂帅”机制,实行“谁能干就让谁干”;

在全省率先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建立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科技金融新模式,自启动以来,全市累计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金额32亿余元,今年新增12.8亿元;

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启动科技成果转化立法;

依托科教和产业链资源优势,打造“智造莲城”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路演特色品牌,打通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转化“最后一公里”;

精准摸排制造企业技术需求,组织高新区、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对接高校科教资源,开展高端医疗器械及生物医药产业、湘潭高新区与湖南科技大学“双高”对接合作等“智造莲城”创新成果转化项目路演专场活动,推动17家企业与4所驻潭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

连续多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并通过政府引导与经营主体相结合,助推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对在大赛中涌现出的优质项目,提供长期、系统的培育和服务;

……

这些新鲜事,是当下湘潭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内容,它们和建设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大力实施创新提升行动等,一同构成了向创新更高峰攀登的“湘潭方案”。

近年来,湘潭从贯通创新创业全链条覆盖的科技创新政策和服务体系着手,招招聚焦、多招联动,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

我省首批、省内机电行业唯一获批建设的中试基地——湖南省大中型高效电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湘潭建成。(贺意波 摄)

聚焦科研经费管理、人才评价管理等改革,想方设法为科研人员“松绑”赋能。建成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湘潭市场和雨湖、湘潭经开区、韶山等5个省级工作站,建成3个省级技术转移转化示范机构。我省首批、省内机电行业唯一获批建设的中试基地——湖南省大中型高效电机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在湘潭建成。湖南省首家企业上市知识产权服务站在湘潭成立,科技成果转化道路更为畅通。

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排名全省第一,获国家科技部通报表扬。今年上半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幅超过25%。

作为五大标志性工程之一的湘江科学城,规划面积153.65平方公里,其中湘潭片区面积约58.35平方公里。兴隆湖创新中心、国际人才小镇等项目建设,在助力湘潭提升人才吸引力和科创产业引领力的同时,也为湘潭许下“成为创新成果策源地、创新人才聚集区、创新产业增长极、创新生态共同体、创新发展新引擎”愿景。

大力推进湖南大学“水下电声转化综合试验场”重大科研装置项目落地湘潭取得积极进展。“水下电声转化综合试验场”重大科研装置项目由湖南大学与湘潭市通过教育部向国家发改委共同申报2024年特别国债“两重”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目前是教育部本批次项目中湖南省唯一项目,实现湘潭国家级重大科研装置零的突破。随着项目的建设,水下综合试验场将有力支撑打造千亿级海洋装备产业集群,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省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聚集度最高的地方。作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要组成部分,湘潭“智造谷”既然扛起科技创新高地的大旗,就意味着要啃下最硬的骨头。随着一批重大原创成果和前沿技术的突破,发展的前景更加广阔。

作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电缆供货商,华菱线缆产品服务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任务300余次,产品可靠安全,获得业界高度认可。

金杯电工高端特种电磁线助力国家核电项目建设,崇德科技第三代核电技术的主泵轴承技术和生产工艺打破国际封锁。

迅达集团“聚旋高效燃烧器”比国标节能40%,时变通讯5G通信及核心研发技术领先全球,中星电子制定了国内首个公共安全SVAC国家标准。

同时,湘潭“智造谷”还是多个“中国第一”的诞生地:第一台5兆瓦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第一台300吨电动轮自卸车,第一辆城市轻轨车,第一套船用电力推进设备……

“智造谷”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技术合同成交额等科技创新指标均实现较大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的78%。全市12个国家级创新平台中,有10个布局在“智造谷”。湘潭高新区在国家高新区排名第61位,三年前进13位。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湘潭市科技局负责人表示,湘潭科技战线将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以更加优异的科技创新答卷,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湘潭建设添彩!

0 阅读:1

湘潭在线

简介:湘潭在线是国家一类新闻网站,市委市政府新闻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