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10多年,有机会在2024年初再次访问泰国,尤其打算再次重游泰国空军博物馆,这座东南亚地区最大最全的航空博物馆。特此重发2012年泰国航空100周年时的游记,为本次重游做一个铺垫,也为各位同好做一个热身。
本文内容及时间线还是按照2012年成文时未作调整,请大家予以辨别。
纵览:
泰王国,坐落在亚洲中南半岛上的历史悠久文明古国,在近代史上是中南半岛上唯一没有被完全殖民化的国家,在英、法、德、日等强国的阴影下夹缝中顽强生存,直到今天成为东盟创始人,在东南半岛上有着无法替代的影响力。
得幸于当时泰国国王拉玛五世的开明,泰国在1911年进行了首次飞行表演,在1912年初即派出3名军人远赴法国学习飞行。
在1912年7月2日,Luang Sakdi Salyavudh少校和Luang Arvudhsikikorn上尉分别驾驶布雷盖双翼机和纽波特单翼机升上天空,成为泰国航空首批先驱者,7月29日Thip Ketudat中尉驾机升空,这三位被誉为“泰国航空之父”。
因此7月2日就被定为泰国空军创建日,到今年刚好整整100周年。泰国空军为此在6月底7月初于曼谷的廊曼机场进行了盛大的航空表演进行纪念。不光泰国空军、海军、陆军和警察、农业部的主力机型全部参演,新加坡空军、印度尼西亚空军和缅甸空军等盟国伙伴也派出不少飞机到场助兴。
“战争是政治的延伸”,正因为泰国近代历史的错综复杂,造成了泰国空军装备型号异常的繁杂。其装备主要来源有10、20年代的英国、法国,30、40年代的美国、日本,后来二战后清一色的美式装备,而到了二十世纪之末,采购清单中又多了不少欧洲货品。
也正好因为泰国在二十世纪的各场战争中都不是主要战场,国内也没有特别大的动荡和内战,很多历史文物能够完整的保存下来。这一切条件都成就了皇家泰国空军博物馆的丰富藏品,成为全世界航空迷到泰国必须造访的一站。
该博物馆在1952年建立于曼谷廊曼机场,1968年11月完成基本建设并在1969年1月正式开始对公众开放。因为博物馆藏品的摆放位置经常发生变动,所以本文打算按历史年代线路对有特别价值的主要藏品逐一介绍,而不按照摆放区域行文。这样也能使读者从装备上对皇家泰国空军的历史沿革有个粗略管窥。
起步(10年代至20年代):
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泰国皇室相对大多数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统治者更加开明,泰王拉玛五世是东亚第一位访问欧洲的君主,国力发展较为平稳。
泰国空军早期和世界各国一样,在10年代到20年代这个空中力量刚刚被军方认识的起步阶段,是陆军的一个下属机构:1913年成立陆军飞行组(Flying Unit);1915年成立陆军航空局(Army Air Division);1917年泰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对德宣战,赴欧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成立陆军航空部(Aeronautical Department of Army);1921年成立航空部(Aeronautical Department)。
在这个阶段,泰国航空部队装备来源全部来自当时航空科技最发达的英国、法国,主要使用布雷盖III、纽波特IIN/IVG单翼机(1912年7月2日的首次飞行就在这两个机型上完成,泰国空军100周年纪念涂装的F-16A机腹涂有纽波特IIN单翼机的投影图样)、纽波特11、纽波特17/21/24/27、斯帕德VII/XIII、布雷盖14、纽波特81、纽波特81、纽波特29C1等多种型号的机型,还尝试过自行研制一种轰炸机和一种战斗机。
因年代久远,在博物馆中只有两架该时代的藏品。另外在博物馆正对大门的一号展厅内有架纽波特IIN单翼机的复制品,但实在太过粗糙,连模型都谈不上。
布雷盖14b2双翼机
作为协约国一方的成员,泰国在1919年得到8架法制布雷盖14(BREGUET 14b2)型双翼机,1919年至1937年在泰国军中服役,初期执行侦查、轰炸等多种任务,1922起开创了泰国首个空中邮路。
博物馆内的这架布雷盖14存放在大门右侧的二号展厅,是法国人在现代制造的复制品,还可以飞行。使用300马力雷诺12F发动机,外观非常新净,约在90年代被交换到泰国,过来后刷成早期泰国涂装。
这种世界上第一种全金属双翼机的体积巨大,明显比同一展馆内的虎蛾双翼机大了一号。
泰国自制的Paribatra轰炸机复制品
1927年,泰国人就开始了自行研制飞机的探索。Luang Vechayan Rangsarit中校设计制造了一种双翼双座轰炸机,除了布里斯托JUPITER发动机外均为泰国自制,被泰王命名为“Paribatra”(有意思的是,如此国宝级别的飞机的名字在泰国空军博物馆官方网站上被写成“Baribatra”,和其它资料不符)。
试飞成功后这架飞机还在1929年访问了英国殖民地印度新德里,1930年访问了法国殖民地越南河内,以展示力量。博物馆藏品这架也是现代复制品,和布雷盖14同样存放在2号展厅,外观非常新净,但缺少介绍牌。
可惜明显可见复制的并不完美,不光垂尾形状和其它介绍资料上的图片不符,也使用了太多的钢管、铝材等现代材料,机翼明显分成了两部分,发动机外形和JUPITER并不相同,明显是其它飞机上拆过来的,肯定不能飞行。
在1927至1929年间,泰国曾尝试着自行设计制造过另一种双翼战斗机,但因设计师在驾驶“Paribatra”赴印度访问时坠机丧生而停止发展。
发展(30年代):
30年代的泰国在经过一段平稳发展后迎来了动荡的年代,世界格局在30年代初期开始的全球经济危机后风云突变,泰国也难以独善其身。
老牌的殖民主义势力,如盘踞在泰国西侧印度、缅甸的英国和东侧印支半岛的法国,还有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美国,不断表现扩张野心的日本,对泰国的政局产生了此消彼长连续不断的影响和撞击。
泰国于1932年爆发了“佛历2475年政变”,时任泰王“拉玛七世”以国王的名义签署并颁布了暹罗临时宪法,完全剥夺了王族的政治权力,泰王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立法、行政等权力分别交给国民议会和内阁,产生了第一届内阁总理。差克里王朝长达150年的家长式君主统治由此告终。
这样的动荡年代,航空科技还是取得了长足进步,也给泰国带来了不同的航空装备采购来源。
在这个阶段,泰国空军终于在1935年取得独立军种地位,原来的航空部在当年4月12日重组为空军部(Air Force Department);1937年正式定名为皇家泰国空军(Royal Thai Air Force)至今。
30年代泰国空军装备来源更加多元化,除了布里斯托“斗牛犬”、阿弗罗504、亨克尔HD43这些欧洲货,还大量迎来了波音100E(P12的出口型号)、沃特V-93“海盗”、寇蒂斯“霍克”II、“霍克”III、“霍克”75n、马丁139、仙童24J、雷尔温等美国产品。
在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看到波音100E、沃特V-93“海盗”、寇蒂斯“霍克”III、“霍克”75n这样的珍品,这4架飞机都是该型号全世界仅存的唯一一架真品。
沃特V-93“海盗”
在一号展厅内正在举办泰国空军历史展,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泰国空军的历史沿革和使用装备。
实物展品除了几架早期飞机的粗糙模型,首先吸引我们的就是一架银光闪闪的沃特V-93“海盗”。
1933年泰国空军订购了12架“海盗”执行观察和攻击任务,1934年运抵交付,后来又有100架陆陆续续在泰国组装完成。展品飞机上除了原配的5挺8毫米机枪还挂载了4枚炸弹。
在1939年,泰国空军起用印度神话中的几位“神猴武士”形象做为几个航空队的标志。
按文献记载,这些“海盗”装备了第一和第二航空队,但博物馆这架“海盗”上画的神猴却与第二航空队的绿色神猴武士标准动作不同,看来这些武士在座机上的姿势也是随着时间不同而有所变化。
沃特V-93“海盗”在后来的泰法战争中取得了泰国空军首个空中胜利。
“霍克”III
“海盗”旁边就是中国航空爱好者非常熟悉的寇蒂斯“霍克”III,和V-93“海盗”一样因为长期存放于室内和100周年展览的缘故被修葺一新。
泰国空军在1935年订购了24架,后又组装生产了50架该机型。和在中国的经历一样,泰国的“霍克”III也和日本人交过手,结局同样悲壮。
在二号展厅我们可以看到波音100E和寇蒂斯“霍克”75n。波音100E是波音P-12驱逐机专门向泰国的出口型号,1931年2架该型机交付泰国短暂服役。这架波音100E同样保养情况良好,银光闪闪,在飞机旁还竖立了一个真人大小的当时飞行员塑像。
“霍克”75n
霍克75n是种大家比较陌生的机型,是寇蒂斯P-36针对泰国的外销型号,可能也是泰国空军获得的第一种现代意义的单翼作战飞机。
因为都是寇蒂斯出品,霍克75n和P-40“战斧”只有机鼻和起落架不同,机翼、机身完全一样。
两者的发动机不同造成霍克75n的机鼻更短,P-36系列的发动机未装备增压装置,在高空表现较差,但在低空的加速、盘旋性能还是非常出色。
而且霍克75n专为出口泰国做了简化,起落架改为固定式加整流罩,显得臃肿笨拙。该机的内部设备保养较完好,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表示只要有合适配件,这架飞机就很有可能可以恢复飞行状态。12架该型机在1937年交付泰国使用,没过几年就卷入了“泰法战争”。
在二号展厅还可以看到一架仙童24J,泰国在1938年获得3架该型机,做联络用途。
战争(40年代):
40年代开始泰国空军再次投入了战斗。
1940年前后,泰国和维希法国之间因为对法属印度支那的某些原属泰国的地区的所有权发生争执,从而爆发了小规模的泰法战争。
这场战争于1941年1月在日本调停下以泰国要求法国“割地赔款”而结束。泰国空军的表现可圈可点,1940年11月28日,飞行员Sanit Nuanmanee和后座炮手Prayoon Sukumoljan下士驾驶沃特V-93“海盗”在与法军1架侦察轰炸机和5架战斗机的混战中首次击落了一架敌机,成为泰国空军首次空战胜利。不过“海盗”也在空战中受了伤,而空战英雄Sanit Nuanmanee在同年12月10日的空战中受了重伤,23日不治牺牲。
二号展厅全貌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终于烧到泰国,12月8日日本登陆泰国本土,1942年1月25日泰国向英美宣战,日本曾将部份在缅甸和马来亚半岛北部占领地割让给泰国。
在日本侵略军登陆当日,3架泰国空军的霍克III起飞迎战日军11架战斗机和9架轰炸机的混合编队,起飞不久即遭击落,机毁人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泰国随即在翌日宣布1942年1月25日对英美宣战宣言无效,被同盟国接受。
Ki-36(立川99)教练机
40年代泰国空军新增的装备全部都是日本飞机:Ki-30攻击机(三菱97式轻型攻击机);Ki-21轰炸机(三菱97式重型轰炸机);Ki-27战斗机(中岛97式战斗机);Ki-36教练机(立川98式直协机);Ki-43战斗机(中岛1式战斗机)。在博物馆内我们可以看到一架完整的Ki-36和Ki-27的丁点残骸。
Ki-36前机身特写
泰军方在1942年购买了24架Ki-36做训练用途,目前博物馆这架是世界仅存的两架该型机之一,保存非常完好,摆放在2号展厅。
博物馆对该机的展牌上标称型号是Ki-36/55,该机到底是哪种还需要考证。根据现存资料,Ki-55,即立川99,才是正牌的教练机。所以这架展品当年如果作为训练用途则多数应该是Ki-55。不过泰国在所有最新正式资料上都把这架飞机标称为Ki-36。
从外观上看,可以注意到该机主翼前缘附近的铆钉比后方的粗大一号,机身铆钉也在座舱中间分为前粗后细。日本设计师精打细算地把减重做到了极致,这在其它国家的设计上还未到。
熟悉中国航空历史的人想必都知道,我们的东北老航校也使用过Ki-36和Ki-55,收藏在航空博物馆,但起落架形式和泰国这架不同。
Ki-27战斗机(中岛97式战斗机)中央翼盒残骸
Ki-27的残骸只有一段中央翼盒,像垃圾一样被丢在室外。没有任何说明,任凭日晒雨淋,朽坏不堪。
P-51D残骸
在博物馆一号展厅摆放着一架P-51的螺旋桨、传动箱和发动机三样残骸,记载着当年的战火岁月。
这架P-51的来历有点曲折:1945年初,驻印缅边境Cox’s Bazaar的第2航空突击群的第1和第2战斗机中队的P-51D“野马”连续两次,往返1600英里跨越孟加拉湾突袭了位于曼谷廊曼机场的日本机群,毁伤了约100架日本飞机。
参加第一次突袭的24架“野马”全身而退,但在4月9日的第二次突袭中第2战斗机中队的3架“野马”被击落,其中一架到战争结束都没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