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困难的难题,只要肯动脑筋,就会找出自己想要的答案;再难走的道路,只要勇往直前,就一定能走向自己想要去的方向。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每个人都有通往理想的光明大道。
图/许康平 摄
上面这张图,很多人应该都有一些印象。这就是“十年扛出一套房”的主人翁冉光辉。
十年前,摄影师许康平在朝天门为“棒棒”冉光辉父子拍下这张合影,并配发了“肩上扛着的是家庭,手上牵着的是希望”这句话。这张照片感动了不少人,也让人记住了这个能吃苦的男人。
十年后,冉光辉依然还在干着老本行,还在用他的肩膀扛着整个家庭的重担,用他的实际行动托起全家的希望。摄影师许康平十年后给这对父子在原地拍了照片,只是这次,父子俩脸上露出的是幸福的笑容。因为冉光辉在这十年时间里,用他的劳动换来了重庆的一套房,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房子。
冉光辉用自己的事实证明,只要肯吃苦,生活就有奔头。
其实,冉光辉类的人物在如今的城市里,比比皆是。
前段时间,家里有个废旧的老冰箱,一直想处理掉,正好楼下有收废品的经过,就叫了上来。收废品的是位六十来岁的大爷,看上去满脸沧桑,但精神还挺抖擞。顺嘴一聊,还算是半个老乡。
老人家在我们这个城市里,收废品有近二十年的时光。
他这些年来,不仅在城里有了自己的房子,而且将两个儿女都成功培养成了大学生,如今一个在南京,一个在上海,并且都成家立业,事业有成。
我问他也到了该养老的年龄,为什么不去孩子哪?
他说他身体还好,还能干得动,能挣一点是一点,再说人也不能闲,一辈子忙碌,突然闲下来会生病。
那天看他这么大年龄一个人将冰箱背下去,怕他吃不消,说要帮他搬,结果老人家手一挥,说不要了,这个活我经常干,一个人背得动。
我还是不放心,一路扶着他到了楼下。看他气喘吁吁的样子,我说老人家太辛苦了。
而这位老人却满脸笑容毫不在乎地说:“辛苦才会有钱赚,赚钱就不觉得辛苦!”老人家用行动告诉我,财富是辛苦垒出来的。
老高说,我哪有那么厉害,只不过比别人耐心多一些,比别人真诚多一些,尤其是在货物的质量把关上,我更认真更严格,所以我的口碑好,这才是跑业务成功的诀窍。
后来,由于给别人跑业务,常常不能保证客户的货品质量,他就自己办了个小型加工厂,自己生产自己销售。他仅凭自己跑过的单位业务,现在已经不需要外出推销产品,很多客户主动上门送业务,最牛的是,凡是在他这里下订单的,必须先付款再生产,而且订货都是电话或微信联系,彼此也不需要见面,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模式,偏偏在他这里通行无阻,而且还无需信用担保。
他说,现在的订单量太多,每天都要加班加点,非常辛苦,但收入还挺可观,也算值了。而与他一样的很多同行人,如今有的已经倒闭,有的已经转行。而老高的小型加工厂依然生意火爆,即使在如今行业不景气的今天,他的生意不仅没有减,反而还在逐年攀升。
这不,今年实在做不过来,他将下端的一个产品打包给了他的一个儿时小伙伴,这个儿时伙伴竟然凭着他这一件产品,干一年抵得上全家人在外打工的收入。钱难挣吗?老高说,挣钱挺难的,很辛苦,必须要全力以赴,方能将事情做好。只要将你的服务做到极致,钱也就不难挣了。话很朴实,却也很有哲理。
王总是个转业军人,当年本可以安置到政府部门上班的,他说他想创业,他不想到单位过安逸的日子,所以毅然自主择业,下海经商。这些年他全国各地到处开疆拓土,生意越做越大。席上,有人问他是怎么将生意做起来的,有什么诀窍?
王总是个爽快人,他坦言,成功的路上其实一直都有绊脚石的存在,这些年,别人看到的都是表面的光鲜,其实背后的艰辛与付出,绝对是平常人难以想像。他说,有时候为了拿下一个项目,可能需要一年的时间,甚至更长,前前后后所花的精力,都无法计数。有时候为了确保项目的质量,自己不得不天天往工地上跑,坚持亲自监督检查,常常是食不正餐,睡不准时。
他说你们讲生意人都是精力非常旺盛的人,那是扯蛋,无非是自己给自己打气,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状态。这些年,为了拓展自己的生意,他的体重减了20多斤,头发全部掉光,光头已成了标志发型。话题一打开,米总、李总、倪总都打开了话闸子。无一例外,他们赚钱做生意,吃苦受累是常态,好在付出总有回报,这也使得他们在一个项目接一个项目当中坚持下来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