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于@玉玉又在哪,水产养殖,gbif。
湖北女子挖泥鳅大丰收遭质疑2025年2月10日,IP地址为湖北的博主@玉玉又在哪发布了一则视频,她在视频中表示自己跟朋友听说老家河岸边有泥鳅可以挖,于是组队带着铲子跟水桶就去开搞,结果意外发现这边资源非常多,视频有500多万的播放量,点赞人数达到了6000多。该视频的配文是:“真的属于童年的回忆了。”
博主表示这是回老家挖泥鳅的一天,今天的目标是挖一桶!听起来像是大话,然而视频的开头就是博主拿铲子朝着潮湿的河岸软土一铲子,土被翻起来后,其中有大量的泥鳅瞬间扑腾了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资源,似乎挖一桶并不是难事。
随后就是各种土被翻出来的画面,可以看到几乎每一铲子下去,土里都会有泥鳅被迫逃窜,它们密密麻麻地挤在土里,可以看到很多泥鳅活动挖出来的泥鳅洞。博主跟朋友们带着手套将一条条泥鳅被丢进水桶后,很快水桶就转得半满了。
甚至博主还挖到了小龙虾,她感叹道资源实在太好,在冬天都能挖到小龙虾。
与视频洋溢的喜悦不同,评论区却满是质疑。几乎超过一大半的网友都表示这些泥鳅是养殖的,并非野生。甚至质疑是博主自己放进去作为视频素材的,这是造假!还有网友非常豁得出去,表示如果不是养殖的,自己要直播吃“欧力给”。(大便)
可能是质疑的人实在太多,声音太尖锐,博主在2月15日又发布了一则视频进行解释。博主表示他们是抱着好玩的态度过来的,实在没想到这里有这么多的泥鳅!她表示之前那个视频已经有500万的播放量了,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在质疑,有人甚至怀疑她是早上放进去,下午去挖出来。
博主难过的表示:“到底怎样你们才能相信我?”
这则解释的视频的播放量就少很多了,仅有900点赞,但是确实有人不是先质疑,而是开始了正常的讨论,这样的评论区画风就比较温和了。
泥鳅作为一种底栖鱼类,非常喜欢居住在底部拥有大量淤泥的水域,水流不能太急,最好是静水或缓和的水域中,比如池塘、稻田、沟渠、水库等等,因此人类很容易就能找到它们,毕竟也靠近人类的农作物种植区域。
不过它们也是有追求的,对它们来说,最适宜的水温是22~28℃,最喜欢的土壤是中性或偏酸性的黏性土壤。另外它们不太喜欢光线,常常会潜伏在光线微弱的水底,利用触须、侧线等敏感器官感知周围环境。
在这样的环境中,它们的活动能力非常强,而且食欲旺盛。底部有非常多的食物可供泥鳅选择,比如蚤、水蚯蚓、昆虫和一些硬壳动物,有时候它们也乐意吃点素,水草和腐殖质也很营养。这些东西在底部或者是泥中都有很多。
但是当水温低于5℃后,泥鳅就会钻到泥中停止活动,有时候能钻到淤泥20~30cm处越冬。它们拥有近乎超能力的耐低溶氧环境的能力,泥鳅可以通过皮肤和肠进行呼吸,使得它们可以在泥巴中存活,不过这些泥鳅也要尽量湿润就是了。
因此泥鳅钻到水域旁的泥巴中生活实在没啥奇怪,尤其是在冬天。不过大家质疑的是这些泥鳅的数量有些太多了!
对此有网友表示:“你要说是养殖龙虾塘,懂的人就懂了。”这是什么意思?
博主刚好在视频中说在那边可以抓到龙虾,这让很多网友意识到,博主可能无意识的在别人的龙虾养殖塘旁边抓的泥鳅。而龙虾养殖塘确实有可能会吸引很多野生的泥鳅前来定居。
养殖龙虾的人肯定会将养殖塘搞得更适合龙虾居住。龙虾塘往往会弄在水稻等农田附近,这样能节省开支也能同时开展不同的业务。在这个过程中养殖户会从附近的水源地引入水,泥鳅及它们的卵在这个过程中就可能会跟着进入龙虾塘。
而泥鳅和龙虾喜欢的生境和喜好的食物都是差不多的,它们都喜欢栖息在浅水、静水的水域环境中,最好的底部腐殖质,尤其是在水草旺盛的地方。因此泥鳅意外进入龙虾塘之后,就会因为合适的环境和丰富的食物,迅速的进行繁殖。
如果养殖环境适宜,泥鳅的种群数量可能会快速增长。
因此博主这种情况确实是有可能的,既然可能不是养殖户故意为之的,那就不能说是养殖的,但这样似乎也不能算是野生。
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养殖户确实会把泥鳅跟龙虾混养,还真是说不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