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底,南京环境科学院和安徽大学的调查团队,在黄山市休宁县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地调查过程中,在当地月潭湖镇的一片山林中,发现了几株长得像韭菜的水草。
经辨认,这几株“野生韭菜”竟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中华水韭!

安徽大学副教授虞磊表示,他们去休宁的主要目的本来是调查昆虫,没想到发现中华水韭却成了此次最大的收获。虞磊还表示,将来可能会对发现中华水韭的那片池塘进行保护,作为一片自然保护区规划起来。中华水韭究竟是何方神圣、有何价值,竟要建立自然保护区专门保护起来?这种植物又为何会变得濒危?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的中华水韭。

中华水韭的外形和韭菜长得有点像,名字里也有个“韭”字,但它与韭菜没有任何关系。韭菜是种子植物,通过种子来繁衍后代。而中华水韭属于石松植物,没有种子,靠根部的孢子来“传宗接代”。

另外,韭菜的叶子是扁的,是实心的,而中华水韭的叶子是方的、空心的。将中华水韭和韭菜放在一起比较,很容易看出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过,在野外看见中华水韭的话,千万别把它当“野生韭菜”随手一拔。有人可能会问,不管中华水韭是不是韭菜,它总归是一种植物而已,究竟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值得生物学家们如此重视?首先,中华水韭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植物。它是石松植物在今天所剩不多的孑遗植物类群之一,发源于泥盆纪晚期到石炭纪早期,比恐龙生活的时代还要早,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3亿多年。也就是说,中华水韭相当于植物中的活化石,它古老的植物体中记录了许多生命秘密,对解开植物演化之谜有着独特的价值。所以将中华水韭保护起来,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研究古老植物的演化。

其次,中华水韭是一种指示性植物。这种植物喜欢生活在池塘、沼泽等湿地环境附近,并且对环境要求非常高,但凡有一点污染,它都活不成。因此,在有中华水韭生长的地区,往往是生态环境非常好的区域。中华水韭的一部分植株会生长在水中,而它的叶片在面对水面和水下的不同环境时,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相对而言,水下的叶片气孔会更少,露出水面的叶片气孔则会更多。

另外,很多植物都是在白天光照下打开气孔,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夜间则会关闭气孔。但中华水韭有所不同,它的叶片上的气孔在晚上的时候会打开,吸收二氧化碳形成苹果酸储存在叶片中。等到了第二天白天的时候,中华水韭则关闭气孔,靠头一天晚上储存的苹果酸分解释放的二氧化碳来进行光合作用,这种机制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中华水韭靠着这种特殊的代谢方式,高效地利用水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总之,中华水韭对于科学研究和环境指示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而这种植物如今十分稀少,属于濒危植物,因此科研人员发现它后都十分重视。在过去,中华水韭的数量较多,分布范围也比较广,可如今却成了濒危植物,是如何造成的呢?原因有三:第一、中华水韭的繁殖方式比较特殊,它们不靠种子繁殖,而是靠产生孢子来繁殖,但它的孢子囊只有在水中被泡到腐烂以后才能裂开,而后孢子会随着水流的运动来传播,这种繁殖方式本身就十分困难。

第二、中华水韭对生长环境的要求非常高,只能在干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但凡水体中有任何污染,或者附近的环境使用过农药等化学物品,中华水韭都难以存活。第三、由于有中华水韭生长的地方环境都非常好,开发商们常常将这样的地方当成风水宝地,将其开发成景点、楼盘、商场等等。换句话说就是,人类对中华水韭栖息地的破坏,也是该植物变得濒危的原因之一。

最后强调一点,中华水韭已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一级保护植物,严禁任何形式的采挖和破坏。如果你在野外遇到这种“野生韭菜”,割一株就已经犯罪了!关于中华水韭,你还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