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敢说真话的中国人”傅雷,58岁和妻子一起自缢,留下2个儿子

晴晴的体育白话 2022-04-12 01:01:31

如今,中国人读到的许多法国巨著的中文版本,皆来自上世纪一位著名的翻译家,这个人便是傅雷。

傅雷在人生有限的时间里翻译了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等法国名家的数十本经典作品,因此,他还得到了法国巴尔扎克研究会的认可,成为其中的会员。

看到傅雷的名字,许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到傅雷作为教育家的一面,他与孩子们互通的信件被合订为一本《傅雷家书》,其中每封信都值得每一个父母及儿女认真效仿、仔细推敲。

读过此书后,人们在感动之余,都会觉得傅雷真不愧为“最敢说真话的中国人”。

遗憾的是,上世纪60年代,年仅58岁的傅雷因受到极大迫害,不堪屈辱在自家窗前自缢身亡,他的妻子也追随他而去。

夫妻走后,他们的后事依然充满坎坷,两个儿子的命运也截然不同,大儿子因远走英国躲过一劫,小儿子则因父亲受到迫害。

傅雷夫妻去世十几年后,一家人曾经被安上莫须有的罪名才终于洗脱,傅雷的亲友们急忙寻找当时并不能被安葬的夫妻的骨灰,夫妻二人被平冤昭雪,得以安息。

傅雷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人,在他的墓碑上,短短12个字总结了他的一生。

这12个字是什么呢?

傅雷墓碑

作为书中的主角,傅雷两个儿子的经历似乎更得到人们探究的兴趣,他的两个儿子受到父亲如此具有魅力的教育,他们的一生定然也十分精彩。

但可惜的是,大儿子因转入英国国籍,被父亲与众人声讨为叛国者,小儿子则度过了一个相对平凡的一生。

两个儿子为什么被这样定性呢?事情的真相与来龙去脉又是如何呢?人们应该怎样看待傅雷与他的家人呢?

1908年,傅雷出生于当时仍属江苏的上海浦东,他的名字原本叫怒安,起因是他出生时哭声比其他的婴儿都要大,整个医院都响彻着他的声音。

傅雷的家族富有文化底蕴,于是家中长辈按照古文中“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为他起名。

待长大后,傅雷改名为字,并以“雷”为名,该字也有大发雷霆为怒的意思。

可见傅雷一生与“怒”结缘,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也养成了刚烈的性格,是一位一生刚正不阿的文人。

傅雷年轻时就学富五车,得益于他的母亲。

傅雷年幼时即丧父,从小跟随母亲过着相依为命的生活,母亲将孩子看作自己唯一的依靠,她不仅是贤妻良母,还十分富有主见,于是她将傅雷送到私塾学习传统国学和数学英语。

母亲对傅雷的教育十分严厉,傅雷生性顽劣,从小贪玩厌学,时常逃课打架,是一个极难管教的“熊孩子”。

但世间有一物降一物的道理,母亲见傅雷不肯学习,便在一天傅雷逃学后回到家中大睡时,将他的手脚绑在桌腿上,待他醒来后让他对着父亲的灵牌认错。

傅雷自然不会轻易悔过,他仍作对似的逃学,某天傍晚,他逃学回家时发现家中房门紧闭,此时屋外天寒地冻,傅雷几次敲门喊叫都得不到回应。

直到深夜才被母亲“恰好发现”,傅雷知道这是母亲在惩罚自己不上学。几次三番后,傅雷再也没有逃过学。

母亲用非常手段使傅雷从此努力学习,她甚至曾假装上吊以死相逼,母亲的极端做法都是为傅雷可以获得成功,不再重蹈父亲的覆辙。

傅雷因此变得更加偏执,性格也更加刚烈,他凭借自己的韧劲考上了当地有名的中学,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大学。

在此期间,傅雷见识到国家的危难,心中的民族情怀冉冉升起。

他因公然反对宗教被学校开除,还参加过五卅爱国运动及反对军阀等救国学潮。由于表现积极,傅雷时常是运动的带头人物,他也因此差点被警察逮捕入狱。

傅雷的爱国之心如他的学习积极性一样浓烈,由于时局动荡,傅雷想要安心读书,便决定出国留学。

母亲十分欣喜孩子终于走上正轨,坚定不移地支持他的学业,不惜变卖家产供他上学。留学前,傅雷暗中立志要早日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经过几个月的海上漂泊后,傅雷抵达法国马赛,他又马不停蹄地拿着朋友的推荐信到巴黎补习法语。

他的学习能力很强,不久便可以用法语流利地阅读讲话,并在同年考入巴黎大学,主修文艺理论。

法国以艺术闻名于世,在巴黎生活学习的时间里,傅雷与众多中国学子同游法国,他们在一起参观了法国的各个博物馆与艺术馆,并旁听了巴黎大学众多艺术大师的演讲。

在巴黎的第二年暑假,傅雷前往瑞士度假,在当地的民宿内发现了主人收藏的一本旧书。

稍微读过几页后,傅雷就对这本书爱不释手,尤其是对书中其中一篇文章《圣扬乔尔夫的传说》十分喜爱,他的分享欲逐渐升起。

傅雷心想此时国内翻译法语著作者甚少,他可以试着翻译,传到国内供众人欣赏。

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傅雷翻译了这篇文章,并将它刊登在国内的文艺杂志上,出乎意料的是,文章在国内引起了一部分读者的喜爱。

此次翻译的成功使傅雷信心大增,他随即翻译了一些法国大师的作品,包括罗曼罗兰的《名人传》系列,都获得了一定的反响。

此后,傅雷不仅将翻译作品当作自己的职业,他还创作一些在法国所见所闻的游记,将自己游览的感想写出来并刊登在国内杂志上。

这些翻译作品与文学创作使傅雷在国内的名声大噪起来,许多报刊纷纷邀请他回国后担任编辑。

回国后,傅雷与自己早已定下婚约的表妹朱梅馥结婚,两人虽然是包办婚姻,但夫妻二人婚姻美满、幸福和谐,原因是朱梅馥与傅雷的经历相似。

她在4岁时,父亲因被当地的地头蛇陷害而入狱,被关押的3个月中,一家人四处奔走为父亲昭雪无果。

恶劣的牢房环境与始终不得救的无奈使他染上了严重肺疾,最终朱梅馥的父亲在监狱里郁郁而终。

照顾孩子的责任落到了母亲身上,在此之前,由于无暇照顾儿女,朱梅馥的弟弟妹妹们相继夭折,家中只剩下他一个女儿。

朱梅馥的母亲也十分注重孩子学业的发展,于是她从小得以进入女子学校学习,并曾学过弹钢琴,这使她成为一位知书达理、温柔善良的女性。

朱梅馥与傅雷为同乡,两人相差5岁,从小就是青梅竹马的关系,傅雷也时常无意识地帮助、保护自己的妹妹。

14岁时,朱梅馥与傅雷定下婚约,于是在回国后,当傅雷见到这样一位既貌若天仙,又温柔似水的表妹时,当即选择与她成婚,两人从此过着和睦的夫妻生活。

杨绛还曾赞扬过她:集温柔的妻子、慈爱的母亲、沙龙里的漂亮夫人、能干的妇女于一身。

此时的傅雷爱情事业双丰收,他处于人生的巅峰,但母亲的突然去世打乱了他的生活。

母亲对他严厉的看管虽然占据了此时的他人生大部分时光,但他从心里感激与敬爱母亲,正是母亲的管教才使他拥有如今的生活,因此母亲去世后,傅雷万分悲痛。

傅雷再没有心情参与工作,于是他辞去了报刊的编辑工作,从此只将翻译法语书籍当作自己唯一的工作。

此后,傅雷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放在翻译工作上,他首先将《名人传》系列的剩余部分全部翻译完成,后又翻译了罗素、巴尔扎克等文学大师的著作。

由于此时的中国处于频繁的战事,人才方面严重不足,本着朴素的爱国情怀,傅雷接受了文物保护工作的相关职务,前往龙门石窟考察,并短暂出任战事汇报专栏的编辑。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傅雷携带家人前往香港短暂生活,但他并没有像大部分文人一样选择跟随蒋介石前往台湾,而是再度回到祖国家乡,继续深耕他的翻译事业。

随着时代的发展,傅雷早期的译作不免出现偏颇,于是他重译了许多经典著作。

他与妻子生养过三个儿子,大儿子早早夭折,次子叫傅聪,小儿子叫傅敏。傅聪十分喜爱弹钢琴,他的人生也因弹钢琴变得迥然不同,这一爱好进而影响到了自己的父母。

傅聪9岁时才开始学习弹钢琴,但他的技能因他过人的天赋突飞猛进,傅聪从小就获奖无数,更是凭着自己出色的才能得以到国外参加比赛,并得以在国外留学。

1954年,傅聪怀着自己的钢琴梦前往波兰留学,并开始在欧洲巡演,他的作品甚至得到了格莱美提名。

傅聪出国后的十几年的时间里与远在家乡的父亲互传书信,这些信件成为后来的《傅雷家书》。

但随着国内形势突变,傅雷因言获罪,他一直以来刚正不阿,因此绝不肯承认自己本就没有犯下的错误,而此时傅聪能否及时回到国内成为搭救父亲的关键。

但令傅雷无法接受的是,傅聪在波兰毕业后,并没有回到祖国,而是从此移居到英国。

得知此事的傅雷愤怒无比,他在儿子小的时候就教育他们要将爱国之情牢牢记在心中,而傅聪投入资本主义大本营的行为无异于叛国。

极怒下的傅雷没有再给儿子写信,傅聪明白自己的举动不仅使父亲陷入被动,还触犯了父亲的底线,他一直在想办法与父亲重新取得联系。

直到一年后,傅聪通过在英国的妻子与丈人的执笔给父亲写信,解释自己只是想事业继续发展,并保证自己绝不入英国国籍。

傅雷虽然十分痛恨儿子的这一行为,但他也无可奈何,只得听之任之。随着时间的流逝,傅雷被摘掉罪名,他仍旧继续着自己的翻译工作,行事也比之前更加低调。

傅雷本以为傅聪前往英国生活已经是最出格的事情,但他没想到,傅聪在几年后还是放弃了自己的中国国籍,成为了一名英国人。

他在信中向父亲解释,称自己凭借中国人的身份在外国办事有诸多不妥,只能为自己的事业委曲求全。

于是傅雷在给儿子最后的信件中表达了自己强烈不满,并称自己要与他断绝父子关系。

他不在乎儿子的做法会将自己置于险境,但他十分在乎自己作为文人高傲的风骨,他认为傅聪此行使傅家蒙尘。

傅雷最终还是被判定为反动派,并在某一天突然被抄家,傅雷被带上了高帽,极度疯狂的人们对傅雷进行了无休止的身体及精神上的凌辱。

生性刚烈的傅雷自然忍受不了这样的对待,选择在家中自缢,妻子见到傅雷要自尽,觉得自己不能独活,选择与丈夫一同死去。

于是两人在客厅阳台的铁架上系紧白布,为防止因尸体坠落产生响动而打扰邻居们休息,夫妻二人还在脚下铺上了厚厚的床褥。

于是在1966年9月3日上午,傅雷夫妻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直到保姆发现后,人们才得知这对夫妻已经去世了。

在自尽前夜遗嘱的撰写上,夫妻二人也极尽可能地不麻烦他人,他们没有表现出抱怨与愤怒,信中的文字好像在与世界轻柔地道别。

在委托书中,傅雷向妻子的兄弟列举了13条请求,无非是交代自己债务与遗产的分配与处置,文末,傅雷还表达了自己打扰到他人的歉意。

傅雷夫妻的骨灰在1979年平反后才得以被找到,他们的亲属们找到后将夫妻二人安葬了上海革命烈士公墓,在傅雷的墓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

傅雷的一生是一往无前的,他正是一位始终保持赤子之心的人,心中保留着仿佛旧世纪固执的精神与偏执的想法。

他时刻沉醉在自己的事业中,即使在人生起落的瞬间也丝毫不放松。

面对不公,傅雷又以赤子的情怀坦然面对,他始终像一个无条件相信祖国母亲的孩子,这样的爱国情怀无人能及。

在如今充满利欲与猜忌的社会中,又有多少人缺乏这样的赤子之心、缺乏这样坚定的信仰。成为傅雷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受世人的爱戴。

0 阅读:8
晴晴的体育白话

晴晴的体育白话

别看晴晴是个女孩子,但也喜欢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