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月14日开始的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安全会议上,各国政要的表演可谓是好戏连台,看来,全球重构的脚步已经迈入高速路。
尤其是美国新任副总统万斯在会上的演讲内容,犹如一颗炸弹引爆了欧美之间最深层的矛盾。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除了给世界各国带来困扰外,还促进了德国极右势力的急速发展,难道世界局势要变天了?
中美关系在特朗普再次当选总统后继续走低,先是特朗普政府决定对华多领域加征10%关税,企图遏制中国的产业升级。
中国当然不会就没那么听之任之,很快就宣布对美方的煤炭、液化天然气和大排量汽车加征关税,反击速度迅速。
除了在关税方面的反制,中国同时还限制钨、碲等战略金属的出口,让美国制造业断粮,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
在这种情况下,再看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的发言也就不难理解了,美国的实力虽然已经大不如前,但那种霸权思维已经根深蒂固。
他的发言中直接涉及中国的内容不多,可是那种价值观的强势输出把美国优先的霸道展现的淋漓尽致,对美国来说,这种行径这并不新鲜。
让人震惊又有点迷惑的是,他在发言中猛烈抨击欧洲,如言论自由的退步、移民政策的松懈等诸多问题。
万斯的语气毫不客气且言辞犀利,不仅如此还极不礼貌的直接表达了对德国政府内部事务的一些不满。
他认为,德国主流政党拒绝同反移民的极右翼“德国选择党”共同组建政府是错误的。
而德国极右翼政党选择党抓住这个时机,立刻转发了万斯发言的剪辑版视频,这让该党账号大热,24小时播放量达到了两千多万。
不过万斯的行为明显越界了,他的语言表达也违反了基本的外交礼节,这已经不是一种的建议,而是对他国内政赤裸裸的干预。
万斯在慕尼黑会上的发言始终在不断输出美国的价值观,依然单方面的希望各国能够以此为行为准则。
在他发言结束后,对于万斯的不礼貌,各国代表回应以沉默,礼节性的掌声也没有了,欧盟双方的矛盾摆到明面上了。
另外在万斯讲话中还对在俄乌战争中欧盟国家对乌军援的数量表示不满,因为欧盟27国的军费加起来只有美国的三分之一。
可是在讽刺完欧盟之后,对于俄乌战争如何解决又含糊其辞,从头到尾也没说出个所以然来。
二.欧盟亮出底牌,不想再为美马首是瞻众所周知,特朗普上任后已经和俄罗斯总统普京进行电话沟通,时长为九十分钟,期间探讨了许多关于停战方面的具体问题。
可是万斯的发言里,并没有给出解决俄乌战争问题的具体方案或者停战计划这类的任何信息。
这一举动的意思很明显,潜台词是说这是美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谈判,没必要和你们欧盟国家解释什么。
他只是暗示,美俄双方在接触密切有可能达成和谈,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意味着美国在这件事上把北约其他伙伴排除在外了。
那么同样为这场战争付出很大代价的欧盟二十七国,就妥妥的成了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美国这种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而这样的结果让欧洲很难就这么咽下这口气。
对于甩开欧洲,美俄单独接触的做法,欧洲各国也没有打算就这么轻描淡写的略过,对欧盟的无理指责更不接受。
德国现任总理朔尔茨直接表达了不满,其他欧洲国家领导人对于美国单方面与俄罗斯就乌克兰的谈判也反映强烈。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主席默茨强调,欧洲必须参与结束乌克兰战争的谈判。
芬兰总统斯图布说:“没有欧洲人,我们无法就乌克兰的未来或欧洲安全结构进行讨论或谈判。但欧洲需要团结起来,少说多做。”
而俄乌战争的当事人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绝不会接受在没有我们参与的情况下,背着我们达成的交易。”
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的话则很理性,因为他深谙国际政治的本质,就是没有实力支撑的提议只是聒噪,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他说:“如果欧洲想参与美国主导的谈判,就必须提出确保乌克兰和平的良好建议;如果欧洲人想要有发言权,那就让自己具有影响力”。
这次会议撕开了欧美之间“密切关系”的遮羞布,在利益面前美国的背信弃义并不少见,但是这一次欧洲并不想唯命是从了。
三、乱局之下,德国极右势力再次崛起在这次会议中除了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外,还有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就是德国右翼的再次崛起,而且这一势头还蔓延到法国和意大利。
在马德里的“欧洲爱国者”峰会上,法德意极右翼头目已经拿下了86个议席。
意大利联盟党领袖萨尔维尼公布的民调曲线反映出目前反欧盟情绪在27个成员国平均上涨到43%。
在当今全球政治经济舞台上,德国极右翼的再次崛起,注定会影响整个欧洲甚至全球的国际秩序。
德国近年来的经济走入困境,民众在政治选择方面极端倾斜,也是为了能够迅速改变现状,右翼的选择党抓住了这个好机会乘势而上。
目前德国的民众对极右势力选择党的支持率快速上升,如果德国大选后他们顺利执政,整个欧洲必将迎来大变局。
结语一场会议、多国元首的发言、各种价值观的碰撞,可以预见单极世界在渐渐崩塌,多极世界开始重构全球格局。
中美贸易战已经拉开大幕,中欧之间关系将面临全新的挑战,中、美、俄、欧四大势力将怎样重新排列组合还未可知。
未来的道路充满了变数,怎样选择一条符合国家利益的道路,各国需要拿出智慧和果决,把握时机走上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