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评分8.8,《破·地狱》送先人往生,度生人摆脱执念

乐枫电影 2024-12-13 10:49:32

最近,港片《破·地狱》火得不得了,不仅在香港连破票房纪录,还在豆瓣拿下了8.8的高分。这是一部把“生死难题”拍到骨子里的电影,故事荒诞,情节震撼,尺度更是让人直呼“胆子太大”。听说它取材于香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破地狱”,还结合了古老的“目连救母”传说。光是这题材,就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

电影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说它直击内心深处?一起看看,破地狱的究竟是亡者的执念,还是生者的痛苦?

电影的名字听着就神秘,什么叫“破地狱”?其实这是香港传统民俗,来源于佛教传说“目连救母”。话说释迦牟尼的弟子目连,看到亡母堕入地狱受苦,于是用禅杖打破地狱之门,解救母亲重入轮回。这不仅是对亡者的超度,也是对生者遗憾和执念的一种解脱。

电影以此为灵感,展开了一场现代版的“破地狱”。文哥代表传统,他认为所有的仪式都是为死者服务,亡者入轮回才是重中之重。而道生则更关注生者,他相信活着的人也需要“破地狱”,挣脱执念才能继续前行。这种新旧观念的碰撞,贯穿了整部电影的始终。

电影里的每个角色,似乎都被困在自己的“地狱”里。说是拍亡者的超度仪式,但片中真正要救赎的,其实是活着的人。

道生是个葬礼策划师,天天跟死亡打交道,耳濡目染的全是生离死别。他不想让自己未出生的孩子来到这个“苦难的世界”,怕孩子将来又要扛起赡养老人的大山。他在挣扎,害怕生命本身就是一种倒计时。

文哥活在“道统”里,觉得女子阴气重,不能破地狱。他一辈子都在传承祖师爷的规矩,却从没想过,这些规矩是否还适合今天。他和女儿文玥关系冷淡,父女之间的隔阂,像一堵墙,怎么也拆不掉。

文玥崇拜父亲,却忍受不了他一次次的冷漠。她从小渴望父爱,却始终得不到回应。影片最后,她跳过火堆为父亲破地狱,这不仅是对传统观念的反叛,也是她自己的觉醒。

那个坚持把儿子遗体做成木乃伊的“疯女人”,表面看是荒唐,但细想却让人心酸。她的执念是复活孩子,哪怕希望再渺茫,也不愿放手。

电影最震撼的地方,是它敢于直面死亡的真实场景。片中不仅有骷髅头和尸体,还有给逝者净身、穿衣、化妆的细节展示。尤其是小孩尸水的情节,直接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残酷。

这种直白,不是为了猎奇,而是为了让观众尊重生命、敬畏死亡。它让人意识到,死亡并不是故事的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正如片中所说,生者也需要破地狱,活着的人更需要救赎。

影片不仅仅关注死亡,更挑战了很多传统观念。比如文哥认为女子不能破地狱,认为月经污秽。这些偏见,其实是封建礼教留给我们的枷锁。文玥在最后的仪式中,用自己的行动打破了这些禁锢,让人感受到女性力量的觉醒。

还有文哥和文玥的父女关系,也触动了无数观众的内心。很多东亚家庭都有类似的问题,爱在心里,却总是隔着千山万水。电影通过这对父女的关系,呼吁观众学会直面情感,用真诚代替冷漠。

近年来,总有人说“港片已死”。但《破·地狱》的出现,给了这种论调一个响亮的耳光。这部电影无论是故事深度,还是情感厚度,都足以称得上是一部华语佳作。它用大胆的题材和真诚的表达,让观众看到港片并没有被时代抛弃,而是在新的领域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黄子华手捧骷髅头开场,小孩尸水的细节处理,荒诞与深刻并存的情节,这些都证明了港片依然有无限可能。

电影的主题不只是破地狱,而是超越了生死,探讨人类的执念与和解。它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地狱——有的是对过去的执念,有的是对未来的恐惧。但无论怎样,唯有放下执念,才能真正解脱。

《破·地狱》不仅让我们重新思考死亡,也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看完这部电影,你会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能否活得坦然。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执念需要打破?不妨从今天开始,试着为自己“破地狱”。

0 阅读: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