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什么是幸福这个话题已经不是什么陌生话题,我们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却很少有人能够深刻真切并长久地感受幸福。
生活总是遵循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幸福生活之所以会被众人追捧,最大的原因就是它足够难得。有人说幸福是花不完的钱,也有人说幸福是健康长寿,关于幸福的定义并没有具体标准,能够衡量幸福的除了别人的嘴还有自己的内心。别人口中的吹捧和羡慕着实能让当事人感受到幸福,但生活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人生的幸或不幸皆取决于当事人的内心。《道德经》讲平衡之道,用心理学上的话来说就是心理平衡,人只有感到心理平衡才能真正感受到幸福。关于幸福,它既不是物质富有也不是生命长度而是心理平衡,这个道理早明白早好。
作者东野圭吾曾在访谈中说道:“人性的独白、社会的炎凉,这些是人类永远需要关注的命题。”很多事情我们必须面对,谁都有压力,有的人将压力化作动力寻找情感上的平衡,有的人则不断积累压力,最终将自己压得喘不过气。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压力过大是因为缺乏共情力,不能理解别人的难处就很难在生活中找寻到心理的平衡点。人一旦心理失衡,就会悲观、暴躁、偏激、痛苦。这些糟糕的情绪与幸福感毫无关系,那些不幸之人则长期生活在这些情绪之中。幸福不是生命的恩赐,而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只有认真对待,积极生活,才能清晰地体会到幸福。
人性天生爱攀比,无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在什么阶层,攀比都是难以避免的事情,只不过有的人同别人比,有的人同自己比。有句俗话这么说:货比货得扔,人比人不能活。描述的就是那些同别人比较者的真实心理,要知道自古以来这个社会都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存在,若非要比,结局只会让自己闹心。智者早就看清现实,所以他们的比较不与别人只同自己,只要看到自己在进步,就心满意足,这种行为不是不上进,而是一种心理平衡术。人只有先平衡了自己的内心,才能平衡整个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