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不断的俄乌冲突背景下,当地时间3月24日,美俄两国再次于沙特首都利雅德举行会谈。
这次会谈标志着自特朗普上台并宣布全面推动俄乌冲突停火以来,美俄双方的第二次在沙特首都的高层对话,旨在寻求和平解决方案并推动冲突缓解。
超12小时,美俄终于谈完了
俄乌冲突已经持续多年,许多国家都在为和平解决方案焦急等待。
这一次,美俄再次在沙特首都利雅得举行了会谈,尽管会后的发言让外界有些难以捉摸。
美国方面,白宫的态度相当乐观,表示谈判进展迅速,很快就能带来好消息,给人一种这事很快就能解决的感觉。
与美国的乐观形成对比的是,俄罗斯方面的言辞却显得更加谨慎。
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委员会主席卡拉辛形容此次会谈为“有趣、艰难但颇具建设性”,他的话反倒是给人一种虽然进展缓慢,但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正面成果。
这种差异化的表态,也能看出来双方在会谈中存在的不同期待。
这次会谈持续了长达12小时,比上次在利雅得的会谈时间更长,且内容更为复杂。
尽管双方都未透露详细的会谈内容,但从会后声明中可以看出,双方至少在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和结束战争上达成了共识。
其实,美俄之间的会谈不仅仅是为了停火或解决当前的冲突,更深层次的目的在于在俄乌冲突结束后争取更多的地缘政治利益。
俄罗斯所说的“有趣、艰难但颇具建设性”,可能暗示着双方在一些新兴领域或问题上达成了共识。
美国方面的乐观态度,可能与特朗普政府推崇的“赢学”思维有很大关系。
在特朗普的领导下,美国政府往往会把任何有利于美国的成果夸大宣传,甚至将其塑造为“美国的胜利”。
这次美俄会谈即便仅仅是达成了一个模糊的“未来可能会有好处”的共识,白宫也会大肆宣扬,以便塑造出一种“和平即将到来”的氛围,从而让特朗普及其政府显得更加“强大”和“成功”。
不过,参与这场会谈的各方并不都是能从中获益,尤其是欧盟。
在这场至关重要的对话中,欧盟不仅没有被提前通知,甚至连参与机会都没有,显然在美俄之间的博弈中被边缘化了。
过去,欧盟一直是俄乌冲突中的一个重要玩家,尤其是在制裁和调解方面,但这次却彻底被排除在外。
从另一个角度看,美国在美俄会谈前一天还特意会见了乌克兰代表,虽然乌克兰并未真正参与到美俄的对话中,但至少在面子上、象征意义上得到了一些尊重。
相比之下,欧盟的处境就显得尤为尴尬。
连乌克兰的象征性地位都没有,欧盟在俄乌冲突中的影响力和地位几乎被彻底忽视。
欧盟不仅没能参与此次会谈,甚至连一丝象征性的关注都没有得到。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美俄会谈“取得建设性进展”后,美国知名的《时代周刊》竟然以“终局”作为封面标题,配上泽连斯基的头像。
尽管泽连斯基为了延续自己的政治生命和争取国家利益,四处奔走、在战场上和舆论上努力制造冲突,试图阻止美俄的谈判并让战争继续下去。
但他个人的努力在全球政治的大棋局面前,似乎无力回天。
回想2022年,当俄罗斯的坦克开进乌克兰时,泽连斯基穿着标志性的军绿色T恤,坚定地站在镜头前喊道:“我在这儿,我不跑!”
这一幕迅速赢得了西方世界的广泛赞誉与支持,西方国家纷纷提供大量的军事援助、资金和武器,助力乌克兰将俄罗斯原本计划中的“闪电战”拖延成了持久战。
西方的支持几乎成了乌克兰抵抗的生命线。
如今,三年过去了,战线依然僵持不下,乌克兰丧失了五分之一的领土,经济陷入崩溃的边缘,所有一切几乎都依赖西方的持续援助才能维持下去。
随着特朗普上台后,美国的对乌政策发生了显著转变。
泽连斯基从最初的“英雄”形象逐渐变成了“麻烦制造者”,被逐步排除在美俄会谈的桌外。
他曾经是西方的宠儿,如今却被冷落在国际政治的大潮中。
美国和俄罗斯这对老冤家,在拜登时期几乎是完全断了联系,但特朗普上台后,却迅速恢复了沟通,甚至在背后进行了长达12小时的密谈。
特朗普在会后公开表示,与普京的对话非常顺利,和平协议的框架已经搭建完成,称“这场血腥的战争很快就能停下来”。
可是,在这场密谈中,乌克兰和泽连斯基完全被抛在了背后。
“大国博弈,小国买单”这句话在泽连斯基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为乌克兰的领导人,泽连斯基被迫在大国博弈的夹缝中挣扎,寻求欧洲的支持,但面对真正的危机时,欧洲的态度却表现出强烈的犹豫和退缩。
尽管欧洲各国对美俄之间的密谈表达了强烈的不满,特别是法国总统马克龙公开宣称“美国不再是我们盟友”,德国总理朔尔茨也喊出了“欧洲得自己站出来”的口号。
但这些充满愤怒的口头抗议,却无法改变欧洲在军事和经济上对美国的深厚依赖,亦无法阻止美俄主导下的新地缘政治格局的形成。
面对美国的压力和俄罗斯的威胁,欧洲只能在舆论上反抗,在实际行动上却无力改变局面。
曾经慷慨解囊的美国,如今却对乌克兰的求援冷漠以对,甚至公开批评泽连斯基“不知感恩”以及“不配当总统”。
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泽连斯基几乎无路可走,只能口头强硬以保住最后一点尊严。
他不断强调“没有美国的安全保障,就不是真正的保障”,可这些话在已经达成默契的美俄之间,显得异常苍白无力。
特朗普政府的“美国优先”政策,在这场俄乌冲突的处理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对特朗普来说,结束这场战争不过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政治筹码,他的真正目标并不在乎乌克兰的命运,而是在于通过与俄罗斯的谈判获取最大的战略利益。
特别是乌克兰丰富的稀土矿和能源资源,一直是特朗普心心念念的目标。
早在之前,他就曾试图通过要求泽连斯基交出这些资源来换取美国的支持,但遭到了泽连斯基的拒绝。
如今,特朗普绕过乌克兰政府,直接与普京进行谈判,探讨如何瓜分这些重要资源,这一举动彻底暴露了特朗普的真实意图。
美俄的密谈表面上看似为了终结俄乌冲突、实现和平,但实际上却是一场在牺牲乌克兰利益的基础上进行的利益交换。
泽连斯基被逼入绝境,乌克兰在这场博弈中几乎无力反抗,而欧洲在谈判中被彻底边缘化,无法在关键时刻为乌克兰争取更多的支持。
《时代周刊》将泽连斯基的“终局”作为封面,或许不仅仅是指他个人的政治命运,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乌克兰未来的命运。
即使战争得以结束,乌克兰仍然将面临领土损失、经济崩溃和政治动荡等诸多困境,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挑战。
参考信源
北京青年报,2025-03-25,《超12小时,美俄终于谈完了,结果今日公布!美乌接着谈,特朗普:矿产协议快签了》
参考消息,2025-03-25,《俄方代表:俄美谈判“有趣、艰难但颇具建设性”》
澎湃新闻,2025-03-19,《特朗普称与普京通话“非常好且富有成效”,希望结束俄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