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105国道唐口村路段,一位老太太正在过马路,突 然一辆轿车快速行驶而来,老太太躲闪不及时,被撞倒在地,涉事司机当场逃逸。
后来警方接到报案来到现场,看到两车道的分界线上有一滩血迹,事故中受伤的老人,这一年里已经66岁了,所幸被撞的地方离他儿子工作的工厂不远,在路人帮助下联系到了儿子,并被及时送往医院。
但是,在三小时后,医生从急救室里面出来,向家属宣布了老人胸部出血严重,后抢救无效而去世的消息。
在现场勘察的警方发现,老人被撞的地点,有不少从肇事车上散落的遗留物,比如前保险杠,标志牌等等,其中比较显眼的就是一个五菱之光汽车的标志。后来警方调取了当地的监控录像,锁定了肇事车是一辆银灰色的五菱之光面包车。
可惜的是,事故地点缺少照明的路灯,在监控着看不清更多关于肇事车的信息。警方自调查案件开始,就守在监控录像前寻找线索,不过还是没能从录像中分辨出肇事车辆的号码牌。
由于在当地这款汽车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很高,在后续的走访调查中,警方带着证物来到了当地五菱之光汽车的销售处,根据销售处的人员证词,警方找到的汽车标志属于老款的,这款车的销售量很大,在去年就卖出了近万辆,这还不包括二手市场的销售额。
从销售处还是很难找到线索的,后续负责跟踪报道的记者来到事故发生地,能够清楚的感受到,这种银灰色的面包车在路上接连不断,这样找肇事车无异于大海捞针。之后警方开始转战当地的汽车维修厂,不过依旧没有多少线索。
为此警方连夜开始部署,觉得肇事车辆应该还没有驶离济宁市,于是在各个出口站设卡,对于肇事者可能落脚的地方都进行了细致的走访。
事发的第二天早上,一位姓马的年轻人来到了当地的交警大队,马先生倒不是目击到了车祸,只是在出事的时间里,也驾车在那条路行驶,直到遇到一位男性,他请求马先生捎他一路,据那位不知名男子叙述,在遇到马先生之前,他在火车站附近坐了一辆“黑车”,在路上发生了车祸,“黑车”司机把他轰下车就开车跑了。那位男子坐的“黑车”恰好是警方寻找的银灰色五菱之光相同类型的车辆。
庆幸的是,这个坐“黑车”的男子记下了这辆车的车牌号,而且还看到了司机的脸,据目击者描述,这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带了一副眼镜。一开始马先生和这个乘客聊天时没有太注意他说的话,直到他得知了有一位老人被撞的消息,与乘客所说的话很相似,于是先来到老人的儿子小杨家,对上了信息后,来到了交警队,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得知了肇事车的车牌号,以及肇事司机的大致样貌,警方立马赶到了车管所,进行调查。结果却是这个车牌号与登记的车辆信息不符,通过车牌号调查这条线就中断了。
对此,警方开始按照马先生提供的另一条线索开始排查,重点调查火车站附近,有没有开这样银灰色五菱之光的“黑车”司机,与之前查上万辆车的规模不同,这次重点关注的车辆只有二十多辆。
之后根据调查,警方把目光集中到一个姓吕的黑车司机,只有这个人的车在最近有维修过的痕迹,对上了之前在路上找到汽车遗留物的信息。
几天后,警方传唤了吕某,面对警方的盘问,吕某承认了自己的逃逸行为。不过吕某的车牌号与肇事车的持牌号不同,根据警方的观察,吕某已经五十多岁了,而马先生的供词中,肇事者是三十岁左右的年纪,按道理马先生的乘客不会看错,为什么会出现证词细节对不上的情况呢?
在后续的审问中,警方也确认了吕某就是肇事司机,当问到吕某是如何摆脱警方这几天的搜查时,吕某说他先坐上了一辆大巴车,去济南买了因车祸导致的车上掉落的配件,回家后修好了自己损坏的车辆,掩盖了车上的痕迹,第二天又开始在火车站附近接客。
最后在群众和警方的通力合作下,这起案件最后告破了,吕某最后被检察机关以交通肇事罪批捕。
真相大白的同时,小杨家也开始给老人准备丧事,事情本该到此结束。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两个月后,当时提供线索的马先生,将小杨一家告上了法庭,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事呢?根据马先生所说,在案件发生的第二天,他就在村口看到了小杨一家贴出的“重金悬赏”,在上面清晰的描述了案件的细节,在结尾处承诺会给提供线索,且能帮助破案的人20万的赏金。
等到案子结束后,小杨没有支付赏金,而且总是在逃避马先生,始终没有个说法,这让马先生很气愤。后来才知道马先生也是做生意的人,经济条件不差,和小杨也有五六年的交情了,之前也常常见过事故中去世的小杨的母亲,见面也打招呼。
对于老人的去世,马先生很难过,想到这些年的交情,在办理老人丧事时,他还按照当地的风俗,给杨家送去了礼金。
但是已经两个月过去了,马先生想找小杨兑现悬赏广告的承诺,小杨却不再提及,根据杨先生所说,要是没有破案,这个线索就没有价值,且马先生给出的线索,与警方调查的真相存在差别,按照马先生的线索是没办法破案的。
而且小杨的做法也是无可奈何之举,母亲去世,家里人都很悲痛,为了尽快找到真相,才会在大街小巷处贴出悬赏广告,还发动了家里的亲戚,朋友,工厂的员工,大约有一百多人去寻找线索。
小杨觉得马先生提供的线索对最后的破案没有太大用处,他也说自己倒不是缺这个钱,如果觉得心中有愧,自然会找马先生去私下协商这件事,但是自己觉得没有愧对马先生,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他也说要请马先生吃一顿饭,在饭桌上会给一些钱表达自己的心意,不过两人始终没有谈拢。
马先生说,小杨请他吃饭,他也去了,但是小杨只愿意给他5000元,这让马先生觉得对方看不起他,不想兑现20万元的承诺,对于小杨说的,一激动才写了20万元的悬赏,后面又不想认账的表现表示很不能理解,于是愤然离席。
随后马先生就把小杨告上了法庭,看到平时都是乡里乡亲的,最后因为这点误会就把自己告上法庭,杨家表示难以接受,觉得马先生这就是变相勒索。
而马先生则是说,自己最早并不是为了钱,但是小杨既然公开承诺悬赏,最后没有兑现,就是不讲信用,他觉得自己最开始就没有得到杨家人的尊重,心中有气,最后也开始寻求律师的帮助。律师认为马先生完成了悬赏中所描述的行为,提供的线索也很好的帮助警方破解了案件。
在这场纠纷中,同村的村民更多的站杨家,他们觉得事发突然,家人也很难受,情急之下写出了这个数额的悬赏,更多的是无奈,这么大的数额也不是寻常人家能够拿出来的,更不用说杨家既要办丧事,又要花钱给杨父看病,拿不出那么多也是情有可原的。
参与此案的律师却表示,虽然理解杨家人在事情紧急时的做法,但是杨家在出示悬赏广告时,完全是出于自愿的,没有受到胁迫,他们对于这个数字是确定的,在经济承受能力内,悬赏中表达的意思就是杨家人为了破案,为了找到凶手,是不在乎金钱的。
在调解中,舆论却总是把方向转到马先生爱财这方面,这让他进退两难。马先生始终觉得自己有充分的法律依据,如果杨家表现诚意,自己也不是不能接受法院给出的调解建议。
但是杨家却不接受法院的调解,他们还是坚持给5000元,认为这只是心意而已,数额是无所谓的。他们觉得马先生不理解自己家的意思,就想顺竿爬,就想要钱而已。
可能杨家人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个悬赏广告的重要性,觉得只是为了线索而发,没有考虑其中的法律效应,也没有考虑到不兑现承诺是一件不诚实守信的事,他们的本意可能只是意思意思,自己只要表达了心意就足够了,丝毫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至始至终都没有想履行承诺。
一个悬赏广告让两个本来有走动的家庭,现在变得水火不容,从法律上来讲,悬赏广告的性质与当前的合同一样,只要达到悬赏中约定的事情,就要实现悬赏中的承诺。
诚实守信其实是我们当前商品经济条件下的一个基本道德原则。悬赏中写的重金,就一定要体现重金的含义,不兑现的话,就会让人觉得你不讲信用,不诚实。
如果只是在困难的时候,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给人家许诺,最后表现的是在画大饼,还要求别人要有道德标准,这样的双标其实违背了履约精神。
不过从民事法律关系来说,更看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他拥有处分权,大家相互理解难处后,就可以进行调解,数额是可以商量着来的。所以这个纠纷的解决重点在于,杨家人的诚心能否被马先生接受。
抛开这件案子不谈,从案发地是山东济南,就能联想到春秋时期孔子的故事,孔子有个学生救了一个人,被救的人拿出了一头牛来答谢学生,有的人就说,救人是一件高尚的事情,为了表现人性的高尚,不应该收回报,孔子说,应该收下,这个行为会促使更多的人在未来去做好事。
从这个故事能够看出我们老祖宗的智慧,孔子在千年前就洞悉了人性的复杂,人们都是趋利避害的,大多数人都是随波逐流的,有利的事情人人都会去抢着做,只有从人性出发才能更好的导人向善,引导更多的人去自发的帮助其他人。
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不管是否有回报都应该去帮助他们,君子论心不论迹,论迹则无完人,我们要有帮助别人的心,对于被人的回报,心安理得的收下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