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朝鲜悄悄删掉了庆祝中朝建交75周年的专栏,却留下了关于俄罗斯贺电的报道。这一举动,在外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韩国媒体更是火力全开,炒作“中朝关系降温”,甚至说朝鲜正在靠向俄罗斯,远离中国。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另有隐情?
朝鲜最近的行为确实耐人寻味。一边是高调宣传和俄罗斯的合作,另一边是对中国似乎变得“冷淡”,让不少人觉得,这对曾经被称为“鲜血凝成的友谊”的关系,似乎出了问题。但深挖一下就会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朝鲜的举动更多是一种“面子上的冷漠”,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疏远。历史根基和现实利益,都让中朝关系不可能轻易生变。
从最近一年的外交表现看,朝鲜越来越喜欢搞多边合作。这几年它频繁地与伊朗、叙利亚等国互动,似乎想要从传统的中俄“双腿走路”模式,扩展到多条腿走路。2023年,朝鲜更是积极参加一些国际会议,比如与发展中国家联合会的合作会议,与多国展开对话。
可以说,朝鲜现在不像过去那样“一棵树上吊死”,而是尽可能多交朋友,为自己谋出路。
为什么朝鲜要这么做?答案很简单——生存压力。国际制裁让朝鲜长期处于经济和政治上的孤立状态,它需要通过更多的外交手段打破僵局。中俄当然是“老朋友”,但朝鲜显然明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不保险,尤其是在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的时候,只有多搞合作才能避免被一方牵制。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点是朝鲜和俄罗斯的关系。最近,朝鲜和俄罗斯签署了一份《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外界普遍解读为这两国正在加强军事和技术合作。比如,有传闻说朝鲜可能通过这次合作获取俄罗斯的卫星技术,甚至还有核潜艇技术。
其实,这一切看起来挺唬人,但也有点夸大其词。朝鲜确实需要先进的军事技术,比如军事卫星和导弹小型化技术,而俄罗斯恰好能提供这些。特别是在俄罗斯因乌克兰战争受到西方制裁、需要盟友的时候,双方一拍即合。但换个角度看,这种合作更像是一场互相利用的交易,而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绑定。俄罗斯的支持毕竟有局限,自己都捉襟见肘,能给朝鲜多少还要打个问号。
不过,不管怎么说,这样的合作确实让邻国韩国感到不安。韩国媒体多次报道朝鲜可能因此获得更先进的武器技术,比如能射得更远的新型洲际导弹,还有更高精度的核武器投放能力。
可以想象,如果这些猜测成真,半岛的紧张局势会进一步加剧。对韩国来说,这就像睡觉时突然听见屋顶有响动,怎么能不警觉呢?
很多人看到朝鲜删除庆祝中朝建交的专栏,就觉得中朝关系“凉了”。但实际上,这种表面上的冷淡掩盖不了两国关系的深厚基础。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国的贸易往来。数据显示,2023年下半年,中朝边境贸易额同比增长了30%。这说明,朝鲜对中国经济支持的依赖并没有改变。无论是粮食、能源,还是基础建设物资,中国一直是朝鲜经济的重要后盾。
更别说中朝之间还有《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样的历史性条款。这份条约的核心内容就是两国之间的合作和互助,不论国际风云怎么变,这种条约上的承诺是不会轻易撕毁的。
再说,中朝关系低调一点未必不是好事。毕竟朝鲜和中国都很清楚,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外界对中朝关系的“放大镜式”解读只会增加额外麻烦。表面上“冷处理”,实际上“照样办事”,可能更符合双方的利益。
对韩国来说,朝鲜最近的这些动作无疑加重了它的安全焦虑。特别是俄朝的“走近”,让韩国很难不去想最坏的结果。韩国媒体热炒“中朝关系冷淡”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试图突出朝鲜的“危险性”,从而给美日韩联盟的紧密合作找到更多的理由。
不过,也有人指出,韩国在这个问题上的反应有些过激。朝鲜和俄罗斯的合作固然值得警惕,但这并不意味着朝鲜真的要和中国“断交”。更大的可能是,朝鲜在中俄之间搞平衡,既不想失去中国的支持,又要趁俄罗斯的困境捞点好处。这种左右逢源的做法,并不稀奇。
无论朝鲜怎么调整外交策略,中国的角色始终不可替代。在半岛问题上,中国扮演的不仅是朝鲜的经济支持者,更是地区和平的推动者。比如,在联合国会议上,中国多次提出“冻结换和平”的方案:让朝鲜暂停核试验,美日韩则减少军事演习,这样双方都能喘口气,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对于朝鲜来说,中国不仅是它的最大经济伙伴,也是它在国际社会上的一把保护伞。没有中国的支持,朝鲜的国际处境会更加困难。正因如此,外界猜测中朝关系“破裂”,更多是捕风捉影。
总结来看,朝鲜删掉庆祝中朝建交的专栏,更多是一种表面上的姿态调整,而非关系的真正恶化。中朝关系根基深厚,外界的解读往往带着主观情绪。无论是朝鲜和俄罗斯的走近,还是韩国媒体的渲染,都不能改变这样一个事实:在半岛局势中,中国仍然是最重要的平衡力量。而朝鲜,依然需要中国的支持,这一点不会轻易改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