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是重温《雍正王朝》后的个人感受,欢迎您来指点!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仿佛是站在上帝之角的那个男人,什么事情都能提前布局。
雍正继位当晚,原本他的小命岌岌可危,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获得一线生机。

到这里,许多观众或许都认为邬思道的小命安全了,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答案是否定的,剧中有这样一段情节,很明显地揭露该真相......
01
话说,年羹尧西北大捷之后,雍正开始实行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两大政策。
政策到底实施的如何?雍正带着一行人南巡视察工作,第一站便是田文静管理的河南。
两人见面后先是一番寒暄,随后雍正便提出要见邬思道。
不是说来视察工作吗?怎么又要见邬思道呢?田文静不明所以,却也如实禀报:
老邬已经走了!
田文静这句话说得对,却也不对?
邬思道确实离开了,不过他不是“走的”,而是逃的,逃得还很着急。
邬思道曾为田文静办过两件事情,一是除掉山西巡抚诺敏这个贪官,二是替田文静给年羹尧送粮并解决西北战事。
这两件事情让田文静很看重邬思道,还开出年薪8000两的高工资,就这样两人成了同僚。
很长时间,邬思道都没提起工资的事情,老板给多少他就拿多少,即便提了也是适可而止。
但得知雍正南巡要来河南,他却一改之前的态度,坚决要问田文静要工资。
田文静不厌其烦,最终给邬思道结了账,顺便把解雇了:
罢了罢了,你这条鱼太大,我养不活。来人,带他到账房去,从昨天那五千两银子里付四千两给他,然后打发他走。
只拿钱并非邬思道的目的,随即反问田文静:
这可是你叫我走的。

田文静哪里知道邬思道心里的小九九,默认这种说法。
邬思道如蒙大赦,急忙回到家,告诉老婆如月收拾收拾东西马上走。
如月本想收拾一下行囊,邬思道却说:
“只带一个,马上就走。”
如月反问:
“眼看天就要黑了,明天走不行吗?”
邬思道是这样说的:
“得马上走,明儿就来不及了。”

一向稳重的邬思道为何如此急迫,原因就是雍正要来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邬思道刚走不久雍正就来了,还想要召见他,就有了上面提到的一幕。
02
都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邬思道与雍正可比朋友要亲,为何不愿与之相见?
当年,十三爷送别邬思道时,后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与平常人交往,共享乐易,共患难难。与天子交,共患难易,共享乐难啊。
由此可见,在邬思道眼里,雍正此次召见自己并非简单叙旧,很可能会要了自己的小命。
当年邬思道之所以能逃命,一方面是把自己故意放在雍正眼皮子底下(半隐),另一方面是表明自己还有用。
雍正也知道,自己刚继位的确有用得着邬思道的,杀了他弊大于利,干脆就放着以备不时之需。
今时不同往日,天下大定、百废待兴,邬思道也就没那么重要了。
而且,他还掌握着雍正当年所有的腌臜秘密,让这样一个人活着,任谁都寝食难安。
退一步来说,邬思道是一个阴谋论者,雍正即便不杀他,但找他也准没好事。
不妨回看一下当时的情况,西北军事虽已经解决,但年羹尧的问题却尾大不掉。
拥兵自重、结党营私,这显然是皇帝不愿看到的。
此次找邬思道,很有可能是想请教一个点子,如何处理年羹尧。
邬思道何等聪明,他与年羹尧算是同类人,年羹尧要是被杀,他的死期还会远吗?

基于以上种种,邬思道明白,无论如何都不能与雍正见这一面。
不仅不能见,还得赶快跑,跑慢一点都不行,慢了就得死。
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
得知邬思道跑了,雍正的眼珠子提溜乱转,可见脑袋里没憋什么好东西。
再一想,走了就走了,或许是最好的结局。
邬思道懂雍正,雍正又何尝不懂邬思道。
无言的离别,胜似有言的告别,自此两人再也没见过面。
03
这样的事情又何止发生在邬思道身上,李卫也做过。
明知雍正要南巡,明知道他已经来到河南,身为江苏一把手的李卫去包二奶、逛青楼。
结果,被雍正当场抓住,还看了一场小翠、李卫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戏。
李卫是何等精明,为何偏偏要在这个时候去逛青楼呢?答案只有一个——自污。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没有缺点的手下不是好手下!
当领导觉得你完美无瑕时,其实距离跌落神坛不远了。
只有让老板觉得“你在他的掌握之中,你难成大器”,他才会对你放心。
因此,雍正虽然当场抓住李卫个人风气不正,还怒骂:
胸无大志
但在后期,雍正却想要把两江地区都交给他,可见李卫那一次自污效果很好。

这便是雍正,一个猜忌心狠强的人。
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欢迎在文章的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