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年过去了,印度人一直为输掉那场边境战争而耿耿于怀。
想当年刚打完败仗,尼赫鲁就公开表示,现代的世界不会再有弱国的位置。
对于那场失败,印度各界多年来也一直在反思。曾经一个叫特贾斯·帕特尔的印度专栏作家,专门总结过印度失败的几个原因。
在这位印度人看来,当年的尼赫鲁以及国防部长梅农,过度自信错估了形势,才导致了后面的惨败。除此之外,掌管情报部门的穆里克也该负主要责任。
认为中国不会进攻
上世纪50年代起,在尼赫鲁的推动下,印度一直在边境地区推动所谓的“前进政策”。顾名思义,就是向中国的领土“前进”。
印度政府高层推出了政策,然后命令军队执行,原本有争议的地区,我国一直在呼吁通过协商来处理,印度不为所动,军队一直在争议地区设置哨所。
印度把界线一直向我国的一方推动,甚至很多军队哨所,都设置到了我边防军队的后方。
面对这样的情况,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反对,然而在上世纪50年代的印度高层,却弥漫着一股迷之自信。
尼赫鲁和其他高官都认为,即使印度持续推进,中国除了抗议,也不敢把印度怎么样。
印度认为中国不会主动发起进攻。彼时国际上的两大阵营——美国和苏联,都想把印度拉到己方阵营里。
正是因为这种大的国际背景,才让印度产生了一种“奇货可居”的感觉。尼赫鲁觉得,中国当真要采取进攻措施的话,美国还有苏联肯定不会坐视不管。
这种对国际形势的错误估计,又进一步让印度低估了中国的实力以及进攻的决心。
低估了解放军的实力
还在上世纪90年代,印度官方就发布过关于1962年战争的报告。印度人在报告中提到,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军队的强大,而印度高层又任用了多位低估解放军实力的军官。
1961之前,印度陆军总参谋长还比较有自知之明,这个叫蒂迈雅的将军认为,无法想象印度该如何跟中国展开较量,哪怕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也不可能战胜中国。
总参谋长虽然理智,可其他印度高官不这么认为,他们觉得中国刚经历了内战,而且在国际上也很孤立,印度军队可以战胜解放军。
此外,印度军队里的部分军官,也反对尼赫鲁的“前进政策”。但印度高层完全不予理会,相反,凡是那些反对开战的,都被撤销了职务,尼赫鲁任用了一批顺从自己的军官。
这样一来在印度高层,围绕开战就没有任何反对声音了,实际上从1959年到1960年,印度前线的一些军官向高层发出警告,中国军队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是,印度军队高层不予理会。
正是在这种心态的引导下,印度又犯了第三个错误,过分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高估自己的实力
在上世纪90年代发布的报告中,印度承认开战之前,印军根本没有做好战前准备,前线部队的装备良莠不齐。
彼时的印军根本没有山地作战经验。其实自印度独立到与中国开战之前,印度军队没有任何作战经验。
对比之下,解放军是从多年的战争中闯过来的,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全地形作战经验丰富。
其次在武器装备方面,印度认为当时军队的单兵武器陈旧,缺少弹药也缺少合适的火炮。
印度的后勤保障也存在严重问题。前线士兵没有冬装御寒,甚至连鞋都没有。由于印度的公路网没有延伸到边境地区,交通上的不便利,使得随后的补给和保障只能通过空中运输来完成。
这种补给方式杯水车薪,自己的补给跟不上,印度又悲催的发现中国军队补给充分。他们后来才意识到,解放军事前在西藏储备了物资,这使得解放军的后勤比印军有保障。
最后,印度自上而下的指挥系统也存在严重问题。比如在开战后,坐镇新德里的总参谋长下令,让印军去攻打解放军的一个哨所。
印度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区域的解放军处于优势地位,前来进攻的印军无论如何都不能获胜。
此外在基层指挥上,印军在开战后打乱了原来的编制,很多不熟悉情况的军队被派往错误的地方进行作战。这样一来,军队就像是乱窜的没头苍蝇。
总之,印军可以说是完全没做准备,这种混乱的状态,又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即印度的情报部门在战前根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情报系统失误
在军事层面,彼时的印度对解放军的力量、作战方式以及战术等缺乏基本的了解。
印度情报系统的主要信息来源,靠的是美国中情局提供的信息简报,印度驻华使馆也提供了部分信息。此外,一些公开的媒体报道,也是印度掌握信息的来源。
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信息,让印度对中国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战略层面,印度认为当时的中国面临经济危机,同时又跟苏联关系恶化。
所以尼赫鲁错误的得出结论,印度采取进攻态势,中国肯定不会进行强烈回应。而事实恰恰相反,中国果断采取了措施。
至于在军事上,印度情报系统完全不掌握解放军的情况,打败仗就是时间问题了。在失败的最后关头,尼赫鲁又错估了外援。
认为美国会帮忙
开战以后,印军全线溃败。尼赫鲁以及印度空军高层,一度把希望寄托在美国方面。
尼赫鲁给肯尼迪写了两封信,希望美军能支援至少12个空军中队,打击中国的军事基地以及机场。
很显然,尼赫鲁又错估了外部的局势。彼时的美国和苏联,正因为古巴导弹危机而焦头烂额。尼赫鲁的大声求救,美国根本没有放在心上。
就这样,当局势发展到尼赫鲁所形容的“相当绝望”的阶段后,不管有没有外援,印军的失败都是板上钉钉了。
综合上述因素来看,印度当年选择开战,所有情况都是基于错误的信息和判断。没有一个正确的认知,想要打赢战争几乎是不可能的。
当年的印度,用错误和失败,生动诠释了什么叫“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参考资料:
《印度学者反思输掉1962年边境战争原因》 东方网 2007年8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