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耳机算是我接触最早,但是自入最晚的耳机了。原因很简单:当前能力并不足以支撑更高的要求。
看过我之前测评文章的朋友,应该知道我测评过的耳机其实并不算少,骨传导、入耳式、半入耳式、耳夹式、大大小小也有十个了。其中价格几百元到上千元不等。
但头戴式耳机依然不敢涉足,因为我对于头戴式耳机的期待远高于其余类型的耳机。
网吧里面的大块头、索尼经典WF-1000XM4、森海塞尔小馒头等等,其实都体验过很长的时间。但音质差距是众多耳机中非常明显的。
说实话,500元的骨传导耳机和一千元的我不太能感受到差距。但500元的头戴式耳机和一千元的真的能感觉到差距的存在。
要么不买,要么就买好的。
但大家都知道耳机这东西,其实也是个无底洞。只有奥托的预算,可偏偏是开奥迪的心。
但这次,我对售价299的灵野G6下手了。
原因就是:它让我感觉到了这个价位不应有的表现。
请注意这句话不是贬义。
我承认这个选择和今年的消费降级有很大关系,但依然无法掩盖灵野G6的出色。并且这种评价还是在我使用一个月后得出的。
质感可能大多数人看耳机,会先看音质。但我并不这么想。
大家知道两三千元的耳机和两三百元的耳机区别在哪么?实话说,不止是音质。对于新手、外行来说,音质的区别甚至感受不到。毕竟万元之下都是听响声。
我看重质感。质感这个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确确实实存在。
就好像冠希哥穿的破破烂烂在人群里,也能一下子被吸引过去。这个叫气质。
对耳机来说,这个叫质感。当一款耳机从外形和佩戴舒适度上已经让人无法分辨它到底是多少钱时,其质感自不用说。
灵野G6就是这样一款耳机。
它采用的是全包耳蛋白皮+零压记忆海绵,如果细细观察的话,会有那种鸡蛋内层膜的纹理在上面。佩戴上之后,不闷耳,不压耳。
仅凭这两点,就已经秒杀一众300元价位的头戴式耳机了。大家可以看看有多少同价位耳机带上去耳朵像是罩在了麻袋里面。又有多少耳机有强烈压耳感。
折叠式收纳+伸缩支撑+旋转头罩,怎么样这个配方是不是很熟悉?是不是感觉好像在哪见过?
根据我的了解,森海家常采用这种设计。一则是方便收纳、二则是放置更随心。这种细微之处才是足见质感的地方。
音质现在我们再来说回音质。
骨传导耳机适合于运动——音质必然大打折扣
入耳式体积轻小——发声单元体积受限
夹耳式、半入耳式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当我们选择了头戴式耳机时,也就表明我们选择了沉浸感。庞大的体积、极低的便携性,只有沉浸式的体验才能让我们忽略这些缺点。
而灵野G6则是采用了40mm定制蚕丝复合振膜喇叭,发声单元甚至比某些蓝牙耳机的长度都要大。不知道是不是我近期一直在用半入耳式的耳机,突然一听这种头戴式耳机,竟然还有一种震撼的感觉。
我给大家形容一下,就是你感觉四周突然安静了,只有耳机里面的旋律与人声。这种感觉在播放渡口时尤为明显,尤其是开头比较低沉的一段无人声的部分。非常建议大家体验一下这种优质头戴式耳机的沉浸感,完全不是其他类型的耳机所能媲美的。
但并不是说灵野G6就已经完美了。还是想说一点这款耳机的降噪。虽然它自带有ANC双芯智能降噪,深度可以达到48dB,但是对于人声的降噪还是不太给力。这也是所有耳机降噪比较难的一个点,可以降杂音、环境音、但是人声很难降下来。
或许是我的要求过于高了,一款售价299元的耳机,我们也不能要求它各方面都有几千元的品质。
其他我比较看重的两个方面其实已经讲完了。下面说点大家比较在意的。
它没有采用蓝牙5.4技术,而是蓝牙5.3。考虑到头戴式耳机的用途(日常游戏、听歌),连接稳定性还是够用的。并且它内置有游戏模式,一键开启延迟可以低质0.038S.
总续航市场说是可以达到130个小时,但目前来看100个小时应该是有的。因为我使用时经常害怕没电,时不时的会充电。
它还多给了一个插麦,玩游戏组队语音比较舒服,声音拾取收集更加准确。比普通模式要好很多。
小结灵野G6这款耳机,售价并不高,仅仅只有299元。但我想说的是,299元所买的任何类型的耳机,都不能像他一样带给你十足的沉浸感。
同时,非常建议如果想要入手头戴式耳机的朋友,第一款耳机可以选择灵野G6,它能让你对头戴式耳机有所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