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花1亿买航母送祖国,宣布破产的爱国商人,现在怎么样了?

军哥观世界 2024-09-18 18:25:56

2003年,当瓦良格号航母在历经三年多的漫长航行后终于抵达大连港,徐增平站在码头边,心情五味杂陈。

这艘曾经锈迹斑斑的“废铁”,此刻在他眼中却是祖国海军的未来。

然而,在这个值得庆祝的时刻,很少有人知道,这艘航母背后的故事,是一个商人倾尽家财、背负破产风险的艰难历程。

一个契机,改变一生

徐增平从未想过自己会与航母产生联系。

作为香港创律集团的创始人,他的生活原本是商业上的成功与日常的繁忙。

然而,1998年的一个电话,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彼时,乌克兰决定出售瓦良格号航空母舰,而我国当时还没有航母,这对中国海军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机遇。

为了国家的航母梦,徐增平毅然决定以个人名义参与竞购,然而这一步意味着他要承担巨大的风险——资金、谈判、运输,以及面对各国政府的种种刁难。

当他决定出手时,他已经清楚,这不仅是一次商业行动,而是为了祖国的海军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从商人到爱国行动者

与乌克兰谈判的过程中,徐增平很快意识到,作为个人买家,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乌克兰政府的要求苛刻——必须出具5000万美元的存款证明,且必须承诺不将航母用于军事用途。

这对于任何个人而言,都是无法轻松应对的困难。

但徐增平没有退缩。他开始寻找资金,甚至动用了个人和公司几乎全部的财力来达成协议。

1998年,徐增平终于与乌克兰政府达成协议,以1800万美元购得瓦良格号,但这仅仅是个开始。

为了确保航母顺利回国,他还需要解决巨额运输费用,并面对可能的各种国际阻力。

土耳其海峡的难关:破产边缘的艰难时刻

瓦良格号从乌克兰出发的那一刻,徐增平以为自己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但命运并没有那么眷顾他。

当瓦良格号途经土耳其海峡时,土耳其政府突然宣布,以航母体积过大为由,拒绝放行。

更令徐增平震惊的是,土耳其要求支付10亿美元的保证金,才能允许航母通过。

面对如此巨大的难题,徐增平几乎陷入了绝境。

他的公司资金已经耗尽,拖船费和港口费每天都在增长,拖得越久,他的经济压力就越大。

甚至一度,创律集团濒临破产边缘,员工工资难以为继,合作伙伴纷纷撤资。

这个时候,他没有选择放弃,而是继续通过外交渠道与土耳其政府谈判。

经过100多天的交涉,在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的帮助下,土耳其政府最终同意撤销10亿美元的要求,并允许瓦良格号继续航行。

这一刻,徐增平知道,虽然困难重重,但自己终于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回国路上的艰辛:航母带来的荣誉与重担

瓦良格号终于在2003年抵达大连港,但当它停靠港口时,迎接它的是一堆生锈的“废铁”。

对于徐增平而言,这艘航母不仅耗费了他的大量金钱,更几乎让他倾家荡产。

瓦良格号的内部机械设备被乌克兰政府拆除,原本答应提供的设计图纸也缺失了重要部分,航母的状况远比他想象的更糟糕。

然而,看到航母最终到达祖国,徐增平依然感到无比欣慰。

他深知,这艘航母的到来,对于我国的海军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虽然公司因巨额开销濒临破产,但他的内心是满足的,因为这是一次为了国家的伟大冒险。

爱国信念:重振事业后的再次奉献

瓦良格号回国后,徐增平的生活并没有立即好转。

他的公司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员工减少,资金链断裂,甚至在一段时间内,香港的商业圈都在议论他是否能够东山再起。

但徐增平并未因此停下脚步。他坚信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值得的。

在重新投入商业的几年后,徐增平逐渐恢复了元气,并再度在香港打拼出一片天地。

虽然当年的购舰行动几乎让他破产,但他从未后悔过。2013年,徐增平受邀登上已经改名为“辽宁号”的瓦良格号参观。

这一刻,他感受到了一份无与伦比的荣誉。

这艘航母,曾是他无数次在梦中萦绕的存在,而现在,它已成为中国海军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声的爱国行动,成就一段传奇

在如今的中国,航母已经成为我们国家海洋力量的象征。

而在这背后,徐增平的付出无人不知。他并没有选择站在公众面前,而是低调地继续为祖国做着贡献。

他的爱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商业成功上,更体现在为国家的未来默默奉献上。

今天的徐增平,已成为广东国防科技产业促进会的荣誉会长,继续为国防科技领域贡献力量。

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商人如何在困境中重生的传奇,更是一个爱国者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真实写照。

瓦良格号的故事也许已成为历史,但徐增平的精神和爱国情怀,将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而如今的徐增平,已经退休,但作为政协文员,依旧为国家献计献策。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1 阅读:407
评论列表
  • 2024-09-19 09:12

    别洗了,主要还是邵淳,徐只能是个商人

军哥观世界

简介:我长得帅不说,打游戏还很6,简直就是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