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边防16年,他带领新战友首次踏上巡逻路

中国军网 2024-09-05 22:00:16

第一次巡逻

■王梦缘 刘泽康

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倾泻下来,像是给夜晚的戈壁打上了一层柔光。

某哨所宿舍内,一级上士周红飞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侧过身,周红飞看向对面下连不久的4名新战友。他们的胸口随着呼吸轻微起伏,脸庞透着一抹青涩。等天亮后,他就要带领他们前往界碑,完成他们军旅生涯的首次巡逻任务。

曾经,在戈壁滩上睡不着的那些夜晚,周红飞都忍不住想,自己在哨所的每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最近这几天,随着新战友的到来,连队涌入青春的力量。看着他们充满朝气的面庞和对一切都新鲜好奇的模样,周红飞又回忆起自己刚当兵时的情形。20岁时,周红飞从杭州来到这个位于西北边疆的边防连。那时的连队没有信号,也没有暖气,甚至连水都需要定量使用。在这个戈壁滩上,出操、升旗、执勤、打水……固定的时间被固定的事情填满。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适应了哨所的生活,好似突然扎下了根就再也不想离开。

溶溶月光,轻柔如纱,窗子上红柳的影子随风摆动。

月光散去,一丝橘红色的晨光从窗子的缝隙钻进来。周红飞用两只手撑起身体,喝一口水,润一润即将冒烟的喉咙,将被褥整得端正利落。

打开哨所的门,远处天与山相接的地方泛起一抹玫瑰红。“为人民保边疆甘受苦中苦,心向党献青春亦觉甜中甜”,门口的黄色大字反射着光芒。“国旗、描红工具、工兵锹……”周红飞将巡逻要用的物品整齐地摆放在阳光下。

吃过早饭后,周红飞与战友们坐上巡逻车出发。部分路段因山体陡峭车辆无法通行,大家需要徒步4个多小时执行巡逻任务。哨所附近是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没有其他生命的迹象,只有这支巡逻队伍在活动。风沙不断侵袭着官兵裸露在外的皮肤。空阔寂寥中,新兵王定尧听见自己的脚步声很响、传得很远。他突然很想把这声音录下来,发给家人听听。周红飞走在最前面,大口大口地呼吸着。他的脑子里忽然涌现出清晰的一幕:16年前,他第一次踏上这条路。那天,戈壁滩上的太阳真白真亮,与杭州的感觉不一样,像澄蓝天空上的一个银盘。16年过去了,这片戈壁和阳光依旧如此。

“指导员,太热了,还有多久能到啊?”新兵谭观成忍不住开口问道。他佝偻着身体,弯腰坐在一堆大石头旁。身体里的水分随着热气一点点弥散在空气中,他的脑袋开始发蒙。指导员霍奇喘着粗气说:“过一会儿我们会路过建站时先辈们开凿的那口井,那里可以休息。”

抵达井边,大石头带给大家一丝阴凉。霍奇为大家讲述第一代官兵的戍边故事:20世纪50年代末,刚刚组建的甘肃省公安厅民警直属大队一连,被派来此地驻守。在这片黄沙与尘土弥漫的荒凉土地上,寻找水源成为重中之重……

新兵许国庆聆听着霍奇的讲述,他仿佛看到赤裸着上身的一行人,他们手拉手顶住风沙,看到红柳就疯狂地向前跑,寻找每一丝有水源的可能;他们弯腰用工兵锹一点一点往下铲,点点清泉涌上来。有水!他们欢呼雀跃……

迎着大风继续深入戈壁,辛苦跋涉中,巡逻队伍里不再有人抱怨,哪怕迷彩服被汗水染成了更深的颜色。

翻过最后一座荒山,界碑出现在大家面前。界碑在边防官兵眼里重若千钧。4名新战友一起用手清理界碑上的沙尘,周红飞像老朋友一般轻轻抚摸着它。“班长,站在界碑旁的这一刻,我觉得自己和祖国连得很紧很紧。”何杨鑫轻声说道。

霍奇展开带来的国旗,带领新战友们举起右拳宣誓。面前是界碑,身后是祖国,他们紧紧地攥着拳头,声音响彻边关。那一刻,何杨鑫的眼泪涌了出来,王定尧、谭观成、许国庆也红了眼眶。数十年来,这片戈壁几乎看不出变化,远处的谷地山峦依然沉默不语,它们静静聆听一代代官兵滚烫的誓言,用苍茫的臂膀迎接他们的每一次巡逻。

“学习骆驼抗风沙,学习红柳把根扎,不恋家乡风光美,志在边疆绘宏图。”回去的路上,巡逻队员们的影子渐渐被拉长,歌声飘荡在天地间。

(本文刊于2024年9月3日《解放军报》“长征副刊”版,内容有删减)

解放军报微信发布

编辑:王凤祥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