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日本的常见误解有哪些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07-05 06:38:40

日本是一个曾给中华民族带来过重大伤害的国家。我们很多人在提到日本时都不可避免会带有个人主观情绪。有些人为了宣泄这种情绪就往往把日本的一切都贬得一文不值。这其实恰恰就是抗日神剧曾一度在我国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近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抗日神刻意丑化敌人歪曲历史是对先烈的侮辱。事实上当年抗日先烈们的斗争是极为艰苦的。可在如今的抗日神剧中日本人仿佛是在中国坚持了八年好不容易逃出去的。

虽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批判抗日神剧,可为什么这样的作品拍出来却有人看呢?原因就在于这样的作品确实迎合了一部分观众宣泄情绪的心理。可另一部分人却认为这种逢日必贬的心理会使国人缺乏必要的警惕性。因此这些人往往会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然而这样发展到一种极端之后又会出现逢日必赞的现象。这就导致我们很难客观看待日本:要么就是一味贬损,要么就是无限吹捧。

近期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使得有关日本的话题变得更加敏感。你要说日本有好的方面会被人骂汉奸;你要说日本不好又会有人说你在刻意煽动仇恨。可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尽最大可能以相对客观的立场看待真实的日本。咱们如此偌大一个国家在历史上为何会被东洋弹丸岛国欺凌?这难道不是值得我们深刻总结反思的问题吗?我们光是骂一骂日本解解气就能抹杀中华民族所曾经受过的创伤吗?

我们可以在抗日神剧中无数次战胜日本,但这样做其实和鲁迅先生笔下的阿Q有何区别?我们对付日本除了精神胜利法还有没有别的?《孙子兵法》有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们可以不喜欢日本,但有必要了解一个真实的日本。事实上目前国人对日本的了解充满了各种情绪化的误解。我们所了解的并不是真实的日本,而是我们所想象的日本。接下来我们花点时间逐一盘点国人对日本的主要误解。

误解之一:日本侵华始于1937年

曾看到一个视频是有人在街头随机采访路人问抗日战争是从哪一年开始的。我没想到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居然回答得五花八门。这其中有些人是完全不知道,所以给出了错得离谱的答案。可也有一些人是拿不准抗日战争始于1931年还是1937年。这主要是因为以往传统的“八年抗战”这种说法是从1937年卢沟桥事变算起,但2017年我国教科书已把“八年抗战”的说法改为“十四年抗战”。那么日本侵华是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的吗?

这么说似乎也不完全正确。早在1928年日本就在中国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这难道不算是一种侵略行为吗?有些人索性把日本侵华的最早时间算作1894年甲午战争。可我要说这还是不对。早在甲午战争前20年日本就曾派兵进犯台湾。台湾毫无疑问是中国领土。日本进犯台湾就是侵略中国的行为。其实1874年日本进犯台湾只是近代日本侵华的最早时间,但在此之前的古代历史上日本也曾屡屡侵犯中国。

中日之间的第一战是爆发于公元663年的白江口之战。此战后被中国唐朝打服的日本暂时按捺了自己侵略扩张的野心。从13世纪起日本就开始侵略当时属于中国的库页岛、黑龙江流域等地。日本在库页岛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库页岛被割让给俄国为止。虽说如今库页岛已不是中国领土,但这不能改变日本当初侵略中国领土的事实。就这个意义上而言日本从13世纪以来直到抗日战争结束就从未停止过对中国的侵略。

日本人比起英、法、美、俄乃至西班牙、荷兰等列强更早开始侵略中国。16世纪日本丰臣秀吉一边入侵中国藩属朝鲜,一边向台湾的高山族部落发出要求臣服的诏书。1615年日本德川幕府派长崎代官村山等安率13艘兵船三千人马进犯台湾。1628年日本还与同样对台湾怀有野心的荷兰殖民者发生过贸易冲突。这是日本在中国领土上首次与其他列强爆发冲突比起日俄战争要早276年。

误解之二:日本不考古

所谓“日本不考古”其实是当前中国网络平台中流传相当广泛的一则谣言,以致于很多人甚至都已开始把谣言当真相了。有人觉得日本只是一个国土面积狭小的岛国,所以根本没历史可言,所以也就没必要考古。日本的历史如果和中国比当然不算长,可如果跟只有两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比呢?事实上日本在全球近两百个国家中也算是一个历史相对比较悠久的国家了。公元1784年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两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了一枚金印。

这枚金印经鉴定是汉光武帝刘秀赐予倭奴国的“汉委奴国王金印”。公元238年日本列岛上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遣使朝见魏明帝曹睿。曹魏政权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以及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2009年3月20日奈良县樱井市教育委员会宣布:对位于该市的缠向遗迹的考古发掘发现了公元3世纪前半期的建筑群。日本考古学家曾在佐贺县高来郡三会树景化园的弥生文化墓葬中发掘出最早的纺织品。

这是一寸见方的残布片有40至50根径线、30根纬线与当时中国齐地所产丝绢大体相同。这证明战国时期山东半岛的齐国已向日本输出丝绸了。虽然还不能确定日本出现的齐国所产的丝绢是怎么到达日本的,但这至少证实了战国时期中日之间就存在一条连接山东半岛齐国与日本的海上通道。很显然这一切都是通过考古发现得以证实的。事实上日本人不仅在国内考古,而且还有一定数量的日本学者参与国际考古。

误解之三:日本文化都来自中国

日本在历史上的确深受中华文明影响:日本人吃饭也用筷子,日本的文字是由中国汉字演化而来,日本的传统服饰、建筑常带有浓郁的唐风,日本的围棋、茶道、花道、书道等传统技艺多来自中国......其实日本在吸收中华文化又杂糅了自身特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变体文化。公元894年日本停止向中国派出遣唐使后掀起了一场用国风文化取代唐风文化的高潮。日本国风开始提倡在书写过程中更多使用假名取代汉字。

日文假名虽是根据汉字创造的,但毕竟是一种经过改造的变体。这就像日本和服是受中国吴服影响形成的,但和服毕竟已是一种不同于吴服的服饰。没人会把和服与吴服、汉服划等号吧?除了用更具日本特色的假名取代汉字之外日本开始盛行樱花热。本来日本的国花是菊花。菊花、樱花本来都是由中国传入日本,但日本认为中国古人有太多咏菊的诗作,所以不适合作为日本的代表,于是樱花逐渐取代了菊花在日本的地位。

如今樱花这种本来传自中国的植物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早已被打上了日本印记。近代奉行脱亚入欧国策的日本又引入了部分罗马拉丁文字与汉字、假名并用构成现代日文的书写体系。明治维新后的日本虽没全面废除汉字,但已大幅减少了汉字的使用频率。从中国传入的农历春节也被从西方引入的公历元旦取代。如今的日本在政治制度、思维模式等方面其实已是一个已高度西化的国家。

误解之四:日本人团结

每当国人反思我们如此偌大一个国家被东洋弹丸岛国欺凌之时总会有一种说法就是日本人团结。事实上日本是一个极其复杂矛盾的国家:他们黩武而爱美、尚礼而好斗、喜新而保守、忠贞而善变,前一秒还彬彬有礼的日本人可以在下一秒化身为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在国民的团结性这个问题上日本依然给我们呈现的是极其矛盾的一种状态。一方面日本人的团结协作精神的确在全世界都是闻名的。

另一方面日本人其实也是一个内斗严重的民族: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其实一直存在相当强烈的生存竞争。事实上正是这种生存竞争使日本在近代走上了一条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那么在日本还不具备挑战大陆邻国实力的古代又是如何解决这一生存竞争问题呢?答案就是内战——本就是弹丸之地的日本曾一度分裂出数十个割据一方的诸侯大名。诸侯混战中的胜出者往往没收战败方的封地用以恩赏自家武士。

整个日本古代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在漫长的战争过程中日本人逐渐形成了一种既团结又对立的民族性。日本人可以迅速凝聚起来对外扩张,而当外部矛盾相对缓和时他们就会展开内斗,因为在这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岛国每个人都要争夺自己生存所需的资源。二战期间日本陆军和海军就因为争夺有限的军事资源以及占领方向上的分歧而内斗不止:海军自己建起兵工厂生产坦克和火炮,陆军则研发了自己的潜艇和航母。

误解之五:日本人有礼貌

网上有很多关于日本人不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不闯红灯、主动让座的说法,我们与看有关日本的新闻资讯和影视作品时也总能见到日本人和别人打招呼时彬彬有礼的形象。然而日本人的这种讲文明有礼貌的行为处事风格实际上是一种基于环境的仪式化行为。日本文化其实是一种特别重视形象的耻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核心要点就在于绝不能在人前失了形象。换句话说日本人的讲礼貌其实更多是为了在人前塑造形象。

日本人的礼貌其实是根据不同对象决定是否该对你讲礼貌。在日本白人能接受最好的招待;中国人在日本不说话时人们会拿你当日本人一样对待,可如果你说着很糟糕的日语或英语时这种礼貌程度就会降低;如果是棕色和黑色人种在日本就更不会受到礼貌对待了。所谓“日本人不乱扔垃圾”的说法也与此类似。日本人平时在公共环境下确实不乱扔垃圾。可当一大群人聚在一起狂欢之后就难说了,因为所有人都想的反正也没人知道是我扔的。

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期间去俄罗斯看球的日本球迷为了国际形象都很自觉地清理观众席上遗留的垃圾。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国内球迷在东京涩谷彻夜狂欢后留下了满地包装袋、烟头、酒瓶、庆祝道具,更有甚者日本国内的球迷还做出了脱光衣服排队跳河这样的不雅行为。这就是有些人所谓的日本人守秩序讲文明懂礼貌吗?其实日本人的礼貌更多是一种形象工程,但他们缺乏中国古人所谓“慎独”的精神。

误解之六:日本女性都是贤妻良母

在有些中国人的印象中日本女性似乎总是对丈夫千依百顺温柔贤惠。其实战后日本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已开始和男性一样从事各种工作。日本社会的主流观念由过去那种认为女性就该在家相夫教子的传统思维向包容女性独立意识转变:1973年35%的日本人认为女性在婚后应当专注于家庭,到了2008年这一数据减少到了12%。1973年42%的日本人认为女性在成家后就该辞职照顾家庭。

包括中国观众比较熟悉的山口百惠也在婚后完全放弃了个人事业。可如今女性在成家后就该辞职早已不是日本社会的主流意识。在1973年只有20%是日本人认为女性在成家后还能兼顾事业和家庭,然而到了2008年一半左右的日本人都认为女性在成家后是能兼顾事业和家庭的。1973年只有50%的日本人认为丈夫应当分担家务,然而2008年有86%的日本人认为丈夫应当分担家务。

所谓日本女性的温柔更多只是我们长期囿于传统观念而形成的定势思维。事物永远都是发展变化的:日本这个国家不是永远一成不变的,日本女性的思维观念也是在悄然变化的。事实上日本女性和中国女性一样都有温柔的和不温柔的。盲目认定某个国家的女性都是温柔娴淑的贤妻良母只是一种固定思维下贴标签的行为。顺带说一句日本还是亚洲女权鼻祖。如今在我国出现的一些现象其实不过是在走人家的老路。

误解之七:日本人经常吃寿司、刺身、生鱼片

说起日本的饮食文化也许会使很多人联想到寿司、刺身、天妇罗这些传统的日式料理。我们国内的日本料理店里主打菜几乎就是这几样。这容易给人一种错觉:日本普通人通常在家也是吃这些吧。事实上这几种最具特色的日式料理招牌菜都比较考验厨师的技巧,所以在价格上也并不便宜。普通日本人很少有闲心和技术去做这样的东西。事实上日本人在吃这方面越来越趋向于怎么便利怎么弄。

我们国内的日本料理店所卖的其实是商业性质的日式料理,而不是日本人通常在家里吃的东西。这就像火锅是我国川渝地区的传统特色美食,但四川人、重庆人也不是在日常生活中天天吃火锅啊。日本人在家里和我们中国人一样主要还是吃米饭,而菜肴则往往以炖菜、油炸、炒菜与烧烤之类为主。日本饮食虽然少油少辣,但盐放得足够多,也有偏甜腻的风格。当然日本人有时也会下馆子。

日本社会的饮食结构其实还是相当多元化的:除了日式料理店之外经营中餐、西餐的各种餐馆都遍布于日本的大街小巷。在日本的饮食中油腻的食物不多,少有的几种油炸类食物在吃之前一般会过滤多余的油脂。日本人的饮食主要以考、煮、蒸为主。事实上像生鱼片这种生吃的食物尽管是日本料理的一大特色,然而普通日本人平常并不怎么吃生的东西,所以有些日本人吃了刺身和生鱼片也会出现肠胃不适的症状。

误解之八:日本人喜欢穿着和服出门

和服对面料、做工、纹饰都有相当高的要求,所以和服在日本其实并不是一种价格便宜的商品。即使在今天普通人家的女孩一生可能就一两件和服。战后美国文化在日本的兴起也使日本人开始追逐欧美风尚,于是在这一过程中洋服逐渐取代和服成为日本社会的主流服装。如今日本人在日常工作中都是西装革履,即使回到家里一般也不会再穿和服,只有在一些重大节日或婚丧嫁娶这样的人生大事之时才会穿和服。

2016年东京大学与大阪大学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82%的日本学生表示不愿穿和服出门,再除去既不喜欢也不讨厌的人之后真正表示喜欢穿和服出门的不到4%。也许日本人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非常重视自己传统文化的民族,而和服则被视为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主要象征物之一。现实却是真正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一代并不喜欢和服。近年来日本各地试图通过对和服进行改良宣传让年轻人更能接受和服。

尽管和服华丽耀眼,然而价格不菲,加之繁琐的和服对人的手脚活动也有所限制,所以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不再喜欢穿着和服出门。如今日本人只有在一些重要庆典日子与特别场合才会穿和服出门,京都与奈良街头穿着和服随便逛的大多都不是日本人。事实上日本人平时穿着和服出门就像中国人穿着汉服出门一样也会被多看几眼。多看几眼倒不是什么恶意,主要是因为平时太少见了。

2 阅读:52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