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秋不一般,5个属相要“躲月”,牢记做4事忌3事,幸福美满

大麦看文化 2024-08-28 01:26:56

在阅读之前,温馨提醒您,本文仅供参考娱乐,不可迷信!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中秋佳节,月圆人团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然而,今年的中秋却有些不一般,根据传统民俗和生肖学说,有五个属相的朋友需要“躲月”,并且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牢记做到四件事,同时避免三件事,以祈求来年的幸福美满。

所谓“躲月”,是一种民间习俗,指的是在中秋之夜,某些属相的人需要避免月亮的照射,以免带来不利影响。

今年中秋,需要“躲月”的五个属相分别是兔、蛇、马、羊、猴。这五个属相的朋友在中秋夜晚,最好待在室内,避免外出赏月。

那么,在这个特别的中秋节,我们应该牢记哪四件事,又需要忌讳哪三件事呢?

我们先来说说需要做到的四件事:

一是要祭祀月神。

祭祀月神,古典之仪的现代诠释

在古代华夏,中秋节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节日,它是敬月习俗的深刻遗痕,寓意着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翻阅古籍《周礼·春官》,我们可以发现,早在周代,人们就有了“中秋夜迎寒”、“中秋献良裘”、“秋分夕月(拜月)”的庄重仪式。这些不仅体现了古代人民对月亮的崇拜,更透露出他们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时光荏苒,当我们走进中秋之夜,依然能在许多地方看到这样的场景:庭院中,一案陈设,上面摆放着各式祭品——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和葡萄,琳琅满目,色彩斑斓。红烛摇曳,高香袅袅,家人围聚,对月祭拜。

月神,作为古代神话中的重要角色,被赋予了保佑家人平安、带来吉祥如意的美好寓意。

如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这样的传统仪式更显得弥足珍贵,它让人们暂时停下脚步,回归内心的宁静,与家人共度一个温馨、祥和的中秋之夜。

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一传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或许并不完全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但都被这种古老而神秘的仪式所吸引。

从古今中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月神塞勒涅,还是古印度神话中的月亮神旃陀罗,月亮在各个文化中都有着特殊的地位。

而中国的月神祭祀,更是将这种文化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二是要与家人团聚。

中秋节,自古便是团圆的象征,在这个月光如洗的夜晚,不论人们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心底都会涌起一股强烈的归家情愫。大家都尽可能地调整日程,跋山涉水,只为回到那熟悉的屋檐下,与家人共度佳节。

想象一下,一家人围坐一桌,桌上摆满了丰盛的佳肴,这就是人们口中的“团圆饭”。它不仅仅是一顿饭,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对家庭温暖的向往。

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大家还会一起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圆月,仿佛能从那柔和的月光中,读懂彼此的心事。

手中的月饼,更是中秋不可或缺的传统美食,它寓意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在这一刻,所有的烦恼和压力都暂时抛到了九霄云外,只剩下纯粹的欢乐和温馨。

当然,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有时确实难以亲自回家。但即便身处异地,人们也会借助现代科技,如电话、视频聊天等方式,与千里之外的亲人分享这份节日的喜悦。

虽然形式不同,但祝福的心意是一样的。就像那句网络流行语说的,“距离不是问题,只要心在一起。”

说起中秋,不得不提的是那些流传千年的古诗词。比如苏轼的《水调歌头》,诗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正是对中秋节团圆意境的最好诠释。

这些古诗词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文化内涵,也让中秋这个传统节日更加厚重和深远。

中国古代文化中还有许多关于中秋的故事和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它们为中秋节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和文化底蕴。这些故事不仅让人们了解到古代人们对月亮的无限遐想,也体现了他们对家庭团聚的深切渴望。

三是要赏月赋诗。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银辉流溢,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挥洒才情的绝佳时刻。

他们仰观星辰,俯察江山,对月吟诗,以表达对月圆的景仰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

《水调歌头》中,苏东坡曾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其词句之间,流露出对明月的无限遐思与对人生况味的深沉感慨。

在古代传说中,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故事更是为这轮明月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浪漫。每当中秋佳节,文人雅士们便会聚集一堂,饮酒赏月,吟诗作对,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化作墨迹,留在历史的长河里。

时光荏苒,转眼已是现代。虽然我们已经不再像古人那样常常吟诗作对,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未改变。中秋节这一天,无论是城市的高楼大厦,还是乡村的田间地头,人们都会抬头仰望那轮明亮的圆月,与家人朋友共度佳节。

俗话说得好:“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在这特殊的夜晚,我们或许不再舞文弄墨,但那份对团圆的期盼、对家的眷恋却是古今如一。

我们围坐一堂,边赏月边话家常,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感受这份温馨与和谐。

这样的夜晚,月亮仿佛更加明亮,人心也格外温暖。

四是要吃月饼。

月饼,自古便是中秋节的传统佳肴,寓意着团圆与美满,恰如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所期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在中秋之夜,这轮明月高悬,家家户户围坐一堂,共享月饼,正是中国人对家庭团聚、和谐美满的深深期盼。

时至今日,月饼已不仅仅是一种食品,它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展现。

无论是北方的京式月饼,还是南方的苏式、广式月饼,每一种都承载着地域文化的独特风味。而在中秋节这一天,许多家庭更会选择亲手制作月饼,不仅是为了品尝那份独特的香甜,更是为了体验那份传统手艺的魅力和家庭的温馨。

《帝京景物略》中曾记载:“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这里的“果饼”即指月饼,可见月饼与中秋节的紧密联系古已有之。

而近代以来,随着制作工艺的不断发展,月饼的口味与样式也日益丰富,从最初的五仁、豆沙,到如今的蛋黄、莲蓉、冰淇淋等各式口味,每一种都让人回味无穷。

在这个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时代,月饼不仅是中秋节的象征,更是中国现代文化的一个缩影。每当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无论是城市的繁华街头,还是乡村的宁静小巷,都能见到人们手提月饼礼盒,走亲访友,互送祝福。这一幕幕温馨的场景,无不诠释着月饼在中国人心中的特殊地位。

五仁月饼是中国传统的月饼口味,由五种不同的果仁和糖等材料制作而成。下面是一个家常版的五仁月饼做法:

材料:

饼皮材料:中筋面粉200克、转化糖浆140克、花生油50克、枧水4克。五仁馅料:核桃仁40克、葵花籽仁40克、花生仁40克、南瓜子仁40克、黑芝麻仁40克、糯米粉110克、麦芽糖70克、玉米油30克、温开水80克、白糖20克(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

做法:

先做饼皮:将糖浆、花生油、枧水混合搅拌均匀,然后筛入中筋面粉,拌匀成团,室温静置两小时。五仁馅料中的果仁需要烤熟,180度不用预热,烤5到8分钟左右,期间要翻拌几次,以便可以烤得均匀一点,然后压成大颗粒,不要压得太碎。将糯米粉炒熟至微黄,然后将五仁碎、糯米粉、麦芽糖、玉米油、白砂糖、水一起放在大碗中,拌匀、揉合成团备用。饼皮材料分成每个15克,五仁馅分成每个35克,取一块饼皮面团,压扁,放上五仁馅,然后将面团放在左手虎口位置,用大拇指的大鱼际部位,推面皮。推的过程中转动面团,让面皮慢慢地包裹在馅上,并收口搓圆。给月饼模具内撒上一些面粉防粘(放入面粉,晃一晃,使面粉附在模具上,再将多余的面粉倒出)。把包好的面团放入模具,用模具将面团压成月饼形状。喷上一些水,然后放入预热好的烤箱,烤5分钟,到表面花纹定型,再取出来,刷一层薄薄的蛋黄水(只取蛋黄,加一点清水混合均匀),放入烤箱,再烤15分钟左右,直到表面金黄即可。

请注意,烤箱温度和时间需要根据自家烤箱的实际情况来调整。

希望这个做法对您有帮助,祝您制作成功!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需要忌讳的三件事:

一,切忌妄指明月。

于百姓口耳相传的古老传说中,那轮皎洁的明月被赋予了无上的圣洁与尊贵,不容轻慢与亵渎。古人云:“手把玉轮天上挂,无云遮盖碧空中”。若是以手指妄指那银盘般的月亮,坊间流传,便会被月华所伤,割破耳垂,虽为迷信之谈,然亦透露出古人对于明月的虔诚与敬畏。故而在中秋之夜,仰望星空,我们应避免以手指月,以示恭敬。

二,不宜孤影自赏月。

中秋之夜,本是团圆之时,若孤身对月,难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寂寥之感,这与中秋节阖家欢乐的初衷相悖。是以,在这皓月当空之际,我们应邀亲朋好友,共赏月色花影,让欢声笑语充盈这温馨的夜晚。

三,需避争执与不祥之言。

中秋佳节,理应是喜气洋洋,若出现争吵或口出不逊,则大煞风景,亦会扰乱节日的和谐氛围。正所谓“家和万事兴”,我们应秉持和乐之心,以吉祥话语和美满祝愿装点这个团圆的节日。让我们每个人的言语都如甘甜的月饼,为这个特殊的日子增添一份甜蜜与温馨。

除了以上提到的忌讳之外,根据古籍记载和民间传说,中秋之夜还有一些其他的注意事项。例如,《帝京景物略》中说:“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这说明在祭月时,供品必须是圆形的,象征着团圆和完整。

另外,在民间传说中,中秋之夜不宜出门,以免冲撞邪祟。这些说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也体现了古人对中秋节的重视和敬畏。

今年的中秋节不一般,五个属相的朋友需要“躲月”。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珍惜这个美好的节日,与家人团聚,共度佳节。同时,我们也要牢记传统习俗和忌讳,以祈求来年的幸福美满。最后,祝愿大家中秋快乐,阖家欢乐!

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清辉洒满人间。让我们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品味中秋的韵味,享受团圆的温馨与幸福。

7 阅读:3395

大麦看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