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发文:希望广大台湾同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明辨是非、奉义而行,和大陆同胞一道,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部势力干涉

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子子孙孙永宝用"西周青铜器铭文,与福建昙石山遗址出土的陶器纹饰遥相呼应;鹿港龙山寺的飞檐翘角,与泉州开元寺的营造法式如出一辙。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化密码,无声诉说着两岸同根同源的铁证。当"台独"势力妄图割裂血脉时,14亿中国人心中激荡的,是守护文明根脉的集体意志。

1943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归还窃取的台湾,1945年国民政府代表中国接收台湾。这份国际法理文件,如同定海神针确立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更以雷霆之势,在国际社会确立了一个中国原则。某些政客操弄的"台湾地位未定论",在历史档案库中不过是几张浸透谎言的废纸。

台南郑氏宗亲会每年清明组织百人团赴厦门祭祖,台中逢甲夜市摊主林先生手机里存着大陆电商平台的收款码,新竹科学园工程师陈博士办公室挂着杭州亚运会的纪念徽章。这些鲜活的生活图景,戳破了所谓"天然独"的谎言。2022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评选,"思"字高票当选,道出了2300万台胞最真实的心声。
三、融合发展:看得见的未来图景ECFA实施13年来,台湾水果出口大陆增长17倍,台积电在大陆设立5个研发中心,127所大陆高校累计招收3.2万名台湾学生。当金门同胞喝上福建的晋江水,当平潭海峡公铁大桥飞架两岸,当"海峡号"货轮载着台湾凤梨酥驶向平潭跨境电商园区,融合发展早已从蓝图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
四、文明抉择: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高雄左营旧城遗址出土的明代瓷器碎片,印证着大陆移民筚路蓝缕的开发史;台北大稻埕的闽南红砖厝,铭刻着先民跨海拓荒的集体记忆。今天,当某些人妄图用"去中国化"篡改教科书时,台南孔庙的祭孔雅乐仍在传唱,鹿港天后宫的妈祖巡境依旧香火鼎盛,这些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终将涤荡所有的历史虚无。
从日月潭的粼粼波光到长江的浩荡春潮,从阿里山的千年神木到黄山的迎客劲松,共同的文化基因早已深植血脉。正如余光中诗中所写:"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当民族复兴的曙光跃出东海,每个中华儿女都应当明白:台湾当归,是历史的必然;民族团圆,是人心的大势。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不仅需要文化自觉,更需要每个炎黄子孙以行动守护这份跨越海峡的文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