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转移至印度和越南,将会给全球产业链带来哪些变化?

樊稠我见 2024-08-01 18:31:13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正在经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半导体产业的复苏、‌以及全球产业链的重构等方面。‌这些变化对全球经济格局和产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年疫情进一步加快了全球产业链的重构进程,导致世界多边体系进一步撕裂,‌传统贸易潜能持续下降,‌产生短期的产业链供应链新格局。‌全球范围内成本上升带来的结构性变化更为剧烈,‌包括中国与互补性国家之间的产业升级速度差异,‌以及各国在中高端制造业领域的成本竞争格局。‌

此外,‌全球战略的重构包括复制供应链、‌供应链多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等趋势,‌对中国企业的出口形成压力。‌其中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近些年来形成了大量制造业企业纷纷前往印度和越南投资建厂的趋势。

形成这一趋势的原因

印度吸引外资的优势

1、政府提供了优惠政策,‌如税收和土地租赁方面的优惠,‌降低了外商投资成本。‌

2、庞大的人口基数,‌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年轻劳动力众多,‌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产业配套完善和技术人才储备丰富,‌为外资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越南吸引外资的优势

1、地理位置特殊,‌作为东亚地区的交通枢纽,‌降低了产品运输成本,‌提高了利润。‌

2、市场潜力巨大,‌东南亚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呈现高速发展态势,‌为外资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商业机会。‌

3、在全球供应链中的优势,‌可以利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供应链规模,‌降低跨境相关的成本,‌拓展更多的商机。‌

制造业转移至印度和越南将会给全球产业链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升了印度和越南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

随着制造业从中国向印度、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转移,‌这些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例如,‌越南加入CPTPP自贸区和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为其商品出口打开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

此外,‌越南还与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东盟其他各国共同达成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这一自贸区涵盖了全球近一半的人口,‌GDP总量之和高达27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这些自贸区的建立为越南等国家的商品出口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一体化。‌

随着全球价值链向区域化和多元化过渡,‌东南亚国家与西方国家的商品和要素流通更加顺畅,‌这在中低端制造业产品的国际市场中与中国形成更强竞争。‌同时,‌高端制造业领域的竞争也将加剧,‌中国需加快提升自主研发与技术创新能力,‌以维持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二、加快了全球产业链多元化趋势

随着制造业向东南亚的转移,‌越南等国家的进出口总额显著增长。‌例如,‌越南的进出口总额在2022年超过2400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1223.6亿美元,‌同比增长16.4%。‌这种增长不仅反映了东南亚国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也体现了全球产业链的多元化趋势。‌

然而,‌这种转移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例如,‌越南等国家的基础产业相对薄弱,‌劳动力素质和劳动生产率较低,‌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限制了它们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进一步发展。‌此外,‌受贸易规则制约,‌一些企业在越南的投资和加工能力受到限制,‌影响了产业的全面发展。‌

三、虽然印度和越南抢走了大量低端制造业订单,但仍无法取代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近些年来,由于我国劳动力成本、土地租赁价格等不断上升,以往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低端制造业开始向外迁移。而越南、印度、老挝、柬埔寨、印尼等国的劳动力成本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更低、税收优势更大,尤其是出口关税比我国低10%-25%。

正所谓“危中有机”,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将在我国的工厂迁至东南亚国家和印度,建立新的工厂或生产基地。虽然这些低端制造业的迁出,给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但也倒逼中国加快进行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因此,某种程度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四、产能分布和产品价格的影响

随着制造业从中国向印度和越南等国家转移,‌世界制造大国的地位将发生变化。‌未来将形成以中国为中心的“中国+N”多工厂布局,‌这意味着单一工厂时代的终结,‌而非市场因素与市场因素交织影响产能分布和产品价格。‌

无论印度还是越南,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都太低。目前第三产业在印度GDP中的占比已超过60%,而制造业仅占GDP的23%,而且基本上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越南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为24.8%。而中国是全球制造业大国,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制造业在GDP中的占比达31.7%,制造业规模连续14年居世界第一。

五、产业链的碎片化

印度和越南等国家的基础产业相对薄弱,‌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导致产业链碎片化。‌这增加了供应链的不确定性,‌因为许多零部件和原材料可能仍需从其他国家进口。‌

六、劳动力素质和成本

虽然越南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但随着成本上升,‌与中国相比的优势逐渐减弱。‌此外,‌越南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生产率仍然不如中国,‌这可能会影响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同样,虽然印度有着与中国相同的人口规模,拥有发展制造业的数量优势。但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真正拥有劳动力优势,看的不是总人口,而是看有多少符合用工需求的劳动力,这一点才是劳动力优势的有效组成部分。

根据印度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印度能够找到工作的年轻人只有50%,14亿人口中80%都是文盲。反观中国,不仅国民受教育水平高,而且经过多年的教育普及和扫盲运动,目前国内文盲率还不到3%。

在此情况下,印度劳动力人口大多数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低端制造业工作。因此,在目前情况下,印度是不可能将庞大的人口转化为合格劳动力的。

与印度、越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制造业拥有大量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技术人才储备雄厚,技术水平高超,是全世界工程师最多的的国家。

麦肯锡的一份报告指出,印度制造业工人的平均生产率比泰国和中国的平均水平要低4-5倍。中国工人的工资可能是印度工人的4倍,但每个工人所创造的产值是印度工人的5倍以上。由此可见,虽然印度的劳动力便宜,但中国工人更有效率。

据外媒报道,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因为存在质量问题,导致1/2的iPhone15手机遭到退货。欧洲对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进行了一次严格的质量检测,他们从进口的印度手机中,挑选了100部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合格率仅有34%。这意味着印度生产的苹果手机中,有66%达不到欧洲质量标准。

七、基础设施的挑战

印度和越南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善,‌特别是在电力和交通方面存在欠账,‌这限制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和效率。‌

八、贸易规则的制约

一些企业在印度和越南投资时将面临贸易规则的限制,‌例如,‌如果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在越南加工,‌可能会因为产业链较短而难以获得原产地证明,‌从而影响产品的出口。‌

九、世界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地位的变化

世界各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正在经历显著变化,‌这一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国际产业转移、‌技术创新、‌政策调整等。‌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往往通过构建网络型或层级型治理结构占据主导地位,‌而发展中国家可能受限于自身实力,‌无法融入全球价值链的核心环节。‌

综上所述,‌制造业向印度和越南的转移将会促进这些国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培养、‌贸易规则适应等方面进行改进和调整。‌

全球价值链中的变化不仅反映了各国在全球经济中的角色和地位的变化,‌也预示着未来全球价值链可能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而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应及时抓住全球产业链调整这一机遇期,加快产业升级的步伐。尽快突破目前低端产能过剩、市场恶性竞争,高端产品仍未实现质的突破的局面。早日达到制造业“腾笼换鸟”,在全球制造业中高端市场占有更多市场份额的目的,最终实现从制造业大国转变为制造业强国的奋斗目标。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热点我见

1 阅读:127
评论列表
  • 2024-08-02 17:35

    假消息

  • 2024-08-02 09:53

    美国不是说产能已经过剩了吗,为什么不减产能而是转移产能?这就是撒谎成性不要脸的美国惯用伎俩。

  • 2024-08-02 17:35

    胡说八道

樊稠我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