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不怕九月初一晴,就怕九月初一雨”,九月初一到来,农谚啥说法?

小鹿爱白话 2023-10-14 14:35:41

农历的九月已经到来,取代了过去的八月。以干支纪年论,农历七月被称为“申月”,八月为“酉月”,而九月自然就是“戌月”。九月对应的是戌,而霜降则是九月的中气。因此,从寒露开始到立冬之前,都属于戌月,也就是农历九月。

关于九月,有句俗语说:“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进入九月后,大火星从西北戌位落下,阳气落入天门,寒气开始滋生。人们开始准备棉衣,以应对即将到来的寒冷天气。

在农村的俗语中,还有一句:“不怕九月初一晴,就怕九月初一雨”。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呢?

农历九月初一是特殊的日子。在中国民间文化中,这一天是“南斗星君”的诞生日。因此,九月初一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和庆祝活动。那么,“南斗星君”是谁呢?

在神话小说《西游记》或《封神演义》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位额头大且面相特别的老人,他柱着拐杖,拐杖上挂着宝葫芦和寿桃。他就是南极仙翁,民间故事里流传的寿星。

在道教和神话传说中,北斗星君主死,南斗星君主生,掌管人的寿命。因此,农历九月初一被视作南斗星君的诞辰日,这一天也具有特别的意义。

阴历九月初一作为民间的一个重要日子,素有“九月初一有三怕”的说法,而这三个恐惧都与天气的变化息息相关。首先,这一天怕的是打雷。如果阴历九月初一这一天出现打雷的天气,那么便预示着来年的农历三月可能会出现倒春寒的现象。对于农民来说,倒春寒的出现可能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严重的危害,例如今年三月的那场“桃花雪”,就对今年的桃子收成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九月初一这一天,农民们是怕打雷的。

其次,九月初一还怕下霜。在民谚中有“九月初一霜害人”的说法,说明如果在九月初一这一天出现霜冻天气的话,会对农作物造成很大的伤害。这是因为秋天代表了一片萧杀,只有过了霜降天气之后,所有的庄稼才可以收获完毕,但是在寒露节气到霜降节气这段时间里,却是秋粮快速生长的阶段。如果气候现象与节令气候现象不分,必然会导致霜降的提前,使得寒冷季节提前到来,这样也会导致秋天的农作物会因为霜冻而减产,农民一年的收成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综上所述,“不怕九月初一晴,就怕九月初一雨”这句话是有其道理的。无论是打雷、下雨还是霜冻,都会对晚秋的收获和农作物的收成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对于九月初这一天的重要程度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12 阅读:2058
小鹿爱白话

小鹿爱白话

世间百态,人情冷暖,万事无常,万般滋味,皆是生活。